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目标转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7-03-28 16:00秦蔚芬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财务财务管理院校

秦蔚芬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目标界定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购置(投资)、资本融通(筹资)、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益分配的管理。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系列的经营管理活动。目标是一个组织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一切行动的指南,科学明晰的目标是事业单位成功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单位进行财务活动所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会计主体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评价一个组织财务活动的是否科学合理的基本标准。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高职院校在从事高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财务活动和事项期望达到的目的。高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和发展程度的综合标志之一,广大民众、政府和社会对高校的科学管理、高效运营有更高的期待。大学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和各类知识精英、技术专家和文化达人聚集的地方,无偿获取了国家和政府及社会的大量资源,拥有开放管理思维、科学的管理理念,应该具有全社会最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从而实现政府、社会期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型

(一)办学模式转变是财务管理目标转型的必然选择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至密的教育类型,必须跳出传统本科单纯理论教学的“围城”,寻求服务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契合点。高职院校正寻找与企业的跨界合作,走出“等、靠、要”思维的约束,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探索多渠道融资的市场化办学模式。高职院校要真正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内涵,实现由封闭式发展向开放式合作发展、由规模发展向提质发展转型的关键是管理目标的转型。尤其是当下的高职教育数量的增长已达到了饱和的临界点,质变的关节点,失去了增长回旋的余地,转型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办学思路的转变是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型基础

2006年以来的外延式、准入式、增量式的发展方式是不具有可持续的。这种基于政策放开、做大规模为主的发展思路,是从数量上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奇缺状况的权宜之计,并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教育发展所追求的境界。高职院校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环境、新趋势,正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为目标,转变发展模式深化教学改革,为学校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汲取能力,管理体系的变革是高职院校实现这种组织目标的制度保证。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管理系统中的服务支持部门,必须以学校的总体目标为中心和起点开展各项工作。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正确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均以学校的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

(三)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是财务管理目标转型的动力

转型是需要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引领的。当下高职教育已切切实实由数量时期步入到了质量时代,高职院校正在做着教育理念、文化建构、科研强校、教师素质提高、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特色打造等方面转型提升,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转型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一批办学质量好、内涵底蕴厚、竞争实力强、社会评价好、家长学生满意度高的高职院校正在应运而生。在这样迅速提升的管理水平之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作为整个学校管理的重要工具,必然要求相适应的财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因此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必须由面向过去、注重眼前的工作思路朝着思想开放、目标科学、注重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思想引领和指导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为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三、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目标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的高职院校从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经历了十几年的规模扩张,目前正在进入相对稳定的内涵发展期,教育模式、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生源环境等的改变,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体制、理念、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现实需求。

(一)管理理念滞后

我省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升格而来,由于过去政府支持不够,学校各方面基础薄弱,合并后的财务状况并未随学校的升级发生根本改变,快速的规模扩张使学校捉襟见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职能基本在财务处,财务人员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财务核算和资金供给上,理论研究极少涉及,财务管理理念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环境。加之财务工作的对象是学校的经济活动,但工作成果却大部分是针对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外部单位,学校内部的服务成果主要就是资金的保障水平。因此,资金筹集和供给上就是财务人员现实而功利的选择。

目前,高等教育财务管理目标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探索,仍主要聚焦在普通高等教育界,高职院校极少涉及。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理念跟不上形势发展,固守原有的“重核算轻管理、风险意识淡薄”落后、消极的财务管理模式。但随着高职院校规模发展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以来,各级政府实行生均经费保障到位,内涵式发展转型期的到来,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显现出了预算粗陋、成本失控、债务风险、投资效率低下等诸多局限。

(二)管理效率下降

我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以上两种财务管理体制有着自身的管理特点。

当前我省的高职院校基本采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是指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学校的各项经费和资源,对全校的财务活动和经济事项进行集中管理,是校本级财务对二级院系的人、财、物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在学校规模较小时,有力的整合全校各种资源统筹安排、合理调度,集中全部财力办大事,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

但是当市场经济成为主导,高职院校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和层次成为自主办学实体,经济发展的技术高度依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由原来的政府拨款正逐步转变为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学费、校办产业收入和社会捐款等多渠道筹措方式,内部也将逐步实行学院制改革,实行教学科研等事权的下放。“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正在凸显,二级学院因无财权使得资源和业务的无法协同,二级机构的组织管理效率降低。院系负责人财权和事权的分离无法落实管理责任,学院制改革也就无实际意义。[1]

(三)资金来源单一

安徽省是传统的人口大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猛。据安徽权威部门统计,2016年城市化率已超过50%,全省过半人口居住在城市,新生劳动人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强烈需求,推动了安徽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和壮大。特别是2000年中央把高职院校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以后,调动了各地市政府、行业厅局、企事业单位举办高职院校的积极性,从政策、资金多方面大力扶持,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据省教育厅的资料显示,我省高职院校1999年只有4所在校生4554人,到2009年时学校已有64所在校人数165,072人,学校年均增长32%,在校人数年均增长43%。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成本大大高于普通高等院校,其资金依赖政府拨款或者政府担保的中长期借款,这种单一资金来源方式,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承重的财政负担。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地方政府财政情况普遍受到影响,高职院校飞速的规模扩张与地方财力支持有限的矛盾日渐突出,高职院校发展直接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的影响发展停滞。2009年到2017年学校数仅增加10所,7年平均增长率2%。

(四)投资风险增大

高职院校在建成以后实施的规模扩张战略,校园基本建设便成为这些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从2000年起的融资扩建到2015年的生均经费拨款机制建立,高职院校的融资环境、生源环境、办学机制都正在经历着巨大变革,但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并未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并未同时对学校的项目投资、固定资产购置、科研经费等投资项目的论证与决策建立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财务管理质量、资金使用效率、经费监管面临严重考验。

从目前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来看,其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投资项目论证、分析、决策和考评的参与度极低,投资风险极大。尤其是高职院校业已形成的债务负担和当下教育成本不断升高,许多高职院校忙于资金筹措和债务化解,对日常的财监理和会计人才培养等重要工作关注不够,导致财务人员在科研投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招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不严、控制不力,资金使用效率评价缺失,经验管理思维下的投资风险显而易见。[2]

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目标转型的对策思考

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型 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增长和质量提高是人们界定学校教育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规模是指学校可计量的教育资源,在财务数据可以有效地反映学校在教育教学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水平;质量是指教育工作有效的程度,反应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制度、决策、管理、校园文化,在财务上可以通过对基础数据的投入比率和效益评价来呈现。数量是简单的外在指标,质量是产出效益,是管理水平的升华。

(一)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增值能力

我国学者对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是“综合办学实力最大化”;有的认为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有的认为“投资效益最大化”等。本人从财务服务育人角度出发认为,学校的价值增值最大化是价值管理的量化,是面向未来发展、重视个性特色,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整合的根本体现,也是最符合学校、社会和政府设立学校的根本目的的目标定位。[2]

从组织设立目的角度看,财务目标取决于财务主体的价值导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高职院校的运行环境的变化,学校管理者的思想正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他们由追求规模的扩张,转向教学质量、管理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学校管理目标由过去的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提升的价值增值管理。财务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工具,提供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为学校价值增值提供资金支持和全过程的控制服务,以利于整合学校内、外部的资源,实现高职院校成为国家、社会、家长公认的“好”大学的战略目标。[5]

(二)科学决策防控投资风险

我们把高职院校的价值活动可分为基本价值活动和支持价值活动。基本价值活动就是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支持价值活动就是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教学设施建设和后勤服务等,是为教学、科研基本价值活动服务的。财务管理在整个系统管理中的特殊性在于:既对基本价值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又对支持价值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由此形成的资金流是学校运行活动过程创造价值的原始基础,因此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对资金流动过程的价值管理活动。[4]

从财务量化角度看,就是自由现金净流量的增加。从学校价值活动的过程看,则体现为资源流入与流出的价值增值过程。高职院校一定要在接下来的项目建设事前决策、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和考核建立一整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量化标准,严格控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风险。[3]

(三)多元筹资提升自身实力

高等职业教育因社会需求而产生,又因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成长和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最早接受市场引导的教育主体,管理体系的市场化转型必然将走在其他教育系统的前列。《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 在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高职院校将被逐步推向市场,高校由过去单纯的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正在转变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生产经营等活动并举,高职院校的运营环境正趋于复杂。2013年9月安徽省教育厅执行了省属高校信息公开工作,为高职院校的财务信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6]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对知识、技术的依赖与日俱增,作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地,高职院校除了做好教学、科研基本工作以外,科技服务、技术开发将成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学校的收入来源必将拓宽为服务性收入、科技研发收入、捐赠收入等多种收入并举的多元收入类型。高职院校财务以价值增值为管理目标,必然将提升学校的整体价值—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必然体现为学校财务收入的多元成长和管控能力,实现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最高境界。

[1]房风文,张喜.2016-2030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职业教育研究 [J].职业教育研究,2017,(03):5-9.

[2]吴愿,安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5):6-9.

[3]杨蓉,关于高校财务管理的转型与思考 [J].教育.2013,(26):47.

[4]杜超,基于AHP的高职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管理会计 2017,(03):35-36.

[5]王芳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制度缺陷与对策研究 [J].才智,2017,(11):46.

[6]刘玉杰,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与实现路径 [J].经营管理者,2017,(09):228.

猜你喜欢
财务财务管理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