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蓉 牛胜强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企业统计改革路径探索
■/蔡玉蓉 牛胜强
“互联网+”计划的提出,标志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创新模式将成为未来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我国企业统计工作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文章对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统计体系,发挥在“互联网+”背景下深度参与企业科学管理,推动企业统计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索。
互联网+ 企业统计 改革 路径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指的是依托互联网和信息通讯技术,在生产要素及社会各项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其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升级,切实提升实体经济的生命力和创新性。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一论点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学者热烈讨论。
“互联网+”解决了传统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各方的交易成本,信息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它将企业统计带入了“大数据时代”,内容广泛的海量数据可精准采集和实时传输。伴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崛起,从海量信息中进行深度挖掘和价值挖掘能力将会有效提升。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探索企业统计改革的有效路径,使企业统计真正与互联网融合,努力提升统计工作效率,满足企业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需求。
我国的企业统计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政府是统计成果最主要的享用者,企业统计的一系列工作都是围绕对政府、对主管上级部门提供数据、填报报表展开的。企业统计仅限于对上服务,忽视了自身的利益需要。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部分企业对统计的职能定位依然停留在“完成报表”上,完全没有意识到统计具有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为企业利益服务的多种职能。特别是企业领导统计意识淡薄,导致企业统计工作不断被弱化,相当一部分企业“统计”被“会计”所替代,统计职能发挥无从谈起,统计工作更是难以有效开展。
完善的制度是各项工作规范开展的核心。我国部分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或岗位负责统计工作,把本来属于统计部门的工作交给其他部门去做,严重阻碍了企业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统计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统计工作质量不高且规范化无法保证。
企业统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手段来满足实践工作的要求。当前,多数企业都借助计算机技术开展统计工作,但是大部分企业统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且单一的数据采集阶段,离深度挖掘数据关系和数据价值的阶段还有相当距离,现代化的统计预测与决策方法的使用也无从谈起。企业统计仅以事前控制和事后分析为主,不能对企业全面科学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我国企业部门间彼此独立、条块分割,统计工作缺乏系统性,职能部门间合作性不足,在信息采集上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信息传递渠道不畅,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企业统计工作仅局限于内部基础信息的获取,外部信息则被严重隔断,加之缺乏有效的数据采集技术支撑,使得企业统计远远不能满足处于激烈竞争环境的企业决策和管理需要。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计算机技术和具有复合知识的专业统计人才为支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有效提升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投入多,与国外相比,我国大企业的差距非常大,中小企业的投入更少。大部分企业仅把它当作“面子工程”或炒作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化对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其功能也不能充分发挥。
企业统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对企业生产进行评价、预警、监测和信息反馈,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获取的重要部分。我国企业统计工作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全面提升服务层次,充分发挥各项职能,最大限度满足现代企业自身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企业统计在统计手段、业务内容等方面发生重要变化,包括在统计工作中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业务,构建以服务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的新工作模式,推进统计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实现对复杂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和使用,促进统计服务和统计管理变革。要改革和完善企业统计工作,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企业统计制度的规范是实现企业统计管理创新的前提。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为了优化企业统计工作业务流程,完善信息资料报送程序,全面推进统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为企业各利益方提供精准、高效的统计信息资料,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统计制度。
企业统计制度涵盖了企业统计组织、企业统计行为、企业统计发展等诸多方面,需要规范统计工作程序和协调各环节之间的关系。除了国家统一的法律法规外,企业应根据所处的行业及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全面服务企业为目标导向,围绕统计工作各个环节涉及的统计内容、统计标准、统计方法、统计监控等问题制定相应的企业统计制度体系,使各个工作环节有效衔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不可能保留庞大的统计体系,企业统计不仅仅局限于统计部门,很多业务部门也具有统计职能且是企业统计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要利用统计制度体系协调统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以综合统计部门为主导,其他相关业务部门为补充的平行管理统计服务系统,加强职能部门间沟通合作,使统计工作达到最优化,为企业提供更高水平的统计服务。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规模海量、来源分散、形式多样的数据共享提供了条件。孤立的信息资源,规模再大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在以往的企业统计工作中,由于部门间缺乏有效协调和配合,统计信息存在分割、延迟和失真现象,数据部门差异化问题严重。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企业统计工作改革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共享。1.要创建完善的沟通机制,了解统计工作的各种需求,制定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及共享流程,推动信息资源深度整合。2.要构建通畅的沟通路径,切实推进企业统计纵向与横向沟通。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公开的统计数据处理平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数据采集、处理、加工、发布等环节在线管理,实时共享;跨地域的统计部门之间、上下级统计部门间通过信息集中,消除数据壁垒;3.要制定信息共享制度。包括数据采集标准、统计指标口径、数据使用权限和共享范围等。切实解决不同部门数据“打架”问题,做到“统一入库,统一管理”。
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微观上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宏观上要满足国家调控及完成各部门、地方政府的统计调查任务。企业设立的统计指标体系,既要能满足实时、动态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需求,又要能正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全貌,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体现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从全面、实时、动态反映企业生产运营、资金资本、技术创新、资源能耗等方面考虑。我们需要对现有企业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使统计指标的内容、范围、统计口径都符合企业需求,协调指标群之间的关系。
企业统计指标体系要考虑包括这些内容:1.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和价值实现的指标群;2.反映企业资金运行和资本保值增值的指标群;3.反映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指标群;4.反映企业生产要素等资源投入产出的指标群;5.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群;6.反映企业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指标群;7.反映企业市场占有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指标群;8.反映外部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的指标群等。
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要体现动态性,即要与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相适应,使其更具灵活性。
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的迅猛发展,全球数据量激增且数据形式多样化,数据单元瞬息万变,企业统计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企业统计的关键在于数据,而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一是努力拓宽统计数据的应用空间,依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并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实时性分析,提高企业预测、决策的精准度。二是突破传统技术手段,推动大数据模型的开发和应用,为企业统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大数据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统计部门等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大数据模型的研发。在统计方法上,广泛引入决策分析法,如决策树法,优选法,先验、后验概率决策法等现代统计方法;同时,鼓励统计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提高技术创新。三是要加快培养善于处理大数据的统计人才,提高统计队伍的专业素养。企业统计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结构,掌握传统统计方法与技巧,更重要的是精通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具备深入挖掘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企业要通过人才交流、委托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不断调整统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最新的方法,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企业,切实提升统计工作质量。
企业统计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既能向各利益主体提供企业的相关信息,客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同时,还要面向市场,加强与政府统计、民间统计市场的联系,获得有利于企业科学管理与决策的其他信息。“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自动化、规范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在ERP系统的支撑下,大部分工业企业形成了从订单到利润的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了企业资源。传统的企业统计在台账的基础上填报统计报表,企业统计负担重且数据质量无法保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统计向网络化、信息化转变,企业可借力借智发展。工业企业可与ERP公司开展合作,借助ERP系统直接导出部分统计指标并生成统计报表。同样,其他企业也可选择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如报税软件、财务软件等,将企业统计指标内置,由软件系统直接输出数据且生成统计报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由于系统已实时记录相关原始数据,要想篡改报表将会变得非常困难,企业统计准确性显著提高,真正释放了统计生产力。
企业统计还可与民间统计市场合作。“互联网+”背景下,一方面,企业对复杂、异构数据的挖掘和归纳,若自身能力不足,便可借力大数据公司完成;企业所需的部分宏观信息和行业信息,可通过信息咨询公司获取。另一方面,企业统计部门也要充分利用信息优势,积极开展统计信息咨询业务,使统计工作真正走向市场。
[1]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2015(03).
[2]朱玫林.中心企业统计工作质量缺失及其治理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2(35).
[3]邵建利主编.企业管理与经济统计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4]苏永明.中国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几个问题〔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03).
[5]赵彦云.对大数据统计设计的思考〔J〕.统计研究,2015(06).
[6]王艳明.统计技术如何为企业管理服务〔J〕.统计与决策,2014(13).
C829.22
A
1004-6070(2017)11-0069-04
◇作者信息:兰州财经大学讲师
兰州财经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哈明晖
◇责任校对:哈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