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慧峰
着力做好三个转变 提升专员办调查研究质效
●冀慧峰
开展政策调研是专员办开展预算监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财政部党组提出的“监管方式和职能向加强政策研究拓展”的转型要求,理应成为专员办开展预算监管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在财税体制改革和专员办转型向纵深推进的2017年,我们认为,要开展好各项调研工作,进一步发挥专员办的就地就近优势,提升监管成效必须要做好三个转变。
一是由问题型调研向研究型调研转变。正如专员办在工作转型过程中要求的,工作方式要从监督查处问题向强化管理、完善机制方向转变一样,调研工作也要从单纯地查找、罗列问题向挖掘问题成因、提出政策建议等研究型调研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摒弃惰性思维,在开展调研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调研理解为一个检查报告或者处理决定的另一个版本,仅成文了事,而是要紧密结合问题,将造成此问题的政策性、地域性、制度性以及具体操作层面等的原因尽可能地查找出来;另一方面,要主动分析研究,在对策建议方面大做文章,主动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把作为预算监管主体的专员办真正摆进去,通过理顺自己既作为监管一线的“第一人称”,又作为中央权力部门和政策制度执行者之间的“第三人称”的关系,平衡好调研建议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二是由单一型调研向复合型调研转变。财政业务全覆盖是专员办转型的一个拓展方向,也是确保专员办融入财政主体业务、真正成为财政部在地方实施中央财政管理延伸的基本要求。与此相适应,在开展调研过程中,我们不能将每次的调研仅仅视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要将其与其他日常监管方式统筹起来,共同作为专员办开展预算监管的重要手段,彼此促进。具体来说,实现单一型调研向复合型调研转变,就是要在调研过程中,改变过去人为设置调研围墙、思维过于狭窄、仅仅只对与调研内容直接相关的主体和内容开展调研、对相关性不强甚至起初无法确定相关性的内容采取消极甚至回避的做法,将每一项调研放置在专员办开展预算监管的大环境下,以整体思维积极推动调研。通过调研,要一方面弥补部分监管事项采取非现场监管模式造成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程度不深、信息掌握不全面等不足;另一方面又能在抓住本次调研主题、做好本次调研之外,自主地发现专员办预算监管范围之内的其他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将这些线索作为当前或今后的监管重点,发挥出调研的拓展效应。
三是由侧重定性调研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调研转变。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是开展调研的重要分析手段,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盲目且毫无价值;定量分析则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促使定性分析得出更加广泛而深入的结论。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互为前提,相互补充。专员办要从侧重定性分析转向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要做到:一是在问题导向的原则下开展调研时,绝不仅仅简单而笼统地得出调研结论,而是必须将每一个结论基于翔实的历史和现实数据以及横向和纵向对比,将结论反映清楚、分析透彻,在紧跟中央步伐、理清大政方针、密切关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时,通过调研收集整理出一批能够供部内相关司局和有关决策者参考的准确而翔实的实证数据,为财税政策制定和规范提供帮助;二是要求我们作为预算监管的一线执行者,要不断提升我们的监管水平和调研能力,要有通过学习数统理论、掌握画图建模等调研新工具的意识和行动,不断提高社会政策研究能力、改进调研工作方法等,将专员办从蜻蜓点水的“杂家”转化为深耕厚植于监管一线的监管“专家”,实现专员办预算监管水平和成效的不断飞跃。■监督动态
(作者单位:财政部驻陕西专员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