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

2017-03-28 07:24
重庆社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陈 松

强化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

陈 松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职责和重大使命。在新形势下,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实施意识形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打造一支政治可靠、立场坚定、学养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要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实施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主阵地来完成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和重大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履行好这项重要职责,完成好这项重大使命,值得每一位从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战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努力探索。

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实施意识形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是社会与国家稳定的重要思想基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意识形态教育就是通过教化或者教育把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转化为人们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从而唤起人们强烈的聚合心理,并将这种聚合心理上升为共同的信念和奋斗目标。[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确立的首要依据是符合统治阶级对其成员的根本要求即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教育。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来都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主动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为对青年大学生的争夺历来就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斗争的焦点之一,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中之重,必须坚决种好、守好“责任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高校开设的课程,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很多课程,都不同程度具有意识形态教育功能。[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更加鲜明和突出,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比拟的,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效地进行阶级意识和国家意志的价值接受和认同教育的最重要课程,它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传播和贯彻执政党的方针政策和执政理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确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转化为大学生所接受的具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打造一支政治可靠、立场坚定、学养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教师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教师的思想状态,常常决定了所教学生的思想取向。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有更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西方及其代言人采取多种手段、方式在中国宣扬其错误思潮并攻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严重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他们通过大肆宣扬西方社会的所谓民主自由、宪政、“普世价值”、“新闻自由”等,虚假美化国民党统治的民国时期,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段夸大、捏造我们党和新中国历史上的失误等方式攻击我们。一些网络大V通过历史虚无主义、戏说等手法抹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造成恶劣影响。第二,通过文化全球化推行文化霸权,冲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欲使更多中国人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俘虏。西方文化大力输出自己的影视作品、图书等文化产品以及文化产品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文化渗透来影响、改变其他国家人民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从而实现“文化西方化”“文化美国化”“文化霸权化”甚至“文化殖民化”。第三,利用宗教对中国大肆进行渗透,企图摧毁中国人的社会主义信仰。近些年,西方一直把宗教作为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通过在我国境内非法建立和发展宗教组织、活动据点等,尤其是在广大青年人中间大肆传教,企图改造并同化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精神信仰乃至文化根基。更有宗教极端势力打着宗教旗号,利用我国民族问题,挑动民族对立情绪,甚至故意制造恶性、暴恐事件,企图达到分裂国家和颠覆人民政权的目的,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第四,“洋八股”之风盛行导致错误思潮难以得到彻底批判。一些思想西化的人通过推行 “洋八股”的做法,用西方标准绑架中国评价体系,让不少理论工作者、高校师生被牵着鼻子走。因此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从来没有放松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反而加强了以文化软实力为重点的“西化”“分化”战略。[4]对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并且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迎接挑战,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定位,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新成就,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感、自豪感。

(二)严把教师政治素质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标准

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性提出了在高校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内在要求,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明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特色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本身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政治觉悟。2013年,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守政治底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行“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教育,进行一切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先进文化思想教育。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的原则。高校必须严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纪律,设立政治立场考核的“指挥棒”和“高压线”,把政治立场作为首要标准。

(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决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重视教师自身专业理论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必须在“真懂、真信、真教”上下功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是解决“真懂”的前提,教师才能在讲台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清楚、说明白,才能展现它的理论魅力,释放它的时代风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树立并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四个自信”,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定力支撑,是解决“真信”的问题,教师才能在讲台上理直气壮地宣讲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坚信,何来底气?学生如何相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还要能够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洁身自好、为人师表的道德标杆,历炼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卓越品质,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这是解决“真教”的问题。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只有真正做到“真懂、真信、真教”,做到“学而信、信而教、教而行”,才能赢得学生、赢得课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的:“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5]

三、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要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在实施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中,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各有其侧重点。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是解决学生的世界观、方法论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解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解决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做守法公民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认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永远跟着共产党,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形势与政策》重点是增强大学生对国情、世情、党情的认识,增强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

上述课程归结起来,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必须始终把握好这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6]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真学真懂,引导大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真信真用。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形成以“历史”为解释原则、以“生活决定意识”为核心理念、以“历史的内涵逻辑”为基本内容、以“人类解放”为价值诉求、以“改变世界”为理论指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第二,要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掌握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中领悟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从而客观认识社会形态变革中呈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基本关系演变的规律,看清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理论上的困惑,坚定思想上的信念。第三,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经济运动过程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学习这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是要让大学生以时代性、世界性的眼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理解、把握、认同进而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丰富对“四个自信”的逻辑理解。[7]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9]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开始。苏联解体20多年来,理论界对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作过很多深层次的剖析,但其背离马克思主义、放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人们公认的重要原因之一。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远大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不同于其他理想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从主观愿望或抽象人性出发提出的空想,而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预见。这一理想的实现,具有历史的、客观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不断为之努力奋斗。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征程上取得的最辉煌的阶段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突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教育。在当前,坚定“四个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如果说数十年前我们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而“底气不足”的话,那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则为中国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事实证明:一些西方人士关于中国养不起自己庞大人口的“担忧”是多余的;福山当年关于“历史终结”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通过理论教学、历史总结和实践印证,向大学生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美好前景,使大学生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0]要通过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把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1]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要在高校的课堂上讲清、讲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入脑、入心,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讲清、讲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握理论的逻辑魅力。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讲清、讲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理念的视域就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内容进行理论辨析,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之魂、社会之本、个人之基,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核心的内容在课堂上讲透,并结合实践把核心价值观的故事讲好。

讲清、讲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运用语言的神奇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依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育方法,这是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满活力的动力之源。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话语体系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有一个着力点,就是话语体系的转换,如何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我们民族的话语、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讲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这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提出了一个重大挑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实践,注意话语体系的转换和语言艺术的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教师要用学生听得懂、易接受的语言、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经常说的话、学生明白的故事,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讲出亲和力。有了亲和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落细、落小、落实,才能在心灵中“着床”生根,有效教育引导学生从细处着眼、从点滴做起,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没有这个前提,效果无从谈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迎难而上,主动迎接这个挑战。

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进提高、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重中之重。

(一)改革教学模式

对任何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塑造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引领人生发展航向必不可少的课程。为此,教学必须努力贴近“95后”学生的思想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要善于运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摆脱过去单一的课堂灌输模式,加上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加可听、可亲、可信。

(二)善用互联网新技术

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注重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方式,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运用到课程的学习中,利用课上课下、网上与网下有机结合的教学手段,如学校开发使用的“教学在线平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学习移植到平台上,以此来粘住学生,开拓新领域、新战场,增强学生的参与和融合,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络化、生活化、自主学习化方式,努力形成意识形态教育的师生互动模式、项目教育模式与生活化教育方式,坚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融合发展,真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教育的覆盖面与感染力。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新技术,提升使用互联网、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掌握并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服务。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说服力和针对性,必须加强实践环节。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现校内与校外互动,学习与生活互动,强化实践育人,把课堂的理论教学通过实践认知延伸到农村、工厂、社区,延伸到改革发展的广阔天地,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化大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增强信心、坚定信念,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的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必然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本质要求。应在遵循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勇于改革,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原则、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1]张晶:《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世纪桥》2014年第6期,第41页

[2][5][6][8][11]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3]李东才:《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及教师的政治责任》,《教育现代化》2016年第40期,第268页

[4]朱继东:《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增刊)2015年,第64页

[7]赵国珍 李冬菊 赵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亟待加强》,《山西日报》2017年1月24日

[9][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Strategies of Strengthening Marxist Ideolog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S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posi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Marxist ideology education.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olds the significant duty and the great mission to carry on the ideology education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In the new situation,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y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should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Raising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Building a politically reliable,stand firm,rich knowledg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team;Grasping the core essential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so that can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y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rxist ideology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teaching

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67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