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唐林
系列纪录片强力表意手法
——评系列纪录片《超级工程II》
颜唐林
以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II》为切入点,具体阐述系列纪录片宏观展现、微观描述的手法,纵横结合、聚散穿插的网状叙事结构,写实、写意和大数据的运用,以及音响和画面的表现,归纳出系列纪录片表意上的一些方法,给观众带来的震撼视听感受和强势的表意效果。
《超级工程》;系列纪录片;表意手法;大数据
[作 者] 颜唐林,硕士,江西广播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超级工程》的创作团队经过近10个月的辛劳,通过周密地调查、研究和讨论,在有限的制作时间内,跨越中国20多个省份和地区,在50多个拍摄点取材,高效地覆盖了这一时期中国交通领域,以路、桥、车、港为代表的重大工程节点,精心制作了四集系列纪录片《超级工程II》。《超级工程II》由《超级工程》原班人马制作完成,该片从立项到调研、拍摄再到后期制作,都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摄制组在调研中发现,从“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入手展现中国改革建设成就的立意是非常关键的。超大型交通运输工程正在改变着国家的运行效率,也彻底改变着每个人的出行方式。高速公路、桥梁、高铁和港口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四个方面高度凝结了中国30多年来交通建设领域的重点和亮点,能够让人对中国交通的全面提升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工程建设能力质的飞跃。那么,这部系列纪录片构建了什么样的结构将这些内容连贯成一个整体,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从什么样的视角来讲述故事?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又如何营造出吸引观众、感染观众、震撼观众的审美意境?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系列纪录片的强力表意手法。作为一部兼具故事性、科普性、跳跃性和宣传性的大型系列纪录片,《超级工程II》就是通过这样的表意手法,描绘出主题内容、传达出主题意象,同时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感受和心灵感悟。
纪录片是运用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客观地反映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真物、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下的原生态,排斥虚构和扮演的功能性节目。作为反映中国30多年来交通建设成果和工程建设能力的系列纪录片,《超级工程II》面对着如何自然不做作、真实有力地展现主题。
在宏观上,《超级工程II》中的“超级”无处不在。首先中国地大物博、人口总量大,各方面需求量超级大,比如《中国路》中,中国人在偏远山区凿山开路,为了实现内外互通,与世界相连;《中国车》中的“春运”,“40天的时间里,将要发生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相当于要把这个星球近一半的人口运输一次”。坚强不息的中国人为解决这些需求而世代努力着,随着中国建设能力的提升,一个个超级大的工程不断地在建设优化中,来满足日益增大的需求。纪录片中讲述的驸马长江大桥、虎门大桥、南京大胜关大桥、沪昆铁路、洋山港等,它们都是当前中国重要的工程项目,采用最先进的科技和建设能力,规模、工程量、施工难度、零配件生产、维护、运营等各方面都是超级大的规格。以京沪高铁为例,全长1300多公里,因地理条件问题大部分高速轨道架设在高架桥上,高速轨道全程完整无缝隙,架桥机、超长铁轨铺设、铁轨卡扣研发和焊接工程本身就是超级工程,也是整个超级工程的环节。另外,在高速轨道上以350公里/小时行驶的高速列车,它的控制芯片研发、车体设计制造、线路运营管理全程监控行驶数据和设备升级维护都堪称超级工程。然而纪录片中分四集介绍的路、桥、车、港四个领域的超级工程又只是中国庞大交通网络中的一个环节。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众多全球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里程、占据世界前列的顶级港口,这些超级工程组成了中国庞大的交通网络,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了中国人由内向外、与世界连接的发展意愿,与这个世界连接更紧密、融为一体。
《超级工程II》通过对宏观概括性内容的描述连接单集中的各个模块内容,同时又串联其他几集的内容,呼应其他几集中的模块,使各集各模块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独立内容,而是构建起紧密的框架结构,产生了内在逻辑联系,由这种逻辑联系逐步勾勒出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强有力地反映出其社会价值和意义,观众对超级工程的印象立刻鲜明起来。
在微观上,《超级工程II》在细节刻画上注意选取普通却典型的个体,讲述真实的故事,生动地反映出宏观大背景下普通人的贡献和真实的情感,从而又将众多个体的作用串联来表现众人的智慧、汗水与合作,每个个体都是铸就工程的环节,生动地表达出工程的超级之处。实际上,注重细节描述和故事展开是纪录片的叙事艺术,是增强表现力、史料性和亲和度的重要手段。国外纪录片界趋向于对记录主题的故事化呈现,通过一段一段故事的展开连接整部纪录片。可见,为宏观的内容和主题寻找最贴切、最真实、最生活的微观呈现,对一部纪录片十分重要。以《中国车》为例,片中通过叙述高铁机车设计者丁叁叁、负责高铁运行测试的侯富国和负责高铁系统更新的福瑞省等人的故事,表达在超级工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是巨大的,无数普通工作者运用自己的智慧,严格的态度和无数次的实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保障工程的其中一个环节。四集纪录片中出现大量的人物故事,众多普通工作者共同铸就了超级工程。有了这些微观故事,大大提升了纪录片的亲和力,记录的真实感油然而生,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印证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无限的创造力。
在纪录片史上,已经形成很多不同的纪录片结构方式,这些结构方式帮助纪录片人阐释思想、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一个作品的叙事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容的表达力度和对观众的影响。《超级工程II》继承了这些成熟的记录结构,同时对其进行了创新性运用,形成了纵横结合、聚散穿插的大型系列纪录片网状结构方式。
从《超级工程II》全片的结构来说,《中国路》是一个叙事起点,中国人开始建设中国交通网上一个个重点工程,来逐步完善这个庞大的交通网络。由建设路开始,排除困难以桥连接各段形成整个交通网,再到建设高速铁路及研发所需的高速铁路机车,在国内互通互连后由大型港口通向世界。路、桥、车、港四集又分别讲述了主线上各个节点的建设过程。
在《超级工程II》每一集的内部结构上,将全片的连贯性和表达的目的性、概括介绍性内容和细节深入性内容整合在一起。再以《中国车》为例,以“画面+解说”的方式叙述了概括介绍性内容,如中国高铁的发展背景、建设过程和成果,带来的社会价值等,在有限的篇幅里清晰、准确地勾勒事物的全貌、概括事物的本质、提升了纪录片的内部节奏。介绍高铁的建设是按高铁建设的主线流程来纵向安排的,车体的研发、高速铁路的铺设、运行测试,接入中国高铁主网络。同时,各个建设环节遇到的问题又横向展开来叙述,车体的空气动力研究、铺设高架和全程无缝铁轨、接入高铁主网络等。其中又以普通工作者的现实记录来作为细节注脚,增强感染力,如高铁机车设计者丁叁叁、负责高铁运行测试的侯富国和负责高铁系统更新的福瑞省等人的故事。另外,还穿插了一些情节,如机车受电弓的研发改良、高铁核心控制芯片的研发等。
以上纵横结合、聚散穿插的网状叙事结构,使得《超级工程II》在叙事节奏上既紧凑,又舒展;在全篇结构上既传统,又新颖;在表现内容上既丰富,又深入。由此可见,《超级工程II》运用了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聚散结合的结构方式,并在叙事中保持平衡,它既保证了《超级工程II》作为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又具有较强的表意效果和情感渲染,兼顾了宣传性、教育性和引导性。
中国人以渴望互连互通、内外相融为夙愿,从零开始,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建设了如今领先世界的庞大交通网络。《超级工程II》既客观记录了事实,又带有强烈的情感,运用了写实和写意相互补充的表现手法,以写实为核心,以情感为灵魂,具有写实自然、不做作,写意稳健、不煽情的特点。在自然写实的基础上真诚写意,不仅克服了单纯写实的枯燥单调,而且避免了无端写意的矫揉造作。《超级工程II》记录着一个个超级工程的建设过程,同时也讲述着在建设巨大工程的过程中,中国工程师们遇到的种种难题更是棘手的,最终中国人以自己的顽强的精神和惊人的智慧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众人的智慧和努力铸就了一个个超级工程,不禁让观众感叹中国人的精神和智慧。“画面+解说+大数据”的形式更是直胸臆,带着强烈的感情传递给观众。《中国路》开篇画面由一处人工开凿的山路和土路,转向现代高速公路、桥梁、高铁,画面出现上下画面分割对比,上半部分汽车跑在土路上,下半部分是高铁飞速驶过,还有虚拟交通线路图的展示,配以大数据解说词:“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短短30年,中国让自己的公路里程翻了5倍,并且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铁路里程超过12万公里,高速铁路更是从零开始,8年间达到了近两万公里,占据世界高铁里程的60%……这里是隧道和桥梁工程最多最复杂的地方,2万多条隧道,100多万座桥梁,让所有不可能的天堑成为通途……”看完此处瞬间肃然起敬,感叹建设工程量和规模之大,感叹中国建造的实力。《中国港》结尾处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呼应开篇,30年的发展里程,从零开始,从无到世界领先,“这一切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再次感叹中国的发展现状和综合实力,确实堪称奇迹。全片的叙述都是用第三人称“中国”和“中国人”,创作者想以一个客观的身份来讲述中国人的故事,体现出对中国人的信心。此时,观众可以理解纪录片的片头动画了,许多线条由人的经络发起,开始遍布广袤的大地,最后编织成网络状,而后转换成地球,从这里可以略见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艺术,美学上的价值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标。不管是崇尚“真实就是力量”的纪实美学,还是信奉唯美的超现实主义美学,都体现了纪录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超级工程II》中也体现了这些美学观念,而且被加持了高科技的光环,这让写实写意的表现手法有了更大的空间。人文精神以先进的电视技术为表现手段和载体,营造出了延伸感官,拓展了想象的意境,使观众体验了千变万化的审美感受。这种意境的营造主要体现在音响和画面两个方面:
音响方面,《超级工程II》灵活运用音乐、解说和同期声等音响元素,构成了一个表意丰富、情感充沛的听觉环境。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情感,运用不同的音乐旋律配合画面的节奏,引导观众的审美心理,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叙述工程师故事时使用同期声,提升了亲和力和说服力;表述概括介绍性内容时,解说词一般配以沉稳、厚重的旋律显得正式、有说服力;表现发展迅速变化时,一般用轻快、跳跃的旋律表示效率和舒畅;表达展望未来时,则用生机勃勃的旋律。音乐传递情感、配合节奏、间隔段落,各种审美意境相互交织,延伸了观众的感官,观众或婉约动容,或激情澎湃,或身临其境,或遐想万千,这正是音乐带来的丰富的审美体验。
画面方面,《超级工程II》通过各种现代电视技术和拍摄手段为观众带来了穿越时空、超越极限的视觉冲击。第一,高清画质使视觉感受精致化。高清拍摄制作标准赋予了画面精细的质量、真实的色彩,极大地刺激了观众的视觉神经。第二,大量航拍和延时摄影使视觉感受在空间和时间上被延伸。宏大的工程场面和延时摄影,延伸了时间限制的同时又保持了画面的连续性,事实被忠实地记录下来,令人震撼的航拍镜头延伸了观众的感官,以不同于日常生活观察的视角,见平常所未见。第三,历史再现使想象被拓展。过去的出行方式和今天高效的运行方式对比,视觉对比充满张力,30年发展变迁的影响,表述力度不可同日而语。第四,资料和虚拟画面的引用。大量数据和虚拟动画的使用,形象地展示中国交通网的发展和规模,观众的想象更清晰,更具说服力。
作为一部记录中国交通网发展建设和当下重点工程的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II》注定要被赋予比单纯记录更多的意义和期待。这些意义和期待与民族有关,与国家有关,也与我们个人的情感有关。以上所提及的这些大型系列纪录片的手法,也许并不完善,但通过《超级工程II》也已经强而有力的表达出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中国人寻求发展的雄心壮志,并且证明当今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