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3-28 08:12陈翠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茶产业现状问题

陈翠英

摘要 介绍了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针对该县龙头企业带动乏力、茶企经营实力弱、茶园基地建设标准不高、市场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做好品种结构调整、加强茶叶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强化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做好市场建设等對策措施,以促进寿宁县茶产业发展。

关键词 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福建寿宁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72-02

寿宁县地处闽浙两省交界,山川秀丽,风景旖旎,属中亚热带气候,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温暖湿润,茶园常年云雾缭绕,相对湿度大,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茶叶生产最适宜的县份之一。茶产业既是寿宁县传统农业的优势产业,也是现代农业的朝阳产业,是惠及面广、稳定性好的富民产业。因此,大力发展茶产业,振兴茶业经济,对于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1-2]。

1 寿宁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努力开展工作,使寿宁县茶业产业在结构调整、茶农增收、现代茶业项目建设、市场准入、品牌打造、科技兴茶、企业培育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1.1 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茶农收入稳步提升

目前,全县茶园面积1.01万hm2,茶叶产量1.4万t,产值8.9亿元,与2010年相比茶园面积增加15%。与2010年相比产量增加33%,产值增加87%。茶农人均纯收入4 612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90%。全县现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38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取得QS认证企业34家,初步形成了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等多茶类的生产格局[3-4]。

1.2 调整优化品种布局,新植改植高优茶树品种

近年来,寿宁县继续进行茶树品种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高优茶树品种,品种结构更加合理,全县新增茶园面积约1 333.33 hm2,新植改植高优茶树品种3 333.33 hm2,使寿宁县的茶农增收得到体现,茶农收入由2010年的2 425元增至4 818元,增长98.7%。

1.3 现代茶业项目全面实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寿宁县充分利用国家对茶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至2015年底共争取到中央及省市级财政补助资金7 000多万元,完成茶园生态改良近2 000 hm2,茶园道路系统建设逾260 km,其中硬化逾60 km,企业初制清洁化改造46家,完成省、市级龙头企业的现代茶业加工设备升级11家。完成了66.67 hm2高优茶叶示范基地的建设。

1.4 控源头保生态,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加强源头生产管理,鼓励茶企、茶农建设生态、有机茶园,示范、推广绿色生物防控技术和冬季石硫合剂封园技术。共完成4 666.67 hm2以上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在各乡镇发放石硫合剂6.8 t,封园面积达1 133.33 hm2,切实减轻病害。鼓励扶持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争创绿色、有机认证工作,目前共有4家省级龙头企业和2家省级茶叶专业合作社和1家出口示范企业列入省级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单位,34家企业取得了QS认证。

1.5 完善科技推广推系,积极开展科技培训

加快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建立起以各级专家为技术靠山的科技创新、科技指导体系;建立以各级茶产业相关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的茶叶专业技术培训体系。除日常指导和现场指导外,还通过专家讲座、能手示范、经验交流等方式,广泛开展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等技术的培训。近年来,共培训人次达到了1万多人次。

1.6 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扩大茶叶产业规模

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带动型的茶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创品牌,品牌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积极引导茶叶企业申报省、市、县级龙头企业,目前寿宁县共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并且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定为茶叶标准园建设单位,福建九岭红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天禧御茶园茶业有限公司均被宁德市列入茶叶出口企业创建单位,福建天禧御茶园茶业有限公司被宁德市评为茶叶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先进单位。

1.7 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升品牌效应

2012年4月,“寿宁高山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国家工商总局认证;2014年7月,“寿宁高山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此基础上,继续在省交通广播电台、闽东日报、茶乡视点、高速公路户外广告、茶叶主销区做好“寿宁高山茶”宣传广告工作。积极组织茶叶生产企业参加国家、省市的名优茶鉴评比赛活动。近年来,寿宁县在“中茶杯”“觉农杯”“国饮杯”“茶人之家”“宁德市茶王赛”等国家级、省市级评比中共荣获90多个奖项。其中福建天禧御茶园茶业有限公司、寿宁春伦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寿宁县兴昌茶厂的“心怡香”商标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荣誉。同时,寿宁县还获得了“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及“福建省十大产茶大县”的荣誉。

为了全面提高寿宁县茶叶质量,提升加工工艺,近年来,寿宁县举办了“福建最美茶乡摄影大奖赛”活动、第四届 “斗茶赛”和第二届“寿宁高山茶”制茶能手比赛。组织茶叶生产企业参加斗茶赛和制茶能手比赛,共同切磋“寿宁高山茶”制茶技艺,推动寿宁县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共谋茶业发展大计。

2 存在的问题

2.1 龙头企业带动乏力,茶企经营实力弱

虽然茶业企业不断增加,但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企业专业管理水平不高。

2.2 基地建设标准不高,后续工作建设力度不大

基地建成后,企业后续投入有限,创新不够,标准不高,发挥带动示范作用不强。

2.3 茶叶公共品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由于财政投入薄弱,“寿宁高山茶”公共品牌在宣传广告上做得不够,持续性不足。同时,茶企参加各类大型的茶事活动积极性不高,社會对寿宁县茶叶公共品牌认知度不高,影响不大,从而导致品牌效应不强。

2.4 市场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通

目前没有较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茶叶销售多以被动购销为主,真正走出山门开辟市场的不多。除少数龙头企业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外,多数销售渠道不畅通,还不具有大众消费的优势。

2.5 高档茶销路不畅

当前经济下行情况下,高档茶、礼品茶销路不畅,影响茶企效益。

3 对策

3.1 加大财政投入

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茶叶产业的财政投入,把茶产业投入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以便提前做好安排计划。

3.2 持续做好品种结构调整工程

持续推广高优茶树品种(适应市场风格茶叶风味的茶树品种),利用宜茶荒山新植和对低产茶园进行改植,确保寿宁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和“福建十大产茶大县”的地位。

3.3 继续实施现代茶业项目

以现代茶业项目实施县为契机大力争取上级资金,通过项目实施带动生态茶园的建设,大力推广“五新”技术(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农药、新肥料),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茶农的收入。

3.4 发展茶叶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科技兴茶”,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茶产业发展,茶叶企业加大开发富硒富锌茶产品的研发力度,扶持2~3家示范企业,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增加茶企效益,带动茶农增收。建立茶叶人才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充实县、乡(镇)、村三级茶叶科技力量。组织和聘请茶业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加强对茶叶种植、管理、加工、市场营销培训和“五新”技术的推广,实现培训、指导、培育三位一体,力争每年培训10期,受训800人次,培养一批茶叶乡土人才,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3.5 强化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控源头保生态,确保茶叶高产、优质、高效

结合寿宁县实际,继续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持续做好冬季石硫合剂封园工作。大力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鼓励扶持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争创绿色、有机认证工作,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3.6 加强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

在“寿宁高山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基础上,全力打造具有包容性、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寿宁高山茶”公共品牌。持续在省交通广播电台、闽东日报、茶乡视点、高速公路户外广告、茶叶主销区做好“寿宁高山茶”宣传广告工作,对开办“寿宁高山茶”门面店,推销“寿宁高山茶”产品的企业给予适当补助,并在公共品牌的推介带动下发展企业子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打造品牌、认证品牌、推介品牌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公共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资金投入,继续举办“斗茶赛”和组织茶企参加国家、省、市级茶事活动,适时在主销区大中城市举办“寿宁高山茶”专场推介会,进一步扩大寿宁高山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继续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寿宁县茶产业发展。依靠国家与地方扶强扶优的倾斜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劣汰,着力培育区域性茶叶龙头企业,优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茶叶企业,积极推进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切实增强企业实力和引导产业发展的能力。启动茶产业企业家培训计划,与高校和培训机构联手开展茶产业企业家培训,培养寿宁茶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经营者,强化经营能力和提升管理水平。积极组织茶企申报“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工作,支持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申报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省市级龙头企业加工设备升级,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

3.7 加强招商引资,带动做好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尽早建立茶叶贸易市场,发展融茶叶交易、茶叶加工园区、物流配送、茶叶检测和综合管理为一体的茶业贸易服务体系。进一步研究销区和消费对象,开发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适应消费市场,生产让普通消费者能够承受的名优茶,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实现“名优茶”的“大众化”。引导鼓励有经济实力的茶叶企业加快布局,在大中型城市建立和完善以专业市场为主,超市专柜、专业店、定点送货上门为辅的营销网络和营销网点,扩大寿宁茶叶市场占有率。

4 当前寿宁县茶产业的重点工作

4.1 加大财政投入

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茶叶产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将除茶业项目外的茶产业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好年度茶业工作计划。

4.2 持续优化品种结构,推广高优茶树品种

经过品种结构调整,虽然福云六号等当家品种占比有所下降,但优特品种占比不多,利用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寿宁县张天福生态茶场建立省级区试点“近水楼台”的优势,选定几个表现性状好的优特品种(种质)作为推广品种。

4.3 继续实施现代茶业项目

做好龙头企业设备升级及生态茶园的建设工作。控源头保生态,强化茶叶质量,确保茶叶高产、优质、高效。

4.4 加大“寿宁高山茶”公共品牌的宣传

加大资金的投入,持续在省交通广播电台、闽东日报、茶乡视点、高速公路户外广告、茶叶主销区做好“寿宁高山茶”宣传广告工作。继续举办“斗茶赛”“制茶能手赛”和组织茶企多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各类茶事活动,或在大中城市举行“寿宁高山茶”的专场推介会,进一步扩大寿宁高山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制作精美的“寿宁高山茶”宣传片及宣传海报和宣传册,在主要的地方、广告墙及一些大中型茶叶市场和茶叶店进行播放宣传。

4.5 加强招商引资,带动做好市场建设

建议县委县政府尽早建设茶叶专业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建设融茶叶交易、茶叶加工园区、物流配送、茶叶检测和综合管理为一体的茶叶市场。解决茶叶销售以被动购销为主、销售渠道不畅通,茶叶企业规模小、加工地点分散及信息、运输不畅等问题[5]。

5 参考文献

[1] 陈宗懋,孙晓玲,金珊.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J].茶叶科学,2011(5):463-472.

[2] 刘春腊,徐美,刘沛林,等.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1(12):2376-2385.

[3] 赵晓罡,李录堂.陕西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7-92.

[4] 杨晓刚.区域茶产业的SWOT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基于四川省雅安市的实例调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2):81-85.

[5] 孙婷婷.贵州茶产业竞争力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0(9):18-21.

猜你喜欢
茶产业现状问题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