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化义 赵德群 李大晨
摘要 概述了涡阳县2015—2016年小麦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精细整地、科学播种、查药补缺及防止冻害、配方施肥、控旺防倒、绿色防控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安徽涡阳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23-01
涡阳县地处东经115°53′~116°33′,北纬33°20′~33°47′,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6 ℃,日平均气温≥10 ℃的有效积温4 700 ℃以上,年均降雨量823 mm(2003—2005年平均降雨量1 000 mm以上),其中6—8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年均日照时数2 270 h,无霜期215 d左右。沿涡河两岸土壤为沙质土,其余多为砂姜黑土。安徽省涡阳县位于黄淮平原南部,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近年来在贯彻“三推”“三控”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三个提高”,小麦产量始终稳定在7 500 kg/hm2以上。现将小麦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大力推广优质高产专用多抗特别是抗寒、抗倒伏、耐赤霉病能力强的小麦品种,重点推广涡麦9号、新麦26、涡麦99、涡麦182、谷神6号、鑫麦8号、良星99、安农0711、烟农19、明麦1号等品种。播前要精选种子和晒种,并进行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每50 kg种子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40%辛硫磷100 mL兑水2.5~3.0 kg拌种,拌种后闷3~4 h,再拌20%三唑酮乳油75 mL(预防纹枯病),阴干后即可播种。或用70%吡虫啉30 g+3%苯甲醚菌酯30 g拌种子30 kg。
2 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适墒旋耕或翻耕整地(墒情不足时,需补墒),旋耕2遍,深15 cm以上;旋耕、翻耕后,用耙压实土层,达到土地平整、耕层紧密,无明暗坷垃,上松下实,以利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连续旋耕2~3年田块应深耕(松)1次,深耕时深度应达25 cm左右,深松深度35 cm左右。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地块要引进大功率农业机械深耕深翻,及时镇压,坚决克服旋耕不实带来的播种过深、透风跑墒、易旱易涝等弊端。同时采取土壤处理的方法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辛硫磷或40%毒死蜱4.5 kg/hm2,拌干细土150~225 kg/hm2随犁撒施[1]。
3 科学播种
做到适期、适墒、适量播种。偏冬性品种适宜播期在10月5—15日之间,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在10月8—20日之间,播量一般控制在150.0~187.5 kg/hm2,基本苗掌握在240万~330万株/hm2之间。播期推迟、墒情较差或整地质量较差时,播量应适当加大。行距20~23 cm,播种深度4~5 cm。播种要匀,播量要准,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实现一播全苗。
4 查苗补缺及防止冻害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疏苗,确保苗齐、苗全、苗匀,对于缺苗断垄或漏播的,要立即用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子带水补种或浸种后催芽补种。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采取喷施叶面肥、灌水等措施防止越冬期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冷害的危害。
5 配方施肥
坚持“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优化肥料结构,改进施肥方式,落实精准施肥。一般施土杂肥45 t/hm2以上或商品有机肥1 500 kg/hm2,纯N 225~240 kg/hm2、P2O5 105~120 kg/hm2、K2O 60~90 kg/hm2,硫酸锌、硫酸锰各15 kg/hm2。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全部基施。秸秆还田地块,氮肥的80%基施、20%拔节期追施;秸秆离田地块,氮肥的60%~70%基施、30%~40%拔节期追施。示范推广缓释肥[2]。分类追肥,追施拔节肥。对于一般群体适宜、长势正常的麦田,可在3月中下旬普遍追施拔节肥,根据基肥施用情况追施尿素90~195 kg/hm2,以巩固分蘖成穗,增加每穗粒数;对于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要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时追施;对于播种晚、冬前生长不足、个体不壮的晚弱苗麥田以及叶片发黄出现缺肥现象的麦田,可及早追肥,以促进分蘖成穗,保证有足够穗数。遇旱时追肥要与浇水相结合[3]。小麦扬花后进行叶面喷施,用1%~2%尿素+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肥,或叶面喷施含腐植酸、氨基酸水溶肥等。间隔7~10 d连喷2遍,不但能防止后期早衰,还可提高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
6 控旺防倒
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5%烯效唑525~600 g/hm2或10%国光矮丰750 g/hm2兑水喷雾,控制旺长和后期倒伏。
7 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重点防治“两病一虫”,即纹枯病、赤霉病和穗蚜。防治纹枯病,可选用50%苯甲·丙环唑150~225 mL/hm2,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1 500 mL/hm2,或12.5%烯唑醇750 g/hm2,或40%噻呋酰胺90~150 g/hm2,或20%井冈霉素750 g/hm2兑水450~600 kg/hm2喷雾。防治赤霉病,可选用45%戊唑·咪鲜胺450~600 g/hm2,或20%井冈·蜡芽粉剂1.5 kg/hm2,或80%多菌灵超微粉1.5 kg/hm2,60%多酮悬浮剂1.5 kg/hm2兑水喷雾。防治穗蚜可选用24%抗蚜·吡虫啉300~450 g/hm2、3%啶虫脒900~1 050 g/hm2、10%吡虫啉600~750 g/hm2,穗蚜重发时,可加4.5%高效氯氰菊酯600~750 mL/hm2混合使用[4]。
小麦生长后期,即抽穗至籽粒灌浆期间,根据防治的病虫害可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混配使用,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减轻干热风、倒伏危害等目的,获得提高粒重、高产、高效的效果。
小麦越冬前或返青至拔节前开展化学除草,药剂可选用5%双氟磺草胺225 mL/hm2+10%唑草酮150~180 g/hm2,或36%飞腾300~450 g/hm2兑水450 kg/hm2进行茎叶喷雾。拔节后切忌化学除草。
8 适时收获
收获适期应掌握在蜡熟末期,收获时要单收、单放,严防机械混杂和混收混放;收获后及时晾晒。
9 参考文献
[1] 彭敏.绿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6(6):66-67.
[2] 王永华,郭天财,朱云集,等.河南省不同类型麦区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河南农业科学,2006(5):12-16.
[3] 侯纪军.旱地小麦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3):16-17.
[4] 段彩侠.涡阳县优质强筋小麦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