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

2017-03-28 19:46梁明子
新媒体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梁明子

摘 要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也是新媒体时代,媒介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越来越深。当代大学生是接受和传播信息最快的群体,媒介辨识和自控能力还未成熟,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该如何做出正确判断,这就关系到媒介素养问题。文章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分析和思考,对如何提升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作相关论述。

关键词 大学生;新媒体;媒介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2-0116-02

新媒体时代也是数字时代,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等以多种形式向大众传播信息,具有即时性、自主性、互动性①。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每天会通过媒介获取大量的不同方面的社会信息,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信息,他们往往缺少基本的辨识能力,也很容易被社会舆论所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判断,长此以往,會使大学生对信息辨别产生模糊的概念,不利于形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因此,要发挥媒介传播基本的教育意义,不断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客观的思辨能力、独立自主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才能有更好的人生规划,服务社会。

1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采取调查问卷方式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综合类大学,因此抽样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3份,有效问卷485份。选取学生中:按年级分配,大一学生106人、大二学生102人、大三学生103人、大四学生98人、研究生76人;按专业分配,理工科学生298人、文科学生187人;按性别分配,男生人数306人、女生人数179人。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媒介形式当属手机,占比98%,其次是电脑,占比95%,最后是报纸书刊,占比52%;对于通过新媒体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形式,75%的学生认为课堂使用PPT教学很生动,并可以提高课堂质量,20%的学生认为是否使用课件无关紧要或不喜欢;而对于新媒体背景下媒介素养的概念及意义,则有85%的学生对其认知模糊。下面将通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的现状进行分体分析。

2 存在问题分析

2.1 过度依赖新媒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都在利用媒介接收信息,大学生也无一例外的成为了媒介渠道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对于本身就疏离传统媒体的大学生而言更是发现了新大陆,在这里,他们可以表达任何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或不敢表达的真实想法,找到自己的圈子,开辟自己的小天地,并过度信任依赖这个虚拟的网络环境。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大学生过于自我封闭,主观意识强烈甚至通过媒介来发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情绪,来寻找归属感;相反与外界的交流能力逐渐下降,青年一代的活力、理想也慢慢被吞噬。

2.2 关注的媒介类型过于单一

当前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已然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甚至取代电脑,他们利用手机关注更多的是教育以外的社会信息,占比最大的就是娱乐、消费、交友,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大于5小时。虽然不排除大学生会利用新媒体学习知识,查找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案,但大部分人是将新媒体作为一种放松身心的调节。从而将自己的生活也带入了一种商业化模式,对于个人需求而言,学生更愿意选择网购而不是进商场、更愿意外卖而不是进食堂、更愿意在网络平台与人对话而不是面对面交流;对于媒介传播而言,学生更爱关注的是娱乐八卦,诸如明星负面新闻、网络红人等,这些貌似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对于当今时政要点、社会发展前景等,了解的是少之又少。这说明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利用媒介接收信息,关注的方向太过单一。久而久之,他们会陷入一个“怪圈”自动选轻松愉快的信息,回避积极的舆论导向,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2.3 对媒介素养认识尚浅,缺乏道德规范意识

大学生作为接收传播信息最快的群体,他们可以迅速的接收到自己的喜好过滤不想关注的信息;但网络媒介鱼龙混杂,很多不正当的网络媒体利用大学生接收信息快、辨识能力低的特点想方设法博人关注,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像手机诈骗、校园借贷、网络暴力、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等,很多学生意志力薄弱、对相关知识缺乏基本的判断甄别能力,一时被利益所驱使,加之负面的舆论导向使他们进入认识信息的误区,导致高校中出现很多道德失范现象。

2.4 高校缺乏媒介素养教育

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而为人们所关注,90年代,这一概念开始引入我国。尽管这期间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仍未能从我国媒介生态大环境中对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出有益的建议。正因于此,国内高校普遍缺少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没有传媒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很少可以通过课堂去获得媒介素养教育,加之学校很少举办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论坛或讲座,甚至其他专业学生对此关注甚少,并不感兴趣,同时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

3 新媒体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3.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媒介素养认知

高校除了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外,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也被纳入到思政教育中。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媒介素养,加强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媒介道德的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加强对课外生活的指导,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正确认识,使大学生主动利用新媒体获取与学习相关的信息;最后,要不断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利用媒介能力让大学生主动的学习媒介知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3.2 开展无手机课堂,正确利用网络媒介传播

当前,高校提倡以第一课堂为主导,使其达到学生可以充分体验课堂环境、学习课堂知识的目的,但效果并不显著,很多学生依然离不开网络媒介,“开着小差”。为此,高校开展无手机课堂,教师也应将互联网与教程相结合,通过媒介让学生了解更多学科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媒介的多元化,正确认识媒介,积极利用媒介去探索教育信息,在媒介中找到正面积极的乐趣所在。

3.3 增设媒介素养提升课程,提供良好的媒介环境

现阶段,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探索状态,因此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并将其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专业的师资队伍、合理的教学模式、完善的教学内容及科学的课程考核标准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是学生能否正确认识、深入了解媒介素养的重要前提。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展开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各种与媒介有关的比赛等,适当的设定奖励机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媒介素养的正确认识。

4 结束语

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行为和道德也在受媒介环境的影响。对于高校而言,这些影响取决于高校内本身的媒介环境和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和监督,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媒介环境。当然这也需要社会、国家积极倡导营造美好环境,合理监管和控制道德失范现象,帮助大学生理想选择自己的行为;培养正确的主观意识,遵从客观事实;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这样多管齐下,净化媒介环境,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使大学生健康发展。

注释

①新媒体时代.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马艺.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今传媒,2014(3):148-150.

[2]吴政德.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刘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途径探析[J].新闻界,2010(5):82-83.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