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娟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十分关键的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探究教学模式可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符合当前教育政策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能够提高其学习能力。文章将对基于认识过程的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以此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71-02
教育界曾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们坚信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探究式学习的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将探究教学模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步骤是对学生进行分组,随后依据教学内容对主题任务进行设置,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究,最终完成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可以亲自参与其中,具有以下多个方面的优势:首先,促进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其次,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积极查询资料、思考问题、相互合作,可对其多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学目标的实现。最后,在对探究活动进行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引导的作用可得到充分发挥,不但可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1. 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为了促使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中,对学生提问:1/4除了可以表示将一个苹果平均分为4份,取出其中的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1/4。还能以什么形式来表示呢?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教学材料,如圆形纸片、12根小木棒等,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材料对“1/4”的表现方式进行探讨、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后,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该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2.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探究教学模式中,由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探究性和目的性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启发学生打开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将问题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例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一堆糖果,如果男女共分,则每人6个;但只分给男生,则每人可得到10个。如果将这堆糖果只分给女生,女生每人能分得几个?”这一应用问题后,学生会立马根据所学知识“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但教师对此问题进一步提出设想:“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问题一出,再次活跃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维能力,从而得出新的解决方式。这种改变对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向,将知识点进行转化,促使学生对待问题一分为二地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全面性的探究能力。
三、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1. 立足于基本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基本切入点和生活情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构建日常生活与小学数学之间的连接点和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通过进一步引导,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当其接触到具体的数学知识时,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其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基本意识。
比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教学生认识小学数学中的正方体及长方体和圆柱体时,可将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经常接触到的茶杯及包装盒等相关物品带到教室,使其当作教学教具,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课堂中的圆柱体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等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物品进行科学分类,然后通过观察及触摸等方式,总结、讨论不同物体的具体特征,概括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讨论和认识过程中,让学生总结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及将数学带入生活,将生活引入数学课堂,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通过课堂讲解、总结,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思维逻辑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 积极实行探究式学习
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应加大探究式教学力度。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成员对知识的需求水平和心理接受水平保持在同一层次,有利于积极的学生带动胆怯的学生,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随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平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并对模型的表面积进行计算。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勇于担当自己的责任,遇到困难可以探讨,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式的记忆,还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促使探究式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得到更好的 体现。
3. 给予鼓励性指导与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将一项探究活动完成之后,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赞赏与鼓励。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小组的形式将相应的探究活动完成后,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这影响着接下来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当学生将一项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应该用鼓励性的语气与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产生“成就感”,对探究活动有“意犹未尽”之感,从而对后续的教学活动充满期待和信心。
综上所述,要想使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上得到充分运用,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真正落实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国庆,黎阳.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6):123-125.
[2] 魏雪峰,崔光佐,徐连荣.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8):101-107.
[3] 刘旭平.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的设计分析[J].现代交际,2014,(10):120.
(编辑:易继斌)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