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颖 陆平
[摘 要]儿童教育家李吉林经过38年的艰辛探索,建构了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课堂教学中,李老师通过“展示实物,链接汉字与实物”“凸显汉字造字特点,渗透文化知识”“创设生活情境,施以自然教学”等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李吉林;情境识字;实物;造字特点;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04-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本文基于李吉林老师执教的课例,有效归纳她的情境识字教学策略。
一、展示实物,链接汉字与实物
一年级新生进入小学学习,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识字,因为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逻辑思维,而他们所要学的汉字是一套抽象的符号系统。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积极开展识字教学。例如,教学《神奇的电》这一课时,李老师这样开展。
师(板书:电):我们先学这个字,有谁认识?(板书:灯)这个音怎么发?
师(示范):注意听老师发音,后鼻音。
生(齐):灯。
(师出示词语卡片:电灯)
生(齐):电灯。
师:电灯是谁发明的?是我们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你们看,开关一按,灯就亮了。有谁知道,过去没有用上电灯之前,天黑了,用的是什么灯啊?
生1:我听奶奶说,过去用油灯。
师:用油灯很不方便的。(出示油灯,用火柴点亮)使用油灯之前,灯里要先灌上油,用的时候要用火柴点燃,有时一下子点不着,或者风一吹又灭了,很不方便,对吧?(引导学生观察油灯)大家看,这灯光的光圈只有盘子那么大,想想油灯的火为什么这么小呢?
生2:因为火点燃的是一根细细的纱线。
生3:光圈那么小,写字一定看不清楚。
生4:“灯”为什么是“火”字旁?
师:以前用的是油灯,是用火点燃的,有了火才有灯,所以“灯”是“火”字旁。
……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先依次出示“电”“灯”二字,讲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并演示按开关、开电灯;紧接着,李老师问道:“过去没有用上电灯之前,天黑了,用的是什么灯啊?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油灯。”鉴于油灯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李老师带来了实物,并当场点亮,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油灯火的特点,同时告诉学生:“以前用的是油灯,是用火点燃的,有了火才有灯,所以‘灯是‘火字旁。”这里,李老师由实物油灯到灯火,再到符号 “灯”“火”二字,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多維度认识“灯”这个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向小学教师提出建议:“你们要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和劳动中去教儿童思维,要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课堂教学中,李老师通过展示实物,将实物“电灯”“油灯”“灯火”与汉字“电灯”“油灯”“灯火”之间建立链接,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文字符号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实物成为化抽象为形象的中介,成为帮助学生识字的利器。这时,学生的识字学习不再是机械的符号记忆,而是生动有趣的观察、感受、交流活动,他们积极动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识字。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生字词的感知、记忆与理解。
二、凸显汉字造字特点,渗透文化知识
汉字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造字规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课堂教学中,李老师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识字。例如,教学《日、月、水、火》时,李老师这样开展。
教学“月”字时,李老师先画一轮弯月■,接着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月亮的模样创造了‘月字”,并展示“月”字的演变过程;最后教学生书写“月”字。另外,教学“火”字时,李老师先划着一根火柴,让学生观看火苗跳动,再进行拼读;接着李老师画了一团火,也就是最初“火”字的形状——“■”,向学生演绎“火”字从描摹事物的形状演变为如今的“火”字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李老师首先由实物入手,画简笔画或古汉字,其次讲述古人造字的缘由,再次范写现行汉字。李老师的识字教学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追溯字源,描摹形象,直观展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文化的传递,让学生眼睛看字形,心中明字义,提高学生了认识汉字的效率。这样的情境识字,让学生沉浸到民族文化之中,使学生感受到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学生的识字活动增添魅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施以自然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小学生是在母语环境中识字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有意识地将日常生活场景转化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有些汉字,教师可以依据其字形进行教学,如狼、狗、猫等字,表示走兽类的字多是“反犬旁”。而有些字在字形上是没有联系的,如牡丹、玫瑰、郁金香等花卉与“草字头”“木字旁”都没有联系,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后面一类字的教学呢?为此,李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家的院子,和学生一起赏一赏小院里的牡丹、玫瑰、牵牛、腊梅,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花卉之后,再进行识字教学。观赏结束后,李老师带着学生回到教室学习茉莉、茶花这些带“草字头”的生字。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带领学生观察院子里的花,不仅营造了轻松、舒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识字教师学中,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有时她带领学生到校园的花坛,认读花坛中的警示语;到校门口,认读画廊、板报中的汉字;到公园里,围坐在一株桂花树下,将观察说话与识字教学结合起来……李老师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小场景,让学生的识字范围扩大,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同时,李老师善于捕捉生活场景,使之能为教学所用,而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李老师构建起完整的情境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核心领域:教学内容与儿童活动结合的“学科情境课程”;(2)综合领域:儿童多渠道获益的“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3)衔接领域:让儿童顺利逾越的“过渡性情境课程”;(4)源泉领域:让儿童走进周围世界的“野外情境课程”。课堂教学中,李老师突破几十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将学生的识字学习引入宽阔的野外情境之中,这种诗意的选择,让学生的识字学习与生活相连。更为重要的是,李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他们无须枯燥地端坐于课堂上,无须机械地“横平竖直”,他们欣然地在生活情境中识字,获得了生动活泼的发展。
另外,李老师说自己是一个“长大的儿童”,带着一颗童心,孜孜以求,采取汉字与实物相链接、渗透文化境脉、施以自然教学等策略,有效进行情境识字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因此,李老师的情境识字教学策略,值得我们认真研习、继承并发扬光大。
总之,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对每一个学科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寻求适合学生的识字方法,使学生既学得开心,又学得扎实,为识字教学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责编 蓝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