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钱 华
不忘高考命题初心 兼顾考区学情差异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文综政治试题评析
安徽 钱 华
2016年高考全国卷命题在2015年甲卷(全国卷Ⅱ)、乙卷(全国卷Ⅰ)的基础上新增了丙卷(全国卷Ⅲ)。从三套试题内容对比中可以看出,首次出现的丙卷在命题指导思想上“不忘初心”,继续贯彻新课程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守能力立意的命题方向;在试卷结构上与其他两套试卷大致相同,但在难度上略微高于甲卷又明显低于乙卷,兼顾了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使用丙卷考区的学情差异。
1.以热点问题立意,设置问题新情境,体现学科特色,彰显学科价值
2016年全国文综丙卷政治试题的设计以重大的社会问题、以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热点问题为素材,创设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新情境,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坚持了正确的思想方向,增强了看齐意识,反映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重视试题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功能的命题特点和灵魂。
例如,第15,16题以党中央进一步要求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为背景,第18题以全面从严治党为背景,隐含纪念建党95周年这个重大时政热点,激发考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第17题以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为背景,旨在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第20题以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为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分析中国道路选择的合理性,进一步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第21,22题以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为背景,引导考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38题以“互联网+”行动计划为背景,旨在进一步培养考生的改革创新意识;第39题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背景,旨在增强考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2.根据实际问题需要,确定考查的知识,突出考查核心知识,重视生成新知识
2016年全国文综丙卷政治试题,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根据实际问题需要来确定考查的知识,分析解决新情境新问题需要什么知识就考什么知识,而不是以知识为导向,为了考查某些知识来剪裁实际问题。这样设计,既深入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的内涵,又突出考查知识的相互关系和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综合比较、分析判断能力。在问题情境与学科知识的碰撞中,往往会生成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体现了对学科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第38题第(1)问: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材料情境“以习近平为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与学科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在碰撞中生成新知识“建立和完善互联网发展管理领导体制”作为答案要点;运用政治制度的知识解读材料涉及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内容,可以生成答案要点:“加强‘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规范并引导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解读材料涉及的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内容,可以生成答案要点:“加大‘互联网+’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做好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服务”和“重视对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的监督管理”。
梳理全卷,考查到的核心知识见下表。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①财政作用;②消费心理;③市场的开放性;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⑤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①公民的政治参与;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矛盾的特殊性和人民群众;②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生产活动的重要性;③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观题 收入、消费、价格等 党的领导、法律制度建设、政府职能等①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建设文化强国等实践与真理的关系、追求真理的过程等
从上表可看出,全国文综丙卷政治试题考查的这些知识都是学科的核心知识,都侧重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没有偏题怪题,有利于引导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3.突出考查对试题新情境认识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旨在培养和增强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6年全国文综丙卷政治试题在考查考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四项思维能力上得到了有效体现。
全国文综丙卷政治试题的每个选择题都体现着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用知识做出判断推理的能力,不认真审题,不认真推断,都很容易出现错误。例如,第12题给出了一幅曲线图,横轴以2009年至2015年的时间为轴,纵轴,左边是以GDP的增长率为纵轴,右边是以PPI的增长率为纵轴。考生必须从图中读出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再调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根据图示,可从生产上入手,对于企业来说,降低税费,扶持企业创新,增加利润,另一个途径则是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
两道主观题综合考查了四项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第39题第(2)问: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解答本问,审清设问后,首先要从试题的文字材料中全面准确地提取如下有效信息:“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其次,要调动和运用“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在创新中发展”“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等学科知识来解读已获取的材料信息。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清晰的层次进行问题的论证和事物的阐释,组织好答案语言: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4.全国丙卷在模块分值比例和难度系数上与甲卷、乙卷有区别,体现了对不同考区学情差异的考虑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2016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选择题16分主观题12分2016年全国卷Ⅲ 选择题20分主观题14分选择题16分主观题14分选择题12分主观题12分选择题4分主观题14分选择题8分主观题12分选择题8分主观题14分选择题12分主观题12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其他两份全国卷相比,丙卷加大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分值比重,降低了《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分值比重。
在难度上,丙卷略微高于甲卷又明显低于乙卷。下面通过2016年三份全国卷第39题第(2)问来比较一下难度问题。全国卷Ⅰ第39题:(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全国卷Ⅱ第39题:(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全国卷Ⅲ第39题:(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从三个不同的设问可以看出,全国卷Ⅱ直接给出了要调用的学科知识“文化对经济作用”,难度最低;全国卷Ⅰ没有给出具体的知识点,而且还要探究两个问题“如何守护英雄”和“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难度最大。全国卷Ⅲ虽然也没有直接给出具体要用的知识点,但后面问题指向“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非常明确,暗含了解题的知识范围,不像全国卷Ⅰ那样含了两个跨单元的问题,所以难度系数介于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之间。这种不同难度系数的设置,兼顾了全国不同考区教学水平和高考激烈程度的差异,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考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和为高校选拔人才的作用。
1.以核心知识复习为契机,必须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理解能力
“能力立意”试题的侧重点是考查能力,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能力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16年全国文综丙卷政治试题中的每道题目都与学科核心知识有联系。
因此,要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记忆、理解是基础,思考、应用是目的;单纯记忆不能应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考查,书背得再熟,只是机械重复也解决不了思考应用的问题。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书本上的知识是“陈述性”的,必须通过思考整理使其变为“程序性”的知识,如梳理知识系统、整理知识结构、分析知识联系、总结知识规律、比较事物异同等,这样才能便于应用。
2.以经典学科试题为抓手,必须增强学生解答试题的能力
全国文综丙卷政治试题坚持能力立意,考的是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是靠“死背书、多做题”就能应对的,因为它没有照搬书本作答的试题;那种“投入多,负担重,方法死,效率低”的复习理念和方法应该摒弃。要学会提取信息的本领,掌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方法,熟悉解答问题的思路,构建思考问题的线索,培养表述答案的能力。
3.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全国文综丙卷政治试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热点问题为素材,突出发展主题,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坚持正确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复习中要拓展学生的政治眼界,关注“热点问题”。凡是能够体现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重要方针政策精神(特别是新精神、新提法)的热点问题,才应该成为高考政治命题的载体;高考政治命题的立意思想、设问角度和内容、答案要求均反映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精神。每年高考备考热点的“主线”就是党的中央全会或党的代表大会的精神。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精神是这一“主线”的具体展开。“核心热点”就是这“三大”会议的中心议题。
要准确沟通“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的关系。根据对社会热点问题正确认识确定所运用的学科知识。知识的选用要从“实际问题”开始,从整体认识“热点”的角度、根据体现社会热点问题的本质来确定,不能用知识“剪裁”实际。选用真正能够说明“热点”问题本质的知识,不能牵强附会,善于运用学科知识及其体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4.渗透探究性学习理念,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新课标全国文综卷政治试题的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是最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试题。2016年全国卷Ⅰ为“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全国卷Ⅱ为“借鉴十八洞村经验,就推进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全国卷Ⅲ为“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要解答好这类试题,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平时敢于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要求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