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化生活模块检测卷

2017-03-27 11:19:10河北郭永峰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化

河北 郭永峰

高三文化生活模块检测卷

河北 郭永峰

一、选择题(在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16年3月2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公布。该墓迄今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等各类珍贵文物。众多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出土文物是 ( )

①特定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 ②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根据中美两国领导人要求,我国将同美国旅游界一起,全力以赴办好2016年举办的“中美旅游年”。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已成为中美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增长极。旅游合作正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亮点。这表明: ( )

①文化活动影响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文化的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新一届领导集体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基于 ( )

①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②我国国际传播力已十分强大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2015年,四川大英县隆盛镇涌泉村先后投入资金30多万元,修建了村办公室、健康文化活动室,添置了休闲座椅、环卫设施、宣传橱窗,组建卫生计生文艺队表演秧歌、舞蹈、小品等节目。如今,村民们喝酒、打扑克、闲聊的少了,参加健身活动的多了;村民疾病少了,笑声多了;群众文化生活更加红红火火、丰富多彩,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和睦了。这表明 ( )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②文化总是能发挥积极的作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图1、图2分别是德国和中国的聚会方式。由此可见 ( )

图1 德国式聚会

图2 中国式聚会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②不同文化要相互认同和融合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④文化差异不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乡贤是乡村社会的黏合剂,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成为乡民维系情感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村舍的荣誉感和社区的荣誉感,可以发扬乡贤文化中的道德力量,滋养今天的主流价值观。乡贤文化之所以能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 ( )

①乡贤的人格修养决定了村民的思维方式 ②乡贤的良好风尚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贴近乡亲的乡贤文化,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④乡贤人物树文明标杆,能提高村民科学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 2016年6月18日,位于荃湾三栋屋博物馆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中心正式启用,以推动非遗的保护和发展。这样做是基于 ( )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根基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 2016年6月7日,文化部表示,中美文化交流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首先应坚持不同文化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平等的精神,同时,不断创新交流理念和方式,突出文化艺术内涵,增强文化交流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努力把具有鲜明民族传统和特色,但又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在中美人民间积极构建理解和友谊之桥,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持续注入正能量。由此可见 ( )

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中美文化交流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文化交流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创新交流理念和方式有利于消费中美文化差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开幕。历时7年设计并建设的全球首个“加勒比海盗”主题园区成为其最大亮点。这一根据华特·迪士尼旗下真人电影系列《加勒比海盗》创意形成的园区,将提供多项全球前所未有的互动娱乐及高科技体验。材料表明 (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主题乐园等文化产业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商业贸易能克服时空局限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记忆中,爆米花是道流淌的风景线:一个简易的小火炉、手摇吹风、旧式葫芦形的铸铁砂锅中间粗两头小,一头还连着一块压力表、自制的长筒麻袋……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手艺虽然已经渐渐消失,但是依然被我们眷恋和守望。这是因为 ( )

①老手艺能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②老手艺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老手艺承载着民族情感的传承 ④老手艺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洛阳水席”作为洛阳地方特色,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洛阳某饭店在继承水席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摒弃汤水过多、用材简单的做法,增加了海鲜、甲鱼、蛇羹等原料,提升了水席的档次,并大胆融入牡丹元素,推出牡丹水席宴,使洛阳水席焕发新的活力。这说明 ( )

①传统文化作为优秀民族文化,要继承和发扬 ②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③顺应时代变迁的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 ④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革故鼎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 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以较长的篇幅,阐述了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之所以要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是因为 (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关系国家未来 ②受教育已成为现今学习型社会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国家大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中国首部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的大型纪录片《第三极》播出以来引发收视热潮,不仅在中国取得较高收视率,还受到海外观众青睐。该片通过全新的视角,将古老的藏族文化展现在世人眼前,使藏族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生机。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传到中国之后与中国本土宗教相结合,产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禅宗。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的,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说明文化创新必须 ( )

①有化解文化竞争的智慧 ②有熔铸百家的气魄 ③创造文化合作的机会 ④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6.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大型歌舞诗《丝路情歌》,将中国元素、西部民俗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有机融合,艺术地再现了800年前大唐盛世、与西亚贸易交往繁荣、中西方文明交融的盛景,以华美的表演效果给人触及心灵的艺术享受。这表明 ( )

①文化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②文化交融能够消除民族差异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回答18,19题。

18.为纪念这一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引导同学们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某中学准备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诗词诵读活动,某同学查找了四首诗词,以下分别是其中的一句。你认为不适合参加此次活动的是 (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C.乌江强渡寇心惊,红旗招卷遵义城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9.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发掘和传播长征中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中央电视台将制作播出大型纪录片《长征》。这说明 ( )

①文艺作品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内容的创新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④优秀作品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人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 ( )

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十三五之歌》采用说唱音乐的方式,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变得通俗易懂,不但深受年轻人的喜欢,连广场舞大妈也连连“点赞”,被称为网络主题的“网络神曲”。这表明 ( )

①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②传播形式和手段的创新,进一步放大了宣传效果 ③优秀文化总能以其健康有益的内容为人民大众所接受 ④多种网络的文化,无论高雅和低俗,都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理解中国》丛书于2016年4月12日在英国图书博览会成功发布。丛书通过梳理及介绍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总结出来,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理解中国》丛书在英国成功发布 (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③展示了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表明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分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近年来,W市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或扩建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工程,精心打造“名家论坛”,邀请梁晓声等一大批名流大家开展了数百场公益性文化讲座,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开阔了文化视野。这说明该市 ( )

①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 ③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弱化大众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质疑“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炒作“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叫嚣“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近段时间,网上出现不少恶搞、抹黑革命先烈及抗战英雄的谣言,混淆视听之余,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启示我们 ( )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讲方向 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④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下图配图文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如今,“低头族”随处可见,走路、吃饭、乘公交、坐地铁……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总是对着手机屏幕刷微博、打游戏、看视频。“古人低头思故乡,今人低头忘亲情”的现象启示我们 ( )

①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人间亲情的淡漠 ②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培养健全人格 ③应通过自律、自省等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④要告别传统生活方式,敢于走进社会交往新天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四小题,50分)

26.(12分)2016年5月11日,国家文物局宣布了2016年文化遗产日主题和口号。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五个口号分别是:“保护文化遗产创造美好生活”“为文保员点赞向守护者致敬”“文化遗产无价宝需要你我呵护好”“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最美乡愁”“避暑山庄和合承德”。并于2016年6月11日文化遗产日当天在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举行盛大的保护文化遗产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意义。

27.(12分)材料一:一条条老街、一处处名胜,以及蕴含其中的历史传说、名人轶事等,给一个城市烙上了独特印记,如提起北京就会想起胡同,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园林,提起武汉就会想到黄鹤楼……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城市历史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文化精髓、优良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给人以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材料二:城市特色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中国传统城市素来尊崇“天人合一”,尊重历史传统。但过去三十年,单一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无情地冲击着我国原生态的城市,不少城市大拆大建,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面对千城一面、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失落的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城市规划建设既要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又要体现城市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必须延续历史文脉。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8.(14分)文字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主要工具,汉字的演变历史,也始终与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字传承经历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总趋势是从繁到简。繁体字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如意,用于艺术创作时传统韵味妙不可言。现今习惯于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同胞加上海外华人有几千万之众。简体字是以繁体字为基础,源于历史上人们自行简化的手书体,笔画少,形体清晰,绝大多数有约定俗成的历史基础,顺应了群众使用的需要,提高了书写效率,便于计算机造字和认读,联合国把简体字作为中文的规范字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外国人学汉字受益匪浅且学者日众。

材料二:近年来,一些学者和知名人士呼吁,“亲”要相见,“爱”要有心,而简体字的“亲”“爱”恰恰是亲不见、爱无心,丢失了对汉字传统文化的传承,建议选择50~100个最有含义的繁体字重回中小学课本。

你是否赞同该建议?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9.(12分)材料一:“乡贤”一词,《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或乡贤之士,也都被称为“乡贤”,由此形成了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曾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建设乡村、改善民生、谋利桑梓等方面的群体追求和故乡情怀。

材料二:被称为“小草皇后”的长沙当代新乡贤梁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9年,她辞掉在北京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创业,当起了一名在田里种草的农民。创业之初,她经常自己卷起裤管下地干活。十多年来,梁伟一直有一个“添绿自然、产业报国”的梦想。2010年,梁伟根据“万企联村、共同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对长沙市莲花镇立马村的8 000亩土地实行整村流转,发起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民不仅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工资收入,还可以获得优先股股金分红收入。不仅如此,梁伟还带领公司对贫困户家庭进行支援帮助,收购困难户家中农产品,解决残疾人员工作问题。现在,梁伟的天泉草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无土草毯生产、屋顶绿化和生态护坡的综合性环保企业。天泉生态草业园也成了省“同心工程”重点示范项目。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论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培育新乡贤文化”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1.C 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汉字的出现,②不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指的是民族精神,不是出土文物这个物质的东西,③不选;出土文物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说明它是特定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也说明它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①④正确。

2.D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③错误;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③错误;“旅游合作正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亮点”表明文化的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C 本题考查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意在检验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国际传播力已十分强大不符合现实,②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不符合题意。提高国际话语权,有利于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竞争。

4.C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及特点,意在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村民通过参加积极有益的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了生活方式和家庭关系、邻里关系,③④正确;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发挥积极作用的是优秀文化。

5.C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等方面。材料中强调了德国人和中国人的聚会方式的不同,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①③正确;②与材料无关;④错误,文化会影响人们的行为。选C。

6.C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乡贤文化贴近乡亲,广大村民乐于接受,这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②③正确切题。乡贤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能决定人的思维方式,也不能直接提升村民的科学素养,①④排除。

7.D 该题目考查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持文化多样性、对民族文化的文化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②③④都是从其作用或意义角度说的,当选;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不符合题意。

8.A 中美文化交流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持续注入正能量,体现了①;中美文化交流应坚持不同文化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平等的精神,体现了③。②观点错误,文化交流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④观点错误,文化差异不可能消除。

9.A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真人电影系列《加勒比海盗》创意形成的园区,将提供多项全球前所未有的互动娱乐及高科技体验。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主题乐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①②适合题意;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④是错误的。

10.A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意在检测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老手艺代表的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能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①正确;老手艺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是它被我们眷恋和守望的原因,②不选;老手艺承载着民族情感的传承,因而被我们眷恋和守望,③正确;④是说老手艺应如何发展,不是老手艺被我们眷恋和守望的原因。

11.B 洛阳某饭店在继承水席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大胆改进,并融入牡丹元素,说明传统文化要顺应时代变迁,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②与题意不符。

12.C 上述材料中的设问要求分析说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原因,①③正确表达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题肢②说法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我国当前受教育尚未成为现今学习型社会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故排除;题肢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3.B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该片受到海外观众青睐,体现了①。该片使藏族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体现了③。②④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

14.B 民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故题肢①③适合题意;题肢②说法错误,错在了“消除特色”,应该多样发展,故排除;题肢④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15.C 材料主要强调中华文化能够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实现文化创新,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文化竞争和文化合作,①③不选。

16.C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丰满的形象又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正确切题;该教材流畅易懂、精妙优雅,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④正确切题。题干强调的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未涉及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②③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

17.D 大型歌舞诗《丝路情歌》,以华美的表演效果给人触及心灵的艺术享受,这体现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正确切题;大型歌舞诗《丝路情歌》,将中国元素、西部民俗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有机融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正确切题。①观点错误,文化具有双重性,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差异不能消除,②观点错误。

18.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诗句,而题目中要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开展的诗词朗诵,因此不符题意。本题选D。其他选项与主题表述相符,故不选。

19.B 本题考查走进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意在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发掘和传播长征中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这体现了文艺作品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①正确;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②不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创新的途径,③不选;材料表明优秀作品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20.C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材料中的“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精神都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①④正确,选C;②不选,因为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不选,因为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1.A 本题考查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意在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十三五之歌》采用说唱音乐的方式,体现了②,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变得通俗易懂,受到人民的欢迎,体现了①。为人民大众所接受既要有健康有益的内容,又要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③说法不准确。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多种网络的文化包括高雅的、通俗的,而不是低俗的,④观点错误。

22.C 本题考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在检测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包容性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①不选:《理解中国》丛书在英国成功发布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展示了我国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②③正确;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文化交融并不能消除国家间的分歧,④不选。

23.C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意在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工程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说明该市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②③正确切题。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事业,不是文化产业;④错在“弱化”。

24.D 针对互联网领域恶搞、抹黑革命先烈的行为,不是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而是要弘扬主旋律,①不符合题干要求;题干中说的问题不是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③不合题意。②④正确切题。

25.C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低头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亲情的淡漠,故我们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自律、自省等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故②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并不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间亲情的淡漠,而是人们使用不当,排除;④说法错误,对于传统生活方式,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6.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有利于人们感受民族历史文化成就并加以保护和传承。(4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能带动人们的文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4分)③文化对社会和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避免城乡记忆的消失,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4分)

27.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或区域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维护不同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或保持城市的区域特征),展现不同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②文化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或对经济、政治,或对国家、民族具有重要影响,或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形成特定的文化环境,发展城市特色产业。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和实践。(或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行为方式、实践活动、思维方式,或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增强人们对自己城市的情感,展示城市特有的精神风貌。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或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继承城市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城市特色文化发展。(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或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⑤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城市历史文脉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维系城市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就是保持城市特色。(注: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一点3分,共12分)

28.(1)答案示例一赞同。(2分)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繁体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为书写和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③繁体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选择部分汉字进课本,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答案示例二不赞同。(2分)①简体字绝大多数有约定俗成的历史基础,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依然传承着中华文化。②文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简体字笔画少,形体清晰,提高了书写效率,顺应了群众使用的需要。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简体字更加便于计算机造字和认读。④简体字的使用有利于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12分)

29.有利于推进乡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发挥新时代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增强道德模范的感染力,做到学习道德模范的常态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对乡村文化的侵蚀;全面提高乡民的道德素质,提高乡民的思想道德修养。(12分)

(作者单位:河北定州中学)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窥探文化
英语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构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