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见天日 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7-05-27 10:56葛中儒��
关键词:特色

葛中儒��

摘 要: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自2008年首次新课程高考到2011年期间,江苏自主命题的政治试题充分体现出浓郁的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的风向,但2011年至2015年期间,试题逐渐走向教材研究的深水区,以致许多应试者措手不及,执教者也是困惑不已。2016年高考试题在考点检测、语言表述和考查要求等方面再次做了新的调整,降低了难度,让我们有一种回归重温的感觉。

关键词: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111-1

一、试题主要特色

1.理性回归,强基固本。

自2008年首次新课程高考到2011年期间,江苏自主命题的政治试题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无论是客观题的选项表述,还是主观题的设问及答案组织要求,基本都是直接采用教材语言,知识的运用相对较为容易把握,体现了政治学科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高考基本要求。许多客观题的情景材料与选项之间关联直接明确,稍加阅读、思考,答案就能一目了然,思维度相对较低,如2008年第7~10题、23、24题;2009年第9~11题、第15、17、23、24题;2010年第7、9、12、17、20题等。甚至部分试题不需要阅读材料,仅仅根据四个选支本身的是非判断就能推知结论,如2008年第11、13、15、27、31题;2009年第30、32题;2010年第15、24、25、26题等。

但2011年以后,试题开始“变身”,逐渐走向教材研究的深水区,以致许多应试者措手不及,颇有微词,执教者也是困惑不已,质疑不断。突出表现在:客观题中许多试题虽立足基础知识,却将基础知识用几层纱蒙了起来,选项的语言表述需要结合课本知识再进一步加以转换理解,组合式选择增多,多维思考同一现象,知识迁移能力加大;主观题设问形式和要求也是不断创新,探究性和思辨性明显增强。如,2012年第35题第(1)问,“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2013年第35题第(2)问,对收入分配曲线的作图并就如何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选择相关政策进行分析;2014年最后一问设计的时事评论和2015年最后一问要求的论证报告等,显然考查的能力要求增加。有些作图题的背景实际是高校知识,特别是需要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受此影响,一段时期以来,高考试题及平时各地模拟题大有走向“偏、难、怪”之趋势,使本身较为抽象的思想政治课变得更加晦涩,也让许多一线教师教学研究望“题”兴叹,无所适从。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强化能力立意、与高校接轨固然是人才考核删选的重要指针,但能力的提升总是以基础的巩固为坚石的,一味地凸显能力,有时往往就有可能使检测效能失真,导向不明确,这也与新课程面向全体的基本理念偏离,人们不禁要问“7∶2∶1”中的“7”去哪儿了?万丈高楼平地起,在这快节奏时代,人们往往在匆匆的脚步声中忘了当初的出发点。基础尤如建筑物根脚,亦如人体之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建筑就成了豆腐渣工程,人的身体也会浑身无力,最终垮倒。夯实基础才能把握学科之根本,忽视基础则会舍本求末,考题设计一味求新求异,让许多学生不知所云、一头雾水则会失去高考的效度。2016年高考试题无疑在考点的检测、语言的表述和考查的要求等方面做了新的调整,降低了难度,让我们有一种回归重温的感觉。如,1~4题纯时事检测都是熟知的重大社会热点、第6題考查的是汇率变动的影响、第7题考查的消费观、第10题考查的对外开放原则、13题考查的居委会性质、14题民主决策的考查、20题文化与经济的关系、22题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24题传统文化的作用、25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6题意识的作用、28题实践的特征、29题矛盾的特殊性表现、32题人民群众的作用等,考查都相对比较直接或依据组合特点可直接排除获得结论。即使近年来颇有争议的均衡价格问题,第11题能级要求也大为降低,考生只需抓住粮食这一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就能很容易地选出C项。主观题第34题第(1)问、37题第(1)问更是设问明确,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性进行考查,考查切入点较小,考生可运用课本所学知识结合材料直接反馈即可。

2.选材精当,用语简要。

2016年高考试题在选材上比较讲究,既遵循了新课程“三贴近”原则,又符合今年高考命题强化“一点四面”核心素养的考查。如美联储加息、分享经济、大飞机研制、熔断机制、澜湄合作、工匠精神、机器人产业等,富有时代气息。第7题的校园网贷、21题的青少年阅读、33题的微信红包等,则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第34题以电影事业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为切入口,更是突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引领作用的直接考查,充分发挥和展现了人文学科高考的德育功能和文化价值。

在素材的呈现方式上,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情境材料经过命题者的打磨和锤炼,语言表述简明扼要、干练清晰,给人一种整洁清爽之美,却又不失文约义丰之风范,充分展现了命题者的功底和智慧。

二、值得商榷的一些问题

高考试题毕竟是人的思维的产物,就命题研究严谨的角度来说,2016年高考试题同样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一是部分试题考向有重复之嫌,如选择题第12题以政府尝试实施熔断机制的失效为切入,直接考查了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而35题第(2)问“请就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资本回报率提出合理建议”,与第37题第(3)问“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这两道主观题尽管考查形式不同,但围绕的核心考点概括起来实质就是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时,35题第(2)问、36题第(2)问和第37题第(2)问考查的主体都是企业,并且都是从经济角度围绕“企业怎么做?”展开分析。二是个别试题存在观点与材料的“脱壳”现象,如第6题,材料成了虚拟的影子,解答此题根本不需要联结和阅读背景材料,仅从选项中分析利率变动、币值变化和进出口影响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可。

猜你喜欢
特色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AChinese Horror Story
世界特色餐厅
悠闲茶餐厅
特色种植助农增收
Building Character
时代特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