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摘 要: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合作探究,于是集体备课应运而生,集体备课就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成为无数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对集体备课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高效集体备课的方法,寻找到一条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课堂效率、有利于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有利于教师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效校本教研之路。
关键词:初中历史;集体备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54-1
一、树立集体备课的正确认识
1.增强对集体备课的思想引领。“教师思想的引领是集体备课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灵魂,伟大的思想才有伟大的行动。人的行动一旦失去了思想的指挥,就成了行尸走肉,这样的集体备课反而成了拖累。”集体备课已在中小学校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但教师对于集体备课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师队伍中,还有部分人对于一些问题仍然存在疑惑。如果想要有效地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就必须解决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也希望得到一些专家帮助,解决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
2.集体备课的思想引领形式。可以采取专家请进来、教师走出去、培养本校专家等形式。在各学科和各备课组教师中,都有自己集体备课的一套或研究专长,如果我们在学校或备课组集体备课时能够请一些“专家”教师做一些经验介绍,或许还更贴近实际。
3.集体备课的思想引领需注意的环节。首先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意识,其次要端正思想态度,特别是专家思想引领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其实,身处一线的教师需要的不是专家讲授多少高深的理论,而是能了解中小学课堂的专家,能了解学校的发展实际、符合教师真实生存状态的交流式谈话的报告,其报告要基于常态的教学行为研究和案例的评点分析,要贴近教师的生活和教学实际,更要有能引起教师共鸣的话题,能为教师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因此,“专业引领下的培训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时也应当让教师感到是一种待遇。要让教师在这种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因尊重而享受专业的品位,因提高自我发展内在需求感受到职业的幸福,这才是新形势下教师培训的必然选择。”
二、掌握集体备课的合理方法
1.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同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集体备课、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集体备课、不同学校同学科集体备课、随机集体备课、主题式集体备课、教学式集体备课、专家指导式集体备课、网络式集体备课等形式。
2.集体备课的程序:
①初备。按照集体备课安排(表),主备人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梳理教学内容,明确重点、难点,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备课过程中要备注自己的困惑和疑问,集体备课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②集体交流。首先,由主备人谈谈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并阐述相关理由,并提出自己备课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其次,由备课组员就自己备课时的困惑和主备人的教学设计进行交流,并对上周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交流,要体现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集体备课以讨论并形成教案为主,并附以课堂练习、检测试卷等,讨论交流时自由有序发言,不拘形式,民主平等交流。
③确定教案和课件。在集体备课活动后,主备人收集备课组教师的建议,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和课件,教案和课件应力求完美,符合规范要求,最后交由主持人审阅后实施。
④个性设计。备课组员拿到教案和课件后,必须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做好备注。
⑤教后反思。教学时间后,教师要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把教学过程中的启发、灵感、困感、不足等记录下来。
⑥二次集备。每位教师在集备时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并对本课教案、课件形成最终的修改意见。会后,再次按照集体备课的修改意见修改教案、课件,将集体备课的所有资料整理存档。
三、明确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
1.目標定向性原则。目的是行动的动力,集体备课也是如此,通过集体备课达到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培养敬业型、科研型、专家型、创造型的教师队伍,从而才能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这就说明构成集体备课过程和决定集体备课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所以,“明确教师是集体备课的主体,是实现备课目前的任务的主要凭借和重要保证是必须遵循的第一个原则。”
2.系统针对性原则。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集体备课要求每个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重点与难点、能力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做到胸中有数,对教材本身的知识体系结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任务做到了然于心,对学生实际能力层次、智力因素、心理机制等实际情况都非常清楚。
3.全员参与性原则。“传统的单干式(以教师个人为主体)的备课方式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大规模地强化教改力度、整体提高办学效益的大背景下,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暴露出了很多先天不足。”“众人拾柴火焰高,群策群力大山倒。”集体备课中通过教师团结协作、集思广益,打破了教师之间的隔阂,消除了个体教师间的教学水平差距,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出现了双赢和共赢的好局面。
4.教学反思的原则。“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教学反思有教学后记、观摩教学、执教者说课、课后评议等几种途径。首先,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其次,教学反思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既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也推进着集体备课的向更深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