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铁军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摘 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社会,无论是科技、生活、社会、文化,一直都在进行着创新。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讨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来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希望能够对各位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一、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丝毫没有发言权,教师完全掌握着教学的内容、进度以及教学的形式,甚至学生应该如何记笔记教师都要进行干涉,这完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例如,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无论是教材中的课文阅读还是课本之外的阅读,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把阅读读一遍,然后摘取其中的关键词或者重要片段来进行教学,丝毫不给学生自己学习和分辨的时间,那么,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前提的阅读是如何进行的呢?首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先设定几个问题,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问題进行阅读,自己去探究应该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思考与探究是创新的前提,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学习。
二、引导学生敢于发言、各抒己见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包办”的教学方式,总是说“这个题目应该这样来回答,你们快记笔记”,有的时候学生会有疑问,而教师则会说“你先把这个答案记下来,你的肯定是不对的,以后你就知道了”,如果教师连发言的机会都不给学生的话,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怎能得到培养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发言、敢于发言。例如,在进行《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时,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往往会有的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教师一味地帮助学生进行翻译的话,那么学生永远不知道如何创新,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发言“这篇课文是陈太丘与友期,那么大家知道这个‘期字是什么意思吗?谁愿意解释一下”,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进行发言,只有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敢于发言,大脑才能运转、思维方式才能打开,创新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言,鼓励学生思考。
三、实时更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就要有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抛掉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引导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只有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创新,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师应该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呢?这并不是指教师一味地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而是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随机变换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进行《皇帝的新装》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教学情境,把提前从网络上搜集到的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学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既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避免教学难度过大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缺憾。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力与创新力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想象能力,无论是学习的课文、写作还是其他内容,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在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们知道议论文的要素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未来进行想象“你们能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吗?20年以后我们的科技又是什么样的,那个时候还有没有手机、电脑,如果没有的话,取而代之的又是什么呢”,教师可以常常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培养,要知道创新与联想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随着近几年来社会生活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具备多种能力的人才也成为社会的需求,创新也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在教学中也越来越要求教师渗透创新的意识,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中究竟应该怎么做呢?以上几点只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也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越来越有效果,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静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5).
[2]叶林鸿.简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9).
编辑 鲁翠红
新课程·教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