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蔚菁
(福建省连江第二中学)
摘 要:教学反思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适应了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给教学注入了活力。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改进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日臻完美,还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历史课堂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昨儿跟女儿聊天,她考了我网上流行的一道司法考试题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鲁迅姓周B.人有两只手C.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结果我选错了,硬是被女儿嘲讽了一番,说我跟不上时代的脉搏了,思维太定式了。这着实让我羞愧难当,现实中各高中校都在高考指挥棒下运行着,校园生活机械单调,长此以往,我们又怎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与舒展学生的心灵空间?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而这当中的“省”就是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反思,教学只不过是工作中的N次重复,老朽而乏味。因此教育重在反思,思则活,活则深,深则透,透则明。也就是说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过程本身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活动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分析,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查找原因,改进教学策略,以达到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
二、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策略
几年高中毕业班的教学思考与反思以及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我认为有几种教学模式适合我校的学生情况:
(1)“网络构建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处理和对教学内容的“自主”编排更有利于对知识点的识记。在此基础上,有些学生通过这个模式学习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构建历史知识导图来理解难点。例如,《梳理朱熹理学的内容》: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为何要存理灭欲?(理是世界的本原)→何为理?(三纲五常)→如何区分?(通过学习修养)→怎样学?(格物致知)→学后何用?(正君心,维护三纲五常)。再如《梳理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自由(民主、平等)(人身、思想)→为什么要自由?(天赋人权(自然权利))→如何确保?(社会契约论)→怎样构筑、运作?(人民主权学说、三权分立学说、法治)→达到目的(反专制(人治))。(2)“互动式”教学模式。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更新,“互动式”教学模式更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教师的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相辅相成的课堂相互促进,有序发展,让学生随之动,随之思考,随之感悟。所以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不是简单“对”或“错”,而是要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评价、探究、质疑,充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例如,《关于历史事件的性质判定》:在讲到《十月革命》时,就有学生就问:“为什么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是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吗”“什么是民主革命”,对于学生探究质疑一一讲解并授之以渔。
2.反思教学过程,注重三维目标生成
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学科,教材中有大量典型鲜活的素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切地领悟人生真谛,要激发学生内心对人文精神的渴望与追求。因此每节课都会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讲解是否能引导他们关注社会与人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否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才能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在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科综合素养。例如《“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两课时,我就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跟学生一起来分析、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影响,从中得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学习,认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突破了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的防线,把亚非拉国家强行纳入到资本主义体系中,造成东方的贫困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从中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是有多么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才能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3.反思教学中是否贯穿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全国卷范围的进一步蔓延,各地专家对全国卷的探究也进一步深入。高考命题的立意也逐渐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历史核心素养指核心知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与解释、历史价值观。考察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今后历史教学评价的根本导向。所以在教学中加强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是大势所趋。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不断实践中日积月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思维、有品格、有自由的人。通过价值引领形成正确价值观(管心)、思维启迪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管脑)以及品格塑造形成优秀的品格(管行),這正是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将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将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又一次深刻的变化。
4.注重讲评课的反思,抓住时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的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在试卷讲评课时不能只是为了讲评而讲评,一味照本宣科对答案,而是要反思在上课中是不是没有给学生思考探究和异议的空间与时间?是不是压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讲评课上就让学生自己讲,说出自己的思路、自己对题目的理解,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的闪光点与思维的误区,及时表扬与引导,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完善知识结构,这样既增强讲评的针对性和成效性,又能让学生在反思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品质。例如:
(2015.全国卷Ⅱ.T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历史选择题呈现形式最多的是材料型选择题,需要解读材料,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不同的学生理解不同,把握的重点不同,答案五花八门,很多学生会错选B项。他们的思维误区就是把现象当做本质来理解了。材料中的“鬼子六”“丁鬼奴”“冷嘲热讽”,可知当时的人们对于洋务运动不理解甚至鄙视,说明了学习西方的观念与传统的“天朝上国”等观念发生冲突,故A正确。学生的自我讲解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正确的话有助于其他同学的反思和共鸣,还可以培养学生解读材料的习惯与解题的思维能力。
5.反思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注重历史作业的开放式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学情况的重要平台。从作业设计看,内容大多围绕教材知识点展开,形式单一、活动性少;从作业的布置来看,脱离学习实际、忽视个性差异、缺乏层次性等特点较明显。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日新月异,立意高、题型新、难度大的题目频频出现。往往通过极具思辨意味的題目,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
(2016.全国卷I.T41)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这种开放式的试题一般以某一历史现象或某一历史事件展开命题。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作答原则,以开放性为答题形式,注重过程的评价,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因此在高三作业的训练中,要多以史料为基石,以开放式的平台引导学生客观分析,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历史。不拘泥于“标准答案”,不满足于教材的“固定模式”,不停留在原有的思维层次,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甄辩、归纳和独到分析,而非强词夺理。
三、课堂教学反思的作用
1.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提升
著名教育家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真正优秀的教师都具有自我更新意识,它需要点点滴滴的浸染,要不断尝试、不断摸索、不断感悟、不断适应,要使反思成为一种意识、一种品质,融合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能敏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观察与分析、广泛收集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的基础上,以批判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并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例如,讲到必修2《铁犁牛耕》介绍曲辕犁时,学生就会问“为什么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与前代的犁相比有何进步,进步表现在什么地方?”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我脑子发蒙甚至有点尴尬。这说明单靠课本的解释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需要补充相应的知识。课后我陷入深深反思,反思自己备课的不足,也反思自己专业知识的缺陷。第二天我向学生道歉并补上这一知识点:“因为曲辕犁增加了策额、压鑱、犁评,从而在耕作时可以调节入地的深浅,曲辕代替直辕使犁辕缩短,减轻犁身重量,转动方便;犁辕由直变曲,降低了犁的受力点,既减轻了农夫的体力消耗,又大大节省了畜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反思—更新—实践的循环,使自己专业化知识不断成长。
2.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位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反思的形式是多方面的:(1)有教师间的同课异构。(2)有回放录像,再现教学场景。(3)学生的反馈信息收集。(4)团队的共同探讨问题。(5)反思日记。但是不管反思形式怎样,只要有想法就应该随时写下来,不应拘泥于形式,灵感是瞬间的。有困惑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顿悟。只有将这些顿悟、灵感、想法素材串析起来,就能提炼出教学理论。
3.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必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独特的教学风格是细水长流,是长期积淀、探索、领悟、反思的结果,也是独具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所以年轻教师不但要勇于担当教学重任,在一次又一次教学比赛中评析别人或被别人评析中成长起来,而且要反思自己和反思别人的教学,更要阅读大量专业的理论书籍,这样在实践教学中才会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教学反思有利于形成教学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是细水长流,积涓滴成小溪,成小河,成江,成海,把点滴闪光的思想、有效的做法汇集起来,就会领悟到许多教育道理,就能产生智慧。”而反思有利于教育智慧的形成。课前反思主要是对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分析,设计出合理教学学案以提高教学有效性;课中反思主要是对课堂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进行课堂反思,对课堂的侧重点进行及时调整,针对不理解的重难点进行强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课后反思主要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分析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困惑、学生的见解、教学方法运用得当等方面予以记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反思三个阶段反思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不断检验已有教学理论的适切性,形成教学智慧,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也才能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为老师在引领学生求知的前进道路上,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转身、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停下脚步,因为亮光往往就在我们的身后。
参考文献:
[1]王志林,沈琪芳.自我教育意识[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
[2]史桂荣.教学反思助力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J].中国西部科技,2013(2):106-108.
[3]安秀梅.高中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5).
编辑 孙玲娟
新课程·教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