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华
(广东省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
摘 要: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效课堂的构建,不仅符合新课程的标准要求,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课堂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即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得到进步和提高。具体表现为: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从少到多。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但是,目前课堂教学多为以“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效率低。因此,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很有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奠定基础
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一堂成功的课程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准备工作是基础。
1.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相当于课堂教学的“脚本”,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教学设计层层展开,因此,教学活动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和把握,把知识点吃透,明确教学目标,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应详讲,哪些应略讲,教师应了然于心。其次,教学活动设计应符合新课程的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再次,教学活动设计应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使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不枯燥、不吃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2.布置实践性强的预习任务
课前有效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由于预习作业多为口头作业,容易被学生忽视,落实起来很困难。即使有学生去预习了,也只是走马观花地通读一遍教材,第二天上课时基本就忘记了,预习效果差,对于课堂教学帮助不大。因此,教师应布置实践性强的预习任务,使课前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实践。例如,讲“三角形”相关知识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并在课堂发言,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自学解题步骤,并布置相应练习题,写出解题步骤,并记录下自己的疑惑。这样就有效落实了预习作业,学生上课时已了解本课教学目标,充满自信心,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带着问题听课,使学习具有主动性和目的性。
二、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程导入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整堂课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使教学活动顺畅展开。反之,在课程开始时,课程导入单调枯燥,必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课堂上就会出现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讲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设置有趣的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见的导入方法有: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时政导入法等。把抽象的数学问题放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使数学贴近生活,易于引起学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故事能使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大师的智慧光芒,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政是当下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以时政引入数学问题,形式新颖,紧跟时代发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情境、故事、时政本身的趣味性或高关注度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找好这些事物与课程知识点的切入点,能有效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形式可以采用图片导入、录音导入和视频导入等形式。采用这些现代化手法导入课程,直观生动,吸人眼球。相对于都是文字的板书或教师的口头讲述,这些素材画面色彩亮丽,内容精彩丰富,更加具有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性被激发后,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有助于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的被动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参与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變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时,让小组内的成员分别对特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探究,然后让小组的每个组员选取任意三角形,对三角形的边与角进行度量。验证在特殊三角形中发现的边角关系在任意三角形中是否成立。通过小组成员的动手实践、讨论探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使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小组竞赛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小组荣誉积极探究、学习,有助于营造热烈、生动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适时指导,合理评价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疑惑,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密切观察,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重难点知识进行汇总、讲解。讲解完毕,请个别同学进行讲解,强化解题思路。在具体指导学生解题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和解题步骤,而是以引导的方式进行。首先,让学生重新审题,正确理解题目意思,明确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可采用倒着推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后,教师进行评价反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课堂评价反馈时,教师应从传统的注重结果评价转变为注重过程评价。对于成绩好的优秀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并提出更高一级的要求,使其更加优秀。对于成绩一般,但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肯定其努力上进的学习态度和成果,使其不断进步。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不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有效教学。
五、练习测试,反馈成果
本课知识讲授完毕,教师应设计练习题当堂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练习题的设计应是包含本课重难点知识和教学目标的多层次练习题。具体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含本课基础知识,即本课数学概念、公式、原理的掌握运用。第二部分:针对本课重难点知识设置练习题,着重考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第三部分:针对在课堂上已经熟练掌握本课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的同学所做的能力提升训练。这部分题是附加题,不要求学生全部会做。教师通过批阅学生的练习题,就能清楚地了解每位同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快速帮助学生解决薄弱部分,巩固知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节约了课下的辅导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课前师生的认真准备,课上的趣味导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采用,合理评价机制的建立及课堂练习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黄兆阳.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
[2]李依南.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11.
编辑 温雪莲
新课程·教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