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亚
(甘肃省会宁县翟家所初级中学)
摘 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化速度加快的过程中,进城打工成为许多农村家庭青壮年的首选,他们的孩子就成为留守儿童。这一批留守儿童因为监管不当等原因,他们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将着力探讨留守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缺陷及原因,据此讨论如何培养他们的课堂行为习惯。
关键词: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
一、留守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缺陷
1.课堂行为习惯少或无
课堂行为习惯少,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积极性。缺乏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在小学及初中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课堂提问有着极大的积极性,往往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非常活跃地举手回答。学生在这个阶段,会将成功回答教师的问题并得到表扬当做一件乐事积极地做。但是留守儿童往往是班级内较为内敛沉默的学生。一来他们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得不到来自父母充分的关注,使得他們没有同龄儿童那样高涨的表现欲望。二来留守儿童的内心较为敏感脆弱,自卑是他们的常见表现,他们在同样的情况下更担心自己的回答不合教师的要求,引来周围人的嘲笑。这一系列原因都导致了他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强,行为少,习惯不佳。具体表现就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一直坐着,眼睛也跟着教师的方向走,但是在教师需要得到他们回应的时候保持沉默,仍然是端正坐着的姿势,行动力非常低。
2.课堂行为习惯不佳
除去在课堂上行动力低下,活动量少,回应少之外。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在课堂上既不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无法做到沉默以对。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在课堂上经常做出与上课无关的动作,也就是常说的“小动作”。留守儿童的家境大多不佳,甚至属于较为贫困的状态,他们在回家之后,还要帮助家里的老人做一些家务事,如,买菜、洗衣、做饭等。这些家务大多非常繁杂,分散了孩子投入到学习上的注意力。时常有儿童表示自己晚上做完事情已经七八点,再做完作业就更晚,加上儿童在小学或初中阶段晚上需要满足一定时间的休息,如果睡眠时间得不到保障,次日的学习肯定要受到影响。还有就是他们得不到监管,自控能力较差,于是当他们没有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很容易在课堂上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二、留守学生课堂行为习惯培养
1.鼓励为主
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理状态一直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处理的一大问题。首先是以鼓励为主,教师在课下多与留守儿童沟通,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发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鼓励儿童多发言的时候,应把握好其中的度。不能太热情,留守儿童的心理脆弱不仅表现在他们受不住外界的嘲讽,同样也表现在他们对其他人的热情上。热情的鼓励的确会让他们积极发言,回应教师热情高涨,但是太多的热情鼓励使学生无法产生充足的回应时,就会产生反作用,学生会更加质疑自己的能力。而低程度的鼓励又达不到效果,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以学生的能力优先考量。而当学生无法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地予以安慰,让他们走出自己划定的圈子。一旦学生的正确举动得到老师的肯定,就能够极大地鼓舞他们更多地做出相同的动作,这就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培养生活习惯
在课堂行为习惯不佳方面,留守儿童其实有着和其他儿童同样的表现,只是原因略有不同。在这方面,教师应当从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上入手,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足,容易做一些小动作,这就是学生自身的注意力有问题。教师应当多组织一些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活动,例如长时间做一件事,这件事应当尽量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从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学生养成在做事的时候集中注意力的习惯,那么他们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注意力也会加强。这一点对一些家庭事务繁杂影响了上课注意力的学生依然有效,他们的问题来自其他事情的干扰,这些是不可抗力,教师也不能干涉别人的家务事,所以只能在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上入手,尽量帮助他们缩短做事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在方方面面都有成效,学生如果能够提高做事的效率,那么就能省下时间让自己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使得他们的课堂行为习惯大多不佳,而他们的生活环境很难改变,所以要从他们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入手。针对他们的特殊情况,我们应当在课上课下都以鼓励为主,并且着力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课堂行为习惯,并且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章梦莎.农村小学生课堂违规行为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103.
注: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092)。
编辑 温雪莲
新课程·教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