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的精神

2017-03-27 20:55
关键词:吾爱学术史梁启超

那是1923年的一天,京城著名的《学衡》杂志,收到一篇题为《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的文章,该文针对梁启超“老子生于孔子之后,《老子》著作时代在战国晚期”所持六条证据,一一予以驳斥。文章不到三千字,言简意赅,文气贯通,逻辑严密,考辨精细。编辑们阅后,都觉得作者文笔老辣。但作者署名“张荫麟”则让编辑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敢于质疑梁启超的人,是何方俊杰,哪路神仙。当下猜测,凭此文的学术功底,作者应该是大学教授无疑。

不久后,作者身份即为大家所知:张荫麟竟是一位未满十八、刚考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的新生!

如此令人大跌眼镜,相信梁启超也很意外。但梁启超是大度的,他赞叹这位勇于质疑自己的清华新生张荫麟为“此天才也”。

遭到清华新生张荫麟质疑后不久,梁启超又在清华演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张荫麟此前已开始听梁启超演讲这一题目,并针对梁啟超所讲的三处疑点致信梁,梁也给他回过信,说自己的资料采自日本人著作,而这个日本人又采自欧洲人的书籍,且“并未注明出处。……其中讹舛,盖不免也”。谁知张收到梁的信后,“又得其中遗漏错误者二十余事,兹并录以质正于任公先生”。嗣后,张荫麟将这二十余处遗漏、错误,一一进行了校补,写出质疑梁启超的第二篇文章,题目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附表一“明清之际耶稣会教士在中国者及其著述”校补》,全文发表在1923年12月《清华周刊》第300期。

这天晚上,梁启超走进中国文化史演讲班,尚未开讲,先拿出一封信,向大家打听,哪一位是张荫麟。张荫麟闻声站起,向梁先生致敬。梁望着眼前这位戴着眼镜,有点腼腆,却勇于一再质疑自己的年轻学生,赞叹有加地举起手中的信,对大家说,这是张荫麟写给他的信,质疑他此前作的另一场题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演讲中的不同观点。说罢,梁当场答复眼前这位勇于质疑他的天才学生。

在学术上敢于质疑梁启超的张荫麟,内心对梁非常敬重。1929年初,张荫麟撰写学术论文《伪古文尚书案之反控与再鞠》,此文系针对梁启超在燕京大学演讲《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而发。但此文在《燕京学报》刊出时,梁启超已不幸病逝。为此,张荫麟特地在文末附言:“此文初属草时,梁先生尚在世。本当重校付印,先生已下世,竟无从请问以决所疑矣。作者极不愿意于此时举其素所尊敬之学者之旨为错误之例。惟以爱真理故无法避免耳。”

这就是张荫麟“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真实写照。遗憾的是,1942年10月,张荫麟不幸病殁于贵州遵义,年仅37岁。

【素材解读】

敢于质疑文坛泰斗、学术领袖梁启超,张荫麟可谓勇气可嘉,后生可畏;而梁启超坦然面对质疑,虚怀若谷,对质疑者赞叹有加,更是师者典范。两位真乃良师益友,惺惺相惜,肝胆相照。这就是最具良知的中国旧知识分子“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仍鼓励我们勇于质疑,为学问不惧权威。

【适用话题】

敢于质疑;勇气;求知的态度……

猜你喜欢
吾爱学术史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通史撰述略考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走过春天
梁启超的妇女观研究
临洮考古之余的“学术史”寻访
Adieu,mon amour
知命与努力:作为“新民”的梁启超
评《外国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