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儿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肾内科,浙江 舟山 316100)
经验交流
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效果
郑秀儿
(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肾内科,浙江 舟山 316100)
文章对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探讨行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行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概率。
集束化护理;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血液透析可以快速有效清除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体内毒素,平衡患者机体内环境,维持基本生命体征,提高以及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1]。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患者留置血管内导管,出现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且无其他明确感染源。导管相关性感染会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与恢复,加大患者的治疗花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集束化护理最早由美国医疗服务促进机构提出,旨在帮助为患者提供最大优化的护理服务[3];本文对我院行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观察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男37例,女38例,年龄20~79岁,平均59.83±3.29岁;患者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2例,非糖尿病肾病53例(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15例);血管内导管留置部位:右颈内静脉58例、右股静脉17例。观察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16~80岁,平均60.82±5.38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4例,非糖尿病肾病51例(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15例);血管内导管留置部位:右颈内静脉56例、右股静脉19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行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
1.2 集束化护理
1.2.1 护理方案制定 依据美国疾控中心《2011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指南》以及本院ICU住院情况制定,首先成立统筹管理团队,团队由护士长、院感管理人员以及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负责对科室人员相关培训,护理质量管理、穿刺培训等工作,严格把控整体护理质量[4]。
1.2.2 感染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 组织护理相关人员学习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预防方案以及穿刺方法。对相关护理人员穿刺技能严格培训并组织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参与血液透析导管穿刺留置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与维护[5]。
1.2.3 穿刺部位选择及消毒 临床上血液透析穿刺部位一般选取右侧颈内静脉,并尽可能避免股静脉置管,尽最大可能避免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依据患者病情选取合适导管。皮肤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选择消毒范围以及消毒液,一般选取含氯己定浓度>0.5%乙醇溶液进行消毒。
1.2.4 穿刺置管过程管理 严格监管穿刺置管过程,加强手卫生、无菌操作等内容管理,注意对穿刺者洗手、带口罩帽子、穿脱隔离衣、穿刺前消毒、导管选择、穿刺方法等内容进行评估,操作不当时及时纠正,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6]。
1.2.5 敷料护理及导管护理 导管穿刺部位应给予纱布覆盖,并定期更换,有渗血渗液情况时应及时更换。导管处应进行消毒处理,生理盐水冲洗官腔内残留血液,冲洗后注入肝素盐水,并由无菌肝素帽覆盖,利用无菌纱布以及胶布固定。
1.2.6 感染的监测 穿刺置管成功之后,应加强对患者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测,尤其注意患者有无发热等提示感染的病情变化出现。注意对穿刺部位的监测,有无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出现[7]。定期复查血常规、降钙素有等感染指标,明确有无感染。必要时积极对症处理,控制感染。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判定标准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定;所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均送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统计所感染病原菌。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26.68±3.72天,1例(1.33%)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32.75±5.63天,4例(5.33%)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共培养出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溶血性葡萄球菌1株;革兰阴性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大肠埃希菌1株。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有效的清除患者血液内毒素,维持患者基础生命体征,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肾功能严重损伤患者的治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病率约为0.5%,其发病与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操作时无菌防护屏障、穿刺皮肤消毒、导管选择类型、导管护理、敷料护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合理的护理方案对于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集束化护理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又称之为集束化治疗或捆绑式治疗,通过经循证检验的治疗以及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集束化护理通过前期培训,护理人员掌握过硬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了解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导管以及充分皮肤消毒可以减少患者发生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概率,穿刺置管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对敷料及导管合理护理可进一步降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该护理方案同时注意对感染的监控,有利于对感染的控制。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共计5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共培养出6株病原菌。12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8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溶血性葡萄球菌2株;革兰阴性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大肠埃希菌1株,说明血流感染患者会感染多种细菌,而集束化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1]邹毓媚,吴益芬,李俊儿.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65-667.
[2]余美花,周文英,马金强.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704-2705.
[3]陈燕春,王玺,陈倪,等.集束化护理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探讨[J].四川医学,2013,34(4):448-449.
[4]王燕玉.集束化护理对降低血液净化科CRBSI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2015,43(1):113-115.
[5]林丽.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68-74.
[6]陆蕾,吴蕾,刘琼.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548-5550.
[7]闫丽媛,谢小兰,刘丽,等.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中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学,2015,36(2):227-229.
2016-10-06
郑秀儿(1969-),女,浙江舟山人,本科,主管护师。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2.038
R459.5
B
1674-6449(2017)02-02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