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素娟
摘要: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一种以听觉经验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在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体态律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音乐才能,激发创造力,活跃思维,从而激发出极强的表现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对体态律动的实践研究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运用
为了实现国家教育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步提高,教师与学生必须积极适应教育改革,不断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如何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就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展开分析。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节奏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高效应用的基础。就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没有树立对音乐学习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其他课程占据音乐课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秩序松散等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率,不利于体态律动的有效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正确学习态度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逐渐从音乐学习中提升内在修养,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推动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将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以及韵律的变化等,使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最后,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总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体态律动有机融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对曲调相对平缓的音乐进行赏析时,教师就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让学生围着教室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走动,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感。通过这种创新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既能够有效防止传统单一理论教学中学生思想不集中、学习兴趣低等问题的出现,而且还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为体态律动的运用提供可能。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同,所享有的音乐教学资源也不同,从而造成学生音乐基本素养差别较大、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开展等问题的出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为了保证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高效开展,就必须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加强音乐体态律动教学中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必须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音乐转化成一个个小故事,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讲故事或者模拟故事情节的方式,来将音乐中的感情变化用语言表达的抑扬顿挫或者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巧妙地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身的节奏感,为体态律动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鼓励学生的情感表达
在小学教育中开设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听音乐,而不是仅仅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普及,从而导致学生空有理论而音乐鉴赏能力不足这一现象的出现。音乐是一门艺术,需要学生天性的释放,在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一定要鼓励学生的情感表达,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比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音乐体态律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就一段时间内的音乐学习,选择相应的曲目,分小组编排节目,通过肢体动作将自身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然后进行优秀节目评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真正发挥出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是整个学习阶段的基础,对学生正确学习态度的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体态律动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基础。所以,为了保障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就必须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打造灵活、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网络学习资源的筛选,选择一些适合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音乐曲目,让学生进行赏析,并写出赏析心得在小组间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实现对学生音乐赏析水平的提高,又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
将体态律动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都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节奏感、鼓励学生勇敢的進行情感表达等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学质量提高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黄敏莉.音乐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1(4).
[2]王玲玲.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B版),2014(5).
[3]黄志江.浅谈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方法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
(作者单位:山西省灵石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