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浩,王 颖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032)
湖北省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金明浩,王 颖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032)
当前湖北省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不足已成为制约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文章在问卷调查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问题的现状及问题,并从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主要对策有注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资格考试的认定与培训工作;加强与其他地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的交流与合作。
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机制;资格考试培训与认定
2016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建设100个示范性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10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在重点行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众创空间,建成若干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培养1万名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1]湖北省科教资源丰富,如何抓住良好的机遇,探索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机制,对于充分发挥湖北省的科教优势,推动“创新湖北”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在我国,目前关于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而关于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理解通常指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纪人是指为技术商品的买卖双方沟通联系渠道,提供技术交易咨询服务,促成交易并从中取得佣金的技术中间人(Technology broker)[2]。而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更强调具备专业化的知识与技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
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担当起桥梁的作用,一头连着技术持有方,另一头牵着资金持有方。优秀的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可联结起“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其实质是抢占价值链的两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是既懂经营管理又善于捕捉市场机遇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这种专门人才必须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有着灵敏的渠道,对于科技成果和资金的对接过程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强大的策划水平,对科技成果和项目进行包装、推广和实时跟踪的能力。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活跃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能及时了解当前的科研动态以及社会急需且适用的技术,是紧密联结产、学、研的纽带。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要实现技术交易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也成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又一能力需求。
因此,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必须具备的特点如下:
其一,具备广博的科技知识。因为其交易的对象是技术商品。因此,这种特殊商品决定了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要能胜任这项工作,首先要不断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以及多学科的发展现状。在具体从事专业化技术转移活动中,还要对所经纪的技术商品的技术先进水平、成熟程度、实用性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该项商品的内在质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由于技术经纪人所经纪的商品涉及的技术领域是不固定的,这也决定了技术经纪人应具有含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综合性技术知识,并对单一学科的外延和多学科的交差都有应有所了解和掌握。广博的科技知识是一名合格的技术经纪人的基本素质,也是作好专业化技术转移工作的重要基础。
其二,具备丰富的经济管理以及法律知识。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商品交易相比,技术商品交易更为复杂,技术商品交易从研发、中试再到成熟走向市场,一般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技术转化过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技术交易的这种复杂性、延时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性,要求专业技术转移人才除了应具有广博的科技知识外,还应具备丰富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
在技术转移活动中,买卖双方所交易的商品是买方所持有的技术成果,买卖交易的依据是双方签订的技术合同。因此,专业技术转移人才要熟悉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要充分了解和掌握。除了相关法律知识,在技术交易活动中,技术持有人出售技术的目的除了实现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成果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利润,这就要求专业技术转移人才还要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金融以及无形资产评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技术项目的现有和潜在的市场进行准确的调研和预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大,因此专业技术转移人才还应具备相关的国际法、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技术商品与其它普通实物商品不同,其价值量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其交易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在技术交易过程中,经销策略和营销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三,具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能力。要实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通过技术交易实现技术转移并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个复杂的过程中,要实现这一目标,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应具备促使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能力。
首先,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应具有灵敏而广泛地捕捉和筛选科技信息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科学技术领域,信息是极为重要的渠道,技术转移工作也是如此。在获取信息方面,技术经纪人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这样才能知道哪里有先进的技术、哪里有市场,否则技术转移也就无从谈起。而在信息咨询丰富的时代,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如果不能把所获取的庞杂的信息进行有效地萃取和筛选,就无法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无法为有效的技术转移工作指明正确地方向。
其次,除了专业知识背景,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公关和社交能力。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是技术交易的组织者,要胜任这项工作,应具有良好的协调和组织能力;同时作为买卖双方的纽带和桥梁,还应具有较强的公关和社交能力,应在科学技术研发和生产的领域协调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
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已达5 700万人,研发人员的总数已经达到354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我国每年取得的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在3万件以上,省部级的科研成果更多。而在国家级的3万余项科技成果中,只有约20%左右的成果转化并批量生产,其中能形成产业规模的大约只有5%;每年的专利技术有7万多项,但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左右,其中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0%,远远低于发达同家60%的贡献率[3]。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科研机构在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着科技成果需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缺乏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估机制、成果转化链各方责权不清晰等。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从业人员队伍,是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将极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规模与效益。
(一)当前湖北省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需求较大
为了了解当前湖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课题组在湖北省十五个城市的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313份。此外,通过在部分企业、高校及政府部门进行访谈,对当前湖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到当前湖北省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需求较大,通过问卷以下充分反映出以下问题:
1.企业专利技术应用及转化仍未充分展开。调查显示,湖北省企业拥有的专利技术中有多少应用于生产或转化为产品的情况为:62%的企业转化比率在 75%以上,19%的企业转化比率为50%~75%,11%的企业转化比率为25%~50%,8%的企业转化比率为25%以下。
图1
2.专利技术交易市场仍不活跃。关于湖北省企业购买他人专利技术或专利实施许可情况,调查结果显示:73%的企业从未购买,26%的企业偶尔购买,1%的企业经常购买。
图2
3.企业利用专利进行出资的形式仍未充分开展。关于湖北省企业利用专利进行出资的形式,调查结果显示:70%的企业从未利用专利出资;14%的企业使用质押贷款;10%的企业利用专利投资入股;6%的企业融资融券。
图3
4.企业缺乏关于专利技术产业化科学规范的判断方式。企业关于专利技术产业化科学规范的判断方式,调查显示:76%的企业自助判断;13%的企业聘请专门机构评估;7%的企业寻求政府帮助;4%的企业没有判断过。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之前,必须对其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但是市场需求的预测只能是近似的,不可能做到精确。
图4
这是因为:一是市场需求本身是复杂多样的,可能的需要不一定能够转化为现实需求,更何况市场需求会受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将投放市场的产品还不成熟,也没有定型,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是否有市场需求,也只能大致估计。正因为这样,成果转化的市场预测往往在现实推进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许多中小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只能凭感觉、凭经验预测市场需求,难以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匮乏。
5.专利技术转移人才欠缺。在关于企业认为影响专利技术产业化最重要三项因素是:
图5
如图所示:28%的企业选择“资金投入不够”;25%的企业表示“转化人才欠缺”;17%的企业选择“技术市场不健全”,其他选项依次为:15%的企业选择转化意识不足;7%的企业选择内部激励不完善;7%的企业选择“产权不合理,利益分配不合理”;1%的企业选择其他原因。
6.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有待加强。关于政府开展的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情况:31%的企业认为“培养流于形式”;30%的企业认为“培养方式多样,培养成效显著”;25%的企业认为“培养周期过短”;14%的企业认为“没有培养措施”。
图6
从以上几个问题,从各个层面反映出湖北省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缺口较大,专业技术转移人才的缺乏,对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明显的制约作用。
(二)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湖北省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规模与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推动了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队伍发展壮大。但是,当前湖北省关于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主要采取的是培训的形式。相对于上海、北京、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仍属于起步阶段。
自2014年以来,湖北省加大了对专业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力度,正式启动技术经纪人培训工作。2014年10月,为推进在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武汉市确定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江汉大学等4所在武汉高校作为职务科技成果改革试点,并规定试点高校设科技中介和职业科技经纪人。2014年8月、9月、11月湖北省分别在武汉、襄阳、宜昌三个城市举办了“湖北省技术转移机构及技术经纪人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互动答疑等方式,为学员讲解了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相关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基础理论、实务操作及案例分析。参加培训的主要有湖北省市相关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企业)、高校院所内设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及技术合同登记站相关工作人员。2016年4月8日,由湖北省科技厅主办,武汉市化院科技有限公司和仙桃市科技局承办的2016年度全省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培训班在仙桃举行。通过一系列培训,共有300余人获得《湖北省技术经纪人培训结业证书》,接受相关培训的有900多人。而以上海为例,从2004年12月25日至2015年8月31日,培养技术经纪人5 292名,持有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有 1 300多人[4]。截至 2015年12月,北京持有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有1 300多人[5],由此可见,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科教资源丰富的湖北省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规模与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湖北省加强了对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激励但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近年来,湖北省不仅加大了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以及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力度,也强化了激励机制。如武汉市规定对于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面向武汉市内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和合作,按照其履行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合同实际发生技术交易额的1%给予奖励;对于技术经纪人在武汉市内转化当地的科技成果,对其促成的非关联方之间的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合同,经武汉技术市场管理部门审核认定,按其上年度实现技术交易额(不低于10万元)的1%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2015年7月1日,湖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补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也明确提高了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激励标准。这些多样化激励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自然也会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这个行业。但是,与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当前湖北省专业化技术转移培养人才的模式还比较单一,丰富的科教资源还未能实现充分利用,这也是制约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注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
正因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成长需要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从国内外相关人才培养的经验来看,无论是单独依靠学历教育或是短期培训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从欧美和日本等创新型国家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模式来看,他们从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两方面的衔接紧密,许多经验值得借鉴。通过政府制定职业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计划,将技术转移的专业知识融入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技术转移原理的理解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学历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关于技术转移的基础知识背景。而当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则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以及兴趣爱好出发,参加技术转移的相关培训,从而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中催生出加强相关理论学习的进一步热情和动力,进一步指导技术转移实践活动的展开。湖北省的科教资源丰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重点高校均开设了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博士学历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对本科和硕士教育阶段中理工类以及经管类专业学生开设《知识产权法》、《技术转移与技术交易》等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为培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此外,注重加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
(二)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资格考试的认定与培训工作
从国内外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经验来看,因为技术转移工作不仅需要广博的学科背景也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盲目开展学历教育的培养,不一定能取得良好收效。因此,非学历教育仍是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主要渠道。截至2015年8月,湖北省目前已有315余人取得《湖北省技术经纪人培训结业证书》[6],但是与专业技术转移发展比较快的地区相比,其资质认定和培训的深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这样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发达地区接轨。目前,在湖北省人事考试中,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技术经纪人的资格考试刚刚起步,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技术经纪人的资格考试已步入常态化、规模化。因此,利用湖北省丰富的科教资源,启动并加强湖北省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资格认定与培训体系是重要任务。
近年来,湖北省加大了对于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重视,但是优秀的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与激励机制相比,还要从人才培养、环境营造、配套政策等方面整体进行推进。各部门应明确分工从培养方案、培训大纲、培训教材以及师资力量等各方面构建由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互补的多层次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湖北省开展的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班主要是继续教育的形式,而如何开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教育还有待突破和展开。
(三)加强与其他地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的交流与合作
湖北省高校众多,科教资源丰富,但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起步晚,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大也是现实问题。因此在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的方面,可以积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与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工作比较完善的城市如上海、北京的合作,在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学习先进的经验;二是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相关城市合作,联合相关科技部门在教材编写、资格认定、培训体系等方面统一标准,既能充分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丰富的科教资源,推动人才培养,也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人才流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提供重要的人才保证。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国办发〔2016〕28号[EB/OL].中国政府网,2016-04-21.
[2]王本东,2005.对我国技术经纪人才发展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4):151-153.
[3]让科技成果转化有标可依——《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评价规范》发布[N].科技日报,2016-08-06(3).
[4]成晓建,2016.技术转移离不开技术经纪人 他们是怎样培养出来的[J].华东科技(1):58-61.
[5]张有轩,张桂华,韩令正,等,2015.国内外技术经纪人发展现状[J].天津科技(12):1-2.
[6]向闱,黄祥国,袁秋红,2015.关于加强湖北省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科技创业月刊(23):21-22.
(责任编辑:C 校对:R)
C962
A
1004-2768(2017)02-0068-04
2016-12-05
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专利技术在鄂实施转化与产业化路径与对策研究”(15ZD025);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湖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专利运营体系及融资服务模式研究”(D20161507)
金明浩(1974-),男,湖北宜昌人,管理学博士,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管理;王颖(1976-),女,湖北十堰人,经济学博士,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