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邦明 王晓娟 丁亚文 冯 刚 费 雁 桂华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肿瘤科,湖北 武汉 430030)
1 病理科
结肠腺癌中组织蛋白酶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及意义
答邦明 王晓娟 丁亚文 冯 刚 费 雁 桂华伟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肿瘤科,湖北 武汉 430030)
目的 检测结肠腺癌中组织蛋白酶(Cath)-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9例结肠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结肠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的蜡块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1,结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钳检后的蜡块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2,非肿瘤性结肠黏膜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3。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四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观察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与肿瘤的脉管累犯、淋巴结转移均相关,观察组中Cath-D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观察组中Cath-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数量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结肠腺癌中Cath-D和MMP-7高表达可以促进病变的形成和进展,Cath-D和MMP-7之间无明显协同作用。
结肠腺癌;组织蛋白酶(Cath)-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免疫组化
结肠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为30~60岁。近年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生率呈增高趋势〔1,2〕;病变的形成及进展与转移相关基因和蛋白异常表达有关。组织蛋白酶(Cath)-D是一种溶酶体天冬氨酸蛋白酶,具有肽链内切酶活性,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并对基底膜形成有效的降解〔3,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是MMP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具有广泛的蛋白水解活性,MMP-7作用底物广,可水解多种组织〔5,6〕。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腺癌中Cath-D和MMP-7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
1.1 临床资料 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我院经病理医师确诊为结肠腺癌,并行根治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59例,留取术后肿瘤的蜡块组织。其中男29例,女30例,年龄30~86岁,平均57.7岁。均符合WHO中的诊断标准。结肠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的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1,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33~67岁,平均54.5岁。结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钳检后的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2,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4~75岁,平均53.8岁。非肿瘤性结肠黏膜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3,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4~69岁,平均54.0岁。四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 Cath-D和MMP-7表达的检测 标本取材后均应用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后石蜡包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四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1.3 Cath-D和MMP-7结果的判定方法 Cath-D和MMP-7的阳性部位定位在细胞质,以染色后呈浅棕黄色——棕褐色为阳性反应细胞,先在低倍镜下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热点区),再在400倍视野下选择5个区域进行计数,根据以下两个方面综合判断阳性率:(1)阳性细胞数:<5%为0分;5%~25% 1分,26%~50% 2分,51%~75% 3分,≥76% 4分。(2)染色强度:无色为0分;浅棕黄色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以两者乘积作为最终评判结果。0~4分计阴性,5~12分计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线性相关分析。
2.1 四组Cath-D和MMP-7表达阳性率比较 四组Cath-D和MMP-7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观察组Cath-D和MMP-7的表达在不同临床特征分组中的比较 观察组Cath-D和MMP-7的表达与肿瘤脉管累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观察组中Cath-D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二者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见表2。
表1 四组Cath-D和MMP-7表达阳性率比较〔n(%)〕
表2 观察组Cath-D和MMP-7的表达 在不同临床特征分组中的比较〔n(%)〕
2.3 观察组中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不同转移淋巴结数量亚组中Cath-D和MMP-7阳性率的比较 淋巴结转移数量≥3个亚组中Cath-D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数量<3个亚组。而MMP-7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别。见表3。
表3 观察组中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不同转移淋巴结数量亚组 中Cath-D和MMP-7阳性率的比较〔n(%)〕
2.4 观察组Cath-D和MMP-7的相关性 Cath-D和MMP-7的表达未见明显相关(P>0.05)。
结肠腺癌临床症状为腹痛、腹块、便血、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次数增多、消瘦和肠梗阻等,其形态有溃疡型、巨块型、息肉型、浸润型。其中溃疡型最多见,而浸润型可以引起肠管局部狭窄。病理学观察到的肿瘤主要是管状腺癌,多数分化较好,而印戒细胞癌和分化差的癌较少〔7〕。病变侵袭性生长和弥漫性浸润是肿瘤侵袭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学行为,其涉及细胞外基质降解和基底膜破坏,使肿瘤细胞易于迁移而播散到其他部位〔8〕。Cath-D在酸性pH中可由雌激素诱导产生,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1p15,其在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浓度很低。正常组织合成的Cath-D以52 kD前体的形式通过溶酶体靶受体转运到高尔基器,被加工成稳定的活性形式和二聚体形式〔9,10〕。其功能有多种,主要是:①作为雌激素依赖的肿瘤标志物;②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③作为蛋白水解酶,可以溶解基底膜、细胞外基质和肿瘤细胞周围的结缔组织〔11〕;④调节基质中的生长因子释放;⑤激活家族中的其他成员,诱导级联反应的形成〔12,13〕。而MMPs家族中的MMP-7的相对分子量是28 kD,激活后为19 kD,是家族中分子量最小的成员,主要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研究认为MMP-7高表达时具有强大的基质降解活性和广泛的底物特异性〔14,15〕。通过蛋白水解酶裂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蛋白质,如纤连蛋白、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弹性蛋白、巢蛋白、骨桥蛋白及软骨蛋白聚糖聚集体,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16〕。
本实验结果提示Cath-D和MMP-7高表达是结肠腺癌的重要分子事件,但是本实验未发现正常黏膜、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结肠腺癌中Cath-D和MMP-7表达的趋势性变化,因此Cath-D和MMP-7的表达在肿瘤形成的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主要是以肿瘤形成后的迟发作用明显。本文结果提示Cath-D和MMP-7高表达是肿瘤转移的重要促进因素,Cath-D和MMP-7在对上皮细胞癌变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而对肿瘤形成后的播散有重要促进作用。这与二者在肿瘤细胞的胞质中高表达后,引起肿瘤细胞周围的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作用有关,此时细胞易于通过破坏的基底膜屏障,迁移能力升高,进而形成远处播散〔17〕。本文结果提示Cath-D高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侵袭。Cath-D对淋巴道播散过程中的继发影响可能更明显。虽然Cath-D和MMP-7均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二者功能具有一致性,但是Cath-D和MMP-7的作用可能是分别通过各自的调控机制完成的。具体机制可能涉及细胞黏附、血管生成等更多的调节功能〔18,19〕,需要更多的实验来明确。
1 谷彦军,张诗武,魏焕萍,等.MMP-2、TIMP-2和Cathepsin D表达与结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07;22(3):240-2.
2 Compton CC.Colorectal carcinoma:diagnostic,prognostic,and molecular features〔J〕.Modern Pathol,2003;16(4):376-88.
3 陈晓艺,张白凌,陈少杰.组织蛋白酶D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口腔鳞癌的表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6):560-2.
4 李伟汉.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其判断预后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719-20.
5 Park HD,Kang ES,Kim JW,etal.Serum CA19-9,cathepsin D,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 as a diagnostic panel for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J〕.Proteomics,2012;12(23-24):3590-7.
6 Davidson B,Stavnes HT,Hellesylt E,etal.MMP-7 is a highly specific negative marker for benign and malignant mesothelial cells in serous effusions〔J〕.Hum Pathol,2015;47(1):104-8.
7 Shen SS,Haupt BX,Ro JY,etal.Number of lymph nodes examined and associated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in colorectal carcinoma〔J〕.Arch Pathol Lab Med,2009;133(5):781-6.
8 Lewin MR,Fenton H,Burkart AL,etal.Poorly differentiated colorectal carcinoma with invasion restricted to lamina propria (intramucosal carcinoma):a follow-up study of 15 cases〔J〕.Am J Surg Pathol,2007;31(12):1882-6.
9 吴旭辉,吴功志,彭丛兄,等.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4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对预后判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12):1388-91.
10 吴晶晶,张鹏宇,张明智,等.组织蛋白酶-D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5-6.
11 Tetu B,Brisson J,Wang CS,etal.Expression of cathepsin D,stromelysin-3,and urokinase by reactive stromal cells on breast carcinoma prognosis〔J〕.Cancer,2001;92(11):2957-64.
12 冯众一,徐惠绵,罗 涛,等.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蛋白酶D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腹膜转移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2002;29(10):720-2.
13 张 兵,宋卫东,董培德.组织蛋白酶D、MMP-9、CD44v6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关系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6):351-3.
14 Ito Y,Yoshida H,Kakudo K,etal.Inver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MMP-7 and MMP-11 and predictors of poor prognosi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Pathology,2006;38(5):421-5.
15 Mei TH,Luo B,Ying MA.Expressions of MMP-2,MMP-7 and TIMP-2 in lung carcinoma and their significance〔J〕.Acta Acad Med Militaris Tertiae,2004;26(16):1491-3.
16 Lee KH,Shin SJ,Kim KO,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E-cadherin,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 gene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gastric carcinoma〔J〕.Oncol Reports,2006;16(4):823-30.
17 张采欣,纪祥瑞,张景芳,等.Cathepsin-D、MMP-2和MMP-9在乳癌组织中的表达〔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3):219-21.
18 Sis B,Sagol O,Kupelioglu A,et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cathepsin D,and tenascin-C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rcinoma〔J〕.Pathol Res Pract,2004;200(5):379-87.
19 Yamashita K,Mori M,Shiraishi T,et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 expression in esophageal carcinoma〔J〕.Clin Cancer Res,2000;6(3):1169-74.
〔2016-02-13修回〕
(编辑 王一涵)
答邦明(1978-),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学研究。
R735
A
1005-9202(2017)04-0914-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