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茂
[摘 要] 初中生学好二次函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联系实践,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优化“二次函数”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策略;优化策略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其对应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更是进行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 因此,初中生学好二次函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际教学中,初中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学好相应的内容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以供读者参详.
关注概念教学,注重学生知识
的生成过程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框架的基础,二次函数也不例外,教学中二次函数的概念学习对学生理解函数图像与性质,以及对二次函数的应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表现得急功近利,即直接讲授二次函数的形式与定义,然后匆匆进入习题讲练,以练习来替代理解. 这样学生只能在直观上对二次函数产生肤浅的认识,而不能从根本上进行理解,更无法深刻体会其实质以及相关数学思想. 而且,如果教师脱离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灌输二次函数的概念,那么学生的认知将缺乏大量的生活实例作为其理论支撑,这样的处理将导致二次函数无法纳入学生的认知体系,这无助于学生知识系统化的构建.
二次函数概念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即该过程应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1. 概括
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概念学习需要结合具体的实例,比如正方形的面积与其边长的关系、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与其边数之间的关系、周长确定的矩形面积与其长的关系等,充分依托学生已有的函数基础来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函数表达式,进而从形式上发现其自变量的最高次项为二次,则二次函数的引入将水到渠成.
2. 表述
根据二次函数的关键性特征,并与学生之前所学的函数类型进行充分对比,由此引导学生自发表述二次函数的概念,即形式上类似于y=ax2+bx+c(a,b,c三项为常数,且a不等于0)的函数为二次函数. 同时鼓励学生讨论a,b,c三项如果分别取0,则可能对函数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3. 识别
完成有关二次函数的概念概括和表述之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检测自己的理解程度. 可以提供一系列函数表达式给学生,让他们结合其关键特征进行判断,在检测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
4. 运用
即为学生提供更加复杂的函数形式,让他们结合概念进行判断,也可以创设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哪些情境下可能会产生二次函数,由此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和数学思维.
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实
现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中我们也有这样的发现,初中生之所以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存在困难,有部分原因是源自于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解模棱两可,抑或是出现错误,再加上无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些都将导致学生二次函数学习的困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帮助学生习得知识,获得发展. 面对学生在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显露出的困难,教师要积极提升自己的水平,深入钻研数学教育理论,更加充分地进行备课,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提升效率.
初中数学是学生发展的根基所在,无论将来學生是进入高中继续深造,抑或是走向社会,数学都是必备知识. 因此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都应该建立在知识正确的前提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含糊其辞,应该充分关注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比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就一定要明确该对称轴是直线;以及初中阶段涉及的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让学生直接将函数形式转化为顶点式寻找顶点以及结合a取值的正负来探求最值,因为实际问题还涉及函数定义域的内容. 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相关问题,注重知识的严谨性.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正确地传授知识,也要积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索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传统的做法是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具体的二次函数图像,然后通过对函数图像异同点的比较,总结出相应的函数性质. 事实上,有限的时间所绘制函数图像的个数是有限的,这样以点概面的教学所形成的认识稍有牵强,甚至有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趋势,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手段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借助多媒体,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更加感性的形象呈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建构认知. 在引导学生探索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时,教师可以预先运用几何画板画出y=ax2(a≠0)的函数图像,并通过调整a的取值来实现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
如图1所示,通过调整点a可以改变a的具体取值,实现图像的变化. 学生由此可以比较a>0时,函数的相同处与不同处,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对应情形下函数图像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索a<0时,函数图像的变化特点,由此也实现相关性质的总结. 此外,教师还可以类似地引导学生对二次函数y=ax2+k(a≠0)和y=a(x-h)2(a≠0)的图像进行研究,让学生从动态的场景来领会函数图像的变化,由此深刻体会平移的本质,进而掌握图像平移规律. 这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也能有效降低教师的劳动负荷,让抽象而生涩的数学课堂变得具体而生动.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让其
由“学会”走向“会学”
初中阶段的各门功课中,数学的难度是最大的,也是学生最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的,他们在遇到抽象问题时,很容易表现出信心不足. 所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是数学学习的关键,为此,教师要探索如何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并且由此发展为“乐学”.
二次函数体系庞大,包括概念、图像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应用,整个学习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学生在初始阶段还是充满兴趣的,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越来越抽象,问题越来越难,兴趣也就逐渐消退,如何强化并延续学生的兴趣呢?其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元素,将数学史料、数学故事、数学趣闻融入课堂,为枯燥的课堂点缀上亮丽的色彩,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此外,教师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激发,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来带动课堂的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评价,肯定表现优异的学生,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学习态度存在问题的学生要予以关注和纠正. 客观的评价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有助于学习方式的纠正,也有助于他们继续在努力中获得成长.
强化二次函数的综合训练,培
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次函数的最大难点还在于其综合性较强,受限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他们在初次接触二次函数问题时,或多或少在问题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还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在九年级开始学习二次函数时,相关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因为二次函数强调数学建模处理,强调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所以学生开始接触时,难免遇到障碍. 这就需要教师予以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围绕动点情形来研究动线段的长度、动三角形的面积,这里就要求教师能够指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提炼二次函数的模型,然后再实现问题的解决. 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处理二次函数实际问题时,常常审题不清,无法找到等量关系. 这既可以说是建模能力的缺失,也可以说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不足. 在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之前运用方程处理实际问题所采用的思路,仔细阅读问题的情境,提炼其中的数量关系,先写出相应的方程,再以函数思想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样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虽然二次函数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能够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转换自己的教学理念,我们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