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佳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级在党和国家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是整个国家发展稳定的“基石”。一个县的工作好坏主要看县委,县委的工作好坏主要看县委书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之后,我更感到作为县委书记,如何让“新发展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至关重要。近期,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思考。
思考之一,作为县委书记,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县级处于关键环节,县委书记肩负重要责任。作为县委书记,要落实好“新发展理念”,首先就要结合县级的实际,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本质是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的开路人”,检验的就是县委书记推动发展的能力素质和责任担当。“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常态下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就淮安区实际来说,尽管近年来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十二五”期间,GDP总量实现翻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递增21.5%,但是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发展不足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所以,我们必须从淮安区发展还不充分这个主要矛盾和阶段特征出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发展来推动综合实力持续增长、推动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二要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是转型,必须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大逻辑”。当前,区域竞争很大程度就是适应引领新常态的竞争,这对我们是一个重大考验。我们作为经济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面临扩总量和提质量的双重压力和双重任务。我们通过分析区情实际认为,淮安区的转型升级不能脱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在加快发展、扩张总量的过程中推进转型升级。脱离这一实际,转型升级就没有强劲的基础支撑。三要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归宿是共享。“新发展理念”,根本解决的是怎样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着力于怎样发展,但最后一定要落到共享这一发展的原点和终点。淮安区作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一直以来大力弘扬践行周总理的亲民爱民理念,每年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0%以上、新增财力的四分之三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办成了一批惠民实事,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是,淮安区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保障人口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今后,必须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更”目标,在全力做大“蛋糕”的同时,积极分配好“蛋糕”,真正讓共建共享成为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生动现实。四要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变量是机遇,必须抢抓机遇形成新优势。当前,我们既面临严峻的宏观环境和持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更面临正在孕育的新机遇和巨大潜力与发展空间,尤其淮安区既面临诸多共性机遇,更面临诸多个性机遇。连淮扬镇、徐宿淮盐两条高铁已经开工,宁淮城际铁路正式启动前期工作,沂淮铁路完成工程可研招标,合肥至淮安铁路列入明年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推进项目。此外,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先后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淮河入海水道二级航道项目已经获得交通运输部复函同意,淮安区承南启北、连东接西、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这为我们以开放的理念和开放的思维,解决好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必须乘风而上、顺势而为,既要高度关注和对接争取宏观共性机遇,更要抓住用好与自身发展高度契合的个性机遇,以更为积极、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汇聚资源要素,着力构筑活力迸发、资源集聚、互惠多赢的开放之城,形成整体提升的新态势。
思考之二:作为县委书记,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来总揽全局、把关定向。县委书记虽是“芝麻官”,却身挑“千钧担”。县委书记作为全县发展的“开路人”,就要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切实把好县域发展的“方向盘”。一要科学决策。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县委书记要善于从宏观上、战略上去思考和决策,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见微知著,既要有主见,更要有远见。“新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具有高度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而“新发展理念”在县级如何体现,关键是找准上情与下情、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最佳结合点。为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立足淮安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确立一手抓总量扩张,一手抓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提出“抓项目强支撑、抓转型优结构、抓统筹促融合、抓实事惠民生”的工作主线,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要带好队伍。县委书记作为领导班子的“班长”,既要善于“独唱”,更要善于“合奏”,切实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淮安区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培养了一批干部,锤炼了一支队伍,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难以满足新理念、新常态、新经济下的新任务、新要求。要继续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个决定因素,切实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新发展理念”的用人导向,真正把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不但要选用干部,还要提高干部素质。我们将针对干部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组织相关专题,开展大规模、有深度、成系统、针对性的干部培训、轮训,不断提升干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三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对于县委书记来说,求真务实是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坚持求真务实,决不能为了个人政绩,搞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政绩观,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利,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业绩。四要强化考核。让“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还要用好目标考核这根“指挥棒”,突出科学引领,合理设置指标体系。前期,我们已经围绕“新发展理念”,在目标考核体系上进行调整。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紧扣“新发展理念”,科学设置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增强考核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导向性,既突出经济发展指标,更强调社会发展指标;既强调发展的速度,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既关注对“显绩”的考核,更强调对“潜绩”的考核,通过发挥目标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使“新发展理念”成为干部的行为标尺和行动自觉,激发干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内在动力。
思考之三:作为县委书记,我们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新常态下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发展是解决当前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作为县委书记,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绝不是手中权力的大小,而是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当前,我们正处于新常态。从宏观形势来看,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经济结构、发展速度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深刻影响未来经济发展形态。但是,在全国经济总体上呈现出新常态的同时,对具体的县域经济来讲,由于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依然会体现出各自的发展特色。特别是对于淮安区来说,就要把握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化程度不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实际,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一是创新驱动,扩量升级。“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速度,而是要有合理的发展速度。淮安区的经济总量还偏小,必须把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作为当务之急,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做大总量、促进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突出科技创新增强内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企业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优化结构、提升层次;还要突出扩大开放借助外力,健全更加有利于开放的体制机制,着力营造一流的开放环境,着重围绕能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大力引进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存量做强、增量做多、总量做大、质量做优。二是聚焦短板、精准发力。“短板意识”就是问题导向,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论。越是短板,越具有后发优势;越在薄弱环节上多用力,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目前淮安区短板最突出的主要是工业和农村两个方面。工业方面,“低、小、散、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因而必须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在主导产业、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科技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激发工业经济发展潜力,提升工业经济贡献度。农村方面,全区一半以上的面积是农村,超過六成的人口在农村,乡镇规模小,镇域经济弱,城乡发展差距大。要以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为路径,以因地制宜做强产业为支撑,以深化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为保障,做强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三是突出亮点、彰显优势。突出亮点,就是错位竞争、差别发展。就淮安区而言,最大的亮点就是文化旅游和自然生态。应该说,这两个亮点和特色的打造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还将以系统的观点、整合的气魄,让亮点更亮、特色更特。文化旅游方面,主要是按照“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深度挖掘“名人、名著、名城、名菜”等文化元素,放大周恩来故里国家5A级景区的影响力,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着重围绕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河下古镇做文章,坚持保护修缮和丰富业态并重,使之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经典展示区。自然生态方面,主要是严守耕地保护、开发强度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把好政策引导、环保门槛、服务转型三个关口,坚决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努力让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洱海边叮嘱的“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那样的自然美景永驻淮安大地。四是体现均衡、统筹推进。均衡就是协调和共享。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四化同步、经济社会相协调、物质精神“两手抓”。对淮安区来说,重点是“四个化”:扶贫开发精准化,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奔小康工程,聚焦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全面小康的大路上做到“不让一户落下,不让一人掉队”;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办好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尤其注重解决乡镇学校、医院优质教师和医生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努力让人人都能享有优质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全面化,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努力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春风化为滋润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心田的“及时雨”;居民增收持续化,积极回应群众对收入增长、生活改善的期盼,通过兜底保障就业、推动全民创业等多种措施,持续增加居民收入。
新形势催生新理念,新理念呼唤新实践。让“新发展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委书记这个“关键少数”。作为县委书记,对此要有持续深入的思考,如此,才能在新常态下创造新业绩、推动新发展。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淮安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