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对话

2017-03-24 11:37夏雪杨海虹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命意义

夏雪 杨海虹

摘要:人,非生即死。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老师的一次“清明节扫墓”事件,引发了幼儿的疑问和困惑,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这些讨论活动使孩子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生命,自然地激发了幼儿关爱生命的情感,从而使幼儿明确生活的美好,更热爱和珍惜生活,更快乐地生活。

关键词:生命意义 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情境一早晨,老师带着一束鲜花上幼儿园,小朋友都很奇怪:“老师为什么带鲜花来上幼儿园?”有的说:“今天是老师的生日。”有的说:“鲜花送给新娘子的。”在晨间谈话时,老师告诉小朋友,下午她要请假,去上坟扫墓。

孟嘉:“老师,你为什么要去上坟?”

师:“今天是清明节,我的父亲年纪大了生病去世了,到他的坟上扫墓,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呀。”

孟嘉很担心地问:“老师,将来你老的话,也会死,是吗?”

师:“那还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呢!不过每个人年纪大了都会死去,每个人都要生病,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分析幼儿面对人的死亡问题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和关注,也产生了惊讶和焦虑,这时教师不能认为死亡这些终极问题因为与日常生活无关而回避它,而是要抓住教育契机,以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因为探讨生命的话题是为了让孩子更加尊重生命。

情境二我们小三班的自然角,真可谓丰富多彩,有各种植物、龙虾、乌龟……晨间活动时,班上自然角里养的一条五彩鱼死了,嘉诚第一个发现了五彩鱼一动不动,并且肚子泛白了,他觉得有些奇怪,于是跑来问老师五彩鱼是不是死了?此时,其他孩子由于好奇,也放下手中的玩具,纷纷跑来关注这一事件。原本秩序井然的晨间活动时间,顿时被这一事件弄得一片混乱。既然孩子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就大家一起来讨论吧……

师:“你们知道五彩鱼为什么会死呢?”

“因为它一个人太孤单了!”“五彩鱼吃得太多了,胃吃坏了它就死掉了!”……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

丫丫还在那哭,洋洋小声地安慰她:“没关系的,小金鱼去天堂了,我奶奶死了也去天堂了。”

想想说:“五彩鱼和我们人一样也会生老病死的。”

分析幼儿最初对死亡的概念可能是看到鱼缸里一条鱼浮在水面上,不动了;也可能是看到一只乌躺在地上,不动了。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在照顾自然角发生的一些动植物死亡事例,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生命体相互依存的关系,知道它们也如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会生老病死,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同时产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情境三:一天,嘉诚边看书边自言自语:“人和动物都会死,我也会死掉的,唉!”显得很沮丧;旁边的嘉嘉接上话:“真好笑,人都会老的,老了就会死掉的。”老师:“我有一个活了一百多岁的奶奶,现在还能自己照顾自己呢!”陈崎岳听了接下去说:“这叫长命百岁!”嘉嘉急着问:“我想问问这个奶奶,为什么能活这么长啊?让我的奶奶也活一百岁!”想想站起来告诉大家:“如果每个人都快乐地生活就不会死了。”嘉嘉对大家说:“我们小时候过日子就要开开心心,这样就会长命百岁。”“是啊,如果快乐地生活,就能活得很好,就会活得长一些,再长一些,”老师笑着说,“我们每天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我希望每个人都长命百岁!”

分析孩子们在谈话中总结出关于生命的观点:“人不仅要活着,而且是要快乐地活着”,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重视和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加以引导,可以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迁移,使教育生活化,即引导幼儿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使孩子更加尊重、欣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案例反思

1.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能耐心地与孩子对话,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共同面对生命这个沉重的话题时,事实证明,如果由幼儿信任的人用安全的方式引导,就会帮小朋友缓解不愉快的。情绪,还能让他们学会正确看待死亡,而不是一味惧怕。所以我们要珍惜良好的教育契机,耐心地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态度,与孩子们一起坦然认识“生与死”的自然现象。

2.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在案例记录中可以发现,原来我们成人认为是忧伤、郁闷的死亡话题,孩子们的讨论却是十分熱烈,对于生老病死这些不可回避的自然过程,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和关注,这是孩子们积极探索、学习了解生命意义的过程,有利大于弊的教育意义。尊重幼儿特有的关于“生命”的感受,对儿童心灵进行关怀和理解,从而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

3.幼儿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关爱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产生对所有生命的珍爱。“人不仅要活着,而且是要快乐地活着”,这是孩子们关于谈“生与死”系列活动而得出的结论。快乐过好每一天,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因为生命对于我们就是可爱的幼儿的眼睛是“精敏的”、“富于敏感的”,成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幼儿的关注,并随时被仿效着。成人尤其是老师和父母首先应当是对生命充满爱与怜惜,并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将爱付诸行动,对幼儿播下“爱”的种子,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把这种爱“移植”到自己的行为中,从而引导幼儿关爱生命、勇于探索、积极向上,使其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成为热爱生活的幸福之人奠定基础。

三、案例相关问题思考

1.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孩子的疑惑

当孩子来提一些“严肃”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倾听,从而判断孩子究竟想知道什么。回答幼儿提问要有策略性,如用一些反问句,“你说呢?”或“你认为人死了去哪里呢?”在与孩子共同讨论中解答疑问。幼儿对时间的概念还不成熟,所以在回答该问题时要加上“要很老很老很老才会死或很遥远很遥远的事”,使孩子觉得时间还很长远,没有必要现在恐慌。

2.家长参与引导孩子认知问题

不少家长反映,和孩子谈论出生和死亡是一件很难启齿的事,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因为孩子和家长朝夕相处,会产生许多疑问,如“我是怎么来的?”“我的家人会死吗?”孩子非常的敏感,知道如果成人对他们的疑问保持沉默,那么孩子会运用他们的想象来解答自己的困惑,有时他们的想象往往比现实严重,甚至可能会产生错误指向,造成孩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所以家长可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与他们真实地交谈,相信孩子会从家长的态度中得知他们应该持的态度。

3.因时施教,在理解基础上师生互动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实施教育:如孩子通过抚摸孕妇的肚子,体验生命的奥秘、聆听生命律动;清明节去烈士墓扫墓,感知烈士生命的伟大善待自然角小动物,包括家中的宠物,主动照料它们;关爱生病的孩子或长辈……家长平日可以和幼儿分享有关生死教育图画书中的故事,让孩子明白生命是可贵的,自己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猜你喜欢
生命意义
生命教育理论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赫索格的理想追寻与自我重塑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