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军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这些要求,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上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而这“特点”,笔者把它称之为“语文味”。
程少堂老师曾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深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就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字词是极其重要的语文元素,语文味正是从对具体词句的分析与鉴赏中散发出来。教师应考虑语文的本体,努力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何谓“语文味”?依我之见:品“文题”,品“词语”,品出“情感味儿”。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 语文味情感味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7)03-0227-02
一、品“文题”激发情感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透过题目,可以捕捉到许许多多的信息:文章的体裁,故事的梗概,写作的脉络,作者的观点……文章,通过题目这一眼睛,向读者暗送秋波,眉目传情。课文教学的第一步,就要品读文题,抓住了这一点就牵住了牛鼻子。
如: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解题——看文题文就知道本文的重点是写桂林的“山、水”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桂林的山水吧!这样小学生会不及待的走进课文去感知桂林的“山”、 “水”。
二、研读,品“词语”诱发好奇心
例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桂林山水》时,通过“桂林山水甲天下”,一个“甲”字的品味,凸显出了桂林美景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就诱发了读者(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一种急于往下读的感觉,真是“一字妥贴,顿然生辉”呀!
三、读出语文味儿
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反复地读、思考着读、美美地读。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才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在阅读课上,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理解表层材料的含义,进而体会更深意蕴。阅读形式有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这样才能有层次性地训练。
例如:通过读《桂林山水》一文的二、三两段,特别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这种排比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三个“真”字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句式上的严谨,增强了朗读时的语势,也能加强表达感情的力量,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品读” 《桂林山水》就要引领学生读得有音韵、有格律。这“品读”直接表达着学生的情绪,渐渐地,学生们的思想感情的潮水、情绪的心律,也同这漓江的水汇聚在一起。 “并同它一起运动、变化;同它一起奔腾、起落,也成了“清”、“静”、“秀”的有情感的有心率的“水”了;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和“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运用这样的比喻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桂林山的千姿百态和色彩明丽,展示出了桂林山的静态美,使读者更加领略到桂林山水的壮美景色。
作者在写漓江水时与大海、西湖相比,这些景物人们都比较熟悉,甚至有的曾经游览过西湖、大海,作者用“从来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充分表达了作者看见漓江美景时的惊喜与赞叹之情,也更加引发了读者的兴趣,使人产生一种立刻就想去观赏一番的冲动。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优美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把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没有去过桂林的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受到了美的陶冶,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个“甲”字,写出了桂林美景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往下读的感觉,真是“一字妥贴,顿然生辉”呀!课文结尾处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既照应了开头,使文章内容更加融为一体,又仿佛把读者带入美景之中,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四、品出“情感味儿”
注重情感的体验是《语文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课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色彩,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品评这种情感,如果学生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就不能对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景物、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不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感悟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溶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教学情感亦一样。教学情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复杂的心理现象伴随着对文本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之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情感”是否“共鸣”,是教学情感,乃至教学活动的关键。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描绘了春天雨后清晨的情景,画面优美,诗意盎然。妙在诗人写景不像一般人那样直接写眼中所见之物,而是通过他的所闻,所想去推想描绘,让读者从他的所闻、所想的描绘中去体验。这样,教师就要把学生带到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体会那夜间的春雨,晓来的晴空,温和的气候,歌唱的小鸟,遍地的落花。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触其物,如闻其声,似乎看到了图画,嗅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啼,自然地联想到春天的青山滴翠、绿水潺潺、垂柳依依、小草青青;春天的白云悠悠、鲜花艳艳、鸟雀啼啼、炊烟袅袅;春天的田园幽雅、野外郊游、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样的活动是审美的活动,学生才会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五、结语
总之,我认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有浓浓的情感体验,应该有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自然渗透,应该有自然和谐的教师与学生互动场景。
参考文献:
[1]程少堂.“语文味儿”理论构想[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13期.
[2]尤莉.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J].教学与管理,2009年20期.
[3]杨德科.让学生把课文读出彩来[J].时代教育,2009年3期.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