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晨
自信三部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邓 晨
体验感悟;认知内化;主动建构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理念与表达方式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更注重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一节有效的心理课,需要营造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需要巧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引入多元化的视角,提供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感悟生成、认知内化和积极心理世界的主动建构,实现自身适应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处于客观化时期,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发展的,这期间学生要逐渐学会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形成“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概念。这种自我认识既源于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也容易囿于他人评价,若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学生将易受负面自我评价的影响,从而低估自己,影响自信心。为此,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内在自我认知体系,促进学生积极自我的主动建构。
在日常沟通中发现,不少学生对自己是不甚满意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明显偏低,而有些学生则恰恰相反,极端情况的存在说明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动态发展阶段,需要适当的干预及引导。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本课设计强调引导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从多角度发掘个体优势入手,以期激活其内在潜能,帮助学生学会打破心理界限,关注自己的真实心理需求,化被动为主动,悦纳自我,增强自信。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切水果”游戏吧,每个水果上有一句话,如果你赞同这句话,请拍手;如果不赞同,就请站起来做“切”的动作;如果看到炸弹,就静坐不动。
教师逐一呈现水果及文字,例如“我了解并且喜欢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也不例外”“面对难题首先想到的是我做不到”“与别人意见不同时我会怀疑自己是否正确”等等,学生自行判断,做出反应。
设计意图:热身活动是心理课堂的开端,如同一首乐曲的前奏,奠定整首乐曲的基调。新颖有趣的活动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渗透主题的活动可以给学生一个心理预期,创设安全接纳的氛围,实现到主题活动的自然过渡,帮助学生将注意力迁移到课堂,及时进入角色,建立师生联结。
本课热身活动设计了活力满满的 “切水果”游戏,形式上吸引学生乐在其中,内容上联系生活实际,效果上走入学生内心、引起共鸣,更兼初步调查功能,让学生将内心世界外化,借此了解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1.看图说话,认识自信。
教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PPT呈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1:有两只一样的小狗,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哈哈镜中看到了不同的自己。
学生2:一只小狗看到自己很高大,于是变得趾高气扬、骄傲自大;另一只看到自己很矮小,变得胆小懦弱、自卑退缩。
教师:和漫画中的情境相似,有时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自己真实的样子。
2.认知澄清。
教师:两只小狗表现出的是自负和自卑两种极端状态,有没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情况呢?是自信。请观察树形图(PPT呈现),说一说你对自信的理解。
学生1:一个人能正确认识自己,说明他是自信的。
学生2:一个人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他是自信的。
学生3:一个人能够愉快地接纳自己,他是自信的。
……
教师:自信是一个人基于清晰的自我认识产生的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同,欣赏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能正视不足,从积极的视角认识、接纳自己。
设计意图:漫画是一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有效方式,也是切合学生认知、受到学生喜爱的呈现方式,用漫画打开关于“自负”和“自卑”的话题,更自然也更直观,还可以向学生的实际生活迁移,更有代入感。随后的树形图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引出“自信”的话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自信的真正含义,让学生自己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现初步的认知内化。
教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一分钟内快速拍手,你估计自己能拍多少下?让我们现场计时拍手计数,拍好后分享结果。(计时)
同学们,比较实际数值和预估数值,你有什么发现?若你知道刚才只计时半分钟,你怎么想?
学生1:我原本估计的数值远远低于实际拍出的数值。
学生2:因为我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结果出乎意料。
学生3:原来我可以做得更好。
……
设计意图:对于小学生而言,单凭语言表述自信的重要性或不自信的直观感受,略显苍白且缺乏说服力,因此不妨让学生直接面对自信与不自信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借以达到认知和情感的双重体悟与升华。怎样让学生明白我们日常低估自己导致自信不足的倾向呢?之所以会低估自己,一是因为对自己缺乏全面的了解和客观的认识,二是缺乏证明自己的机会。因此本环节设计活动“一分钟拍手”,先预估自己的水平,再现场操作,以客观、严谨的实验对比来证实这一问题的存在。学生在操作中主动发现,不需教师过多指点便可有恍然大悟之感,体悟“低估自己”的认知倾向,顺利过渡到重新认识自己、评估自己、提升自信的话题。
1.欣赏自己。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优点轰炸”游戏,请在小组内讨论,每个成员先说出自己1~3个优点,其他成员再轮流补充该成员其他优点,多多益善。(教师适当启发引导,关注活动过程)活动结束后思考:经过这一轮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1:原来我还有这么多优点,以前都没发现。
学生2:我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相信自己了。
……
设计意图:学生初次自评时会感到有难度,受到认知局限,多数人不太清楚从哪些方面评价自己,因此需要先倾听教师的适当引导及他人自评,学生会知晓原来评价一个人可以更加多元,并不仅限于学业成就或外貌特征,进而对自己进行更全面的观察和认识。他人评价是了解自己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就像前面漫画所表达的,人有时会无法看清自己,来自他人善意、客观的评价可以帮助个体更了解自己。本环节设计组内先自评后他评,为学生提供安全接纳的心理氛围,以使他们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2.积极鼓励。
教师:观看视频片段(PPT呈现),这位四岁的小女孩是如何鼓励自己的?同学们,鼓励可以对自己,也可以对他人,请你和同桌一起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鼓励的话语本身就蕴含着积极的力量,能激励自己,也能激励他人,在关键时刻,一句鼓励的话胜过千言万语。以小女孩为例,让学生感受她的快乐,与同桌互相鼓励,感受自己与他人的快乐,借直观感受认同鼓励的力量,树立积极自我鼓励的意识。
3.当众发言。
教师:自信的人不惧当众发言,这是一个好习惯,经常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对自己的鼓励和对自信的提升。这节课上,我们有很多同学一直没有举手发言,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学生1:害怕说错,觉得没面子。
学生2:想到答案了,但是不敢说。
学生3:想等下一次再说。
学生4:认为自己的想法没有价值,不值得一说。
……
教师:如果长时间不发言会怎样?请你对不敢发言的同学说一句鼓励的话。
设计意图:当众发言的时机有很多,对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即是课堂,本设计巧妙结合课堂情境,分析课堂不发言的原因,现场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学生可以联系当下经历,主动思考,体会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自信的外部形象。
教师:观察图片(PPT呈现),对比图中人物,你可以看出他们的状态吗?一个人内心自信与否,从外部形象和表现是可以看出的,同时,保持自信的形象也有助于自信的提升。同学们,自信的状态是怎样的?你愿意表现一下吗?
设计意图:外部形象与内心想法与自信的关系,体现出积极自我暗示的作用,同时二者之间也可以互相影响,共同塑造一个自信的人。本环节引导学生将内心的自信感受外化,并通过自信的外在表现体会内在感受,将有效方法生活化,促进积极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同学们,回顾这节课,你找到让自己更加自信的方法了吗?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寻找力量吧。(呈现歌曲,学生齐唱)歌声与掌声,送给大家,愿每个人都能成为自信的人。
设计意图:歌曲的旋律激昂,歌词励志,集体合唱让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体会到内心的感动。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将合唱作为对整节课的回顾,对主题的升华,能帮助学生将课堂收获延伸至自己的生活中。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有条理。课堂创设了安全、接纳的心理氛围,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从热身活动到一分钟拍手再到寻宝活动,均注重引导启发,避免刻意说教。学生主动阐释对自信的解读,对认知倾向的澄清,积极参与对自信法宝的体验和分享,教师负责把握节奏,引导方向,还课堂于学生。
2.精心预设、重视生成。课堂之外教师需要与学生多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课堂情境:怎样引入自信的话题?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何为自信?如何激发情感体验?如何内化对自信的认知并实践具体的方法?如何提问?学生能否理解?会做出怎样的回答?这些问题在课程准备时都需要反复推敲。精心的预设可以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情境,建立师生之间信任的联结,但好的课堂更需要动态生成,不论是灵感的闪现还是些许偏差的出现,教师都应该及时捕捉、探究,因势利导,使课堂更高效。
3.注意课堂语言的运用。心理课堂上,课堂活动与课堂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对活动的表述、对学生思路的引导,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馈,都离不开正确有效的课堂语言。面对经历及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生,要求语言更具激励作用、更加丰富具体、更具幽默感,还需结合课堂情境即时生成。恰当的课堂语言可以为活动增色,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4.注意课后效果的延伸。自信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课堂上更主要的是向学生澄清自信的概念,加深情感的体会,传递自信的理念,进行方法的探究,通过课堂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建构,强化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和对自身优势的认可。此后,还将继续开展“开发潜能”“接纳自我”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体系,成为一个积极、自信的人。
G441
B
1005-6009(2017)80-0026-03
邓晨,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江苏泰州,225300)心理健康教师,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