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批注,推开课外阅读的“门”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小学 张卫华
小学阶段,批注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批注阅读通过在读文章时,及时地记录当时的感想、理解和特别说明,给阅读留下“痕迹”,学生再进行阅读时,可以通过这些“痕迹”找寻当时的记忆,对文章有更深刻地理解。本文中,针对学生的批注阅读,从阅读的内容、形式和交流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结合教学案例的例举,系统介绍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方法。
“万事开头难”,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点也在最初阶段。小学生刚刚接触学习,对阅读的真正方式并不了解,也没有任何兴趣可言。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引导方式比较灵活,一般会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挑选学生感兴趣的名言批注,让学生进行了解,展现批注阅读的魅力,深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里。
在引导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批注阅读前,我会给学生们将一些名人故事,如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好读书的故事”“帮助他人的故事”等等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在讲解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时,我将毛主席非常喜欢批注这个话题引入,然后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批注吗?”“不知道。”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着。接着,我借着这个机会,向学生们讲解了什么是批注,考虑到孩子们的理解,我用比较通俗的语言给学生进行解释。我又引用了一些名家、学者的经典故事和经典话语。然后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例子,是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金蝉脱壳》中的第三自然段,“蝉虫背部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讲解到这句话时,我写上了“背部→裂开口子”,在“头钻出来了”处,我又标记“头部→钻出来”,以此在学生的思想中加深批注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学生脑海中植入批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批注的基本形式和使用范围。
引经据典的方式能够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让学生在刚接触批注式就对批注有一定的重视。同时引用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心理特征,迎合学生喜欢的方式给学生讲解批注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进行批注的练习。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阅读习惯。对于不同的学生,批注的习惯和批注的方式不同,在教学时,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在掌握批注的方法和技巧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来进行个性批注。在本人的教学中就对学生的批注松紧有度,学生在阅读时要进行适当的批注,批注的方式、内容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而定,同时我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针对的不同的文章进行练习,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批注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效果。
在讲解《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时,对于第八段的“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这句话,这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在文章中非常重要,在练习时我让学生对这句话进行标记练习,至于学生标记的内容,我没有硬性的规定,而是尊重学生的想法。但学生必须要有固定的标记符号,不能前后不一,对某种符号的意义必须统一,绝对不可以随便更换。而对学生我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引导,稳步开展批注阅读教学,让学生能有充足的接受时间,能够对批注方法掌握更加牢固,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阅读能力提升的一大步。
批注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对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在我们进行实际的教学引导时,要时刻提醒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不能专注于对文章的某一句话的理解或者某一部分的理解而进行批注,要从全文的整体上进行认真考虑,这样的批注阅读才有意义。
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这个教学方法是否适应所实施的对象,而批注阅读的实施对象就是学生。学生对批注阅读的感想和在进行批注阅读时的难易点是我们改进和完善的主要因素。教学中我们要经常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说出对于这项阅读方式进行评价。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评价话语,在完善教学方式的同时建立一个科学的批注阅读的体系,真正实现批注阅读的实践价值。
如《读书要有选择》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解时,我让学生自己练习标注,针对批注过程进行讨论,同时将自己的批注展示出来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在批注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倾诉,得到的批注经验进行分享,也可以对批注的成果进行展示。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批注能力。在体系建设中,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大胆说出批注体系的想法,汲取学生的意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积极性。
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倾听,及时记录学生对批注阅读的想法和意见建议。对于批注阅读建构的体系,也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意识自身到这项体系的建构中的主要部分。
批注阅读是语文阅读的重要方式,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样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语句的理解。在我们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打开语文阅读的“大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