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悄无痕
江苏省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戴 静
作文难吗?难!教作文难,写作文也难。但如果平时悄然无痕地进行渗透和引导,那么这些都不难。
作文课 作文现象 写作对策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小学作文中,小学生50%没兴趣,35%是对付状态,15%左右能让老师舒眉展眼。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学生的作文就是写“诚实的自己的话”[1],我觉得怎么让学生写自己的话,需要老师有意图地引导,让学生没有任何抵触情绪时让写作悄悄进行。让写作悄然无痕,这要从一堂观摩课说起。
(一)导入悄无痕。这是节实验作文课,需要学生仔细地观察老师做的马德堡半球试验,教师的导入从谈话中悄悄进行,看教学实录片段:
师:你认识我吗?
生:刚认识。
师:你了解我吗?
生:通过屏幕的字我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师:对,你很会看。用眼睛看了,用耳朵听呢?
生:你的声音很响亮。
师:对,你用耳听了。用眼看,用耳听,还要用心想。你想什么?生:做什么实验?
师:对,你们已经学会观察了。
这一谈话导入是多么自然,这位老师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观察 ,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学生在于老师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就知道了观察,也学会了该怎么观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面课堂中当场生成的观察片段:老师故意拉开拉链,问学生老师累吗?学生通过观察老师通红的脸,热的衣服都拉开了,说出了实验参与者的动作神态,这位老师此举真是妙啊!
(二)难点突破悄无痕。这节课怎么写清人物动作神态是难点,课在上到近一半时,老师让同学们自选实验过程中片段练习写作。在当堂实验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参与观察,所以很快就写出了丰富的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热的状态,此时写作文的重点精彩部分是最适合不过。学生当场文思如泉,手不停挥。怎么使学生写作文的精彩部分?改停的时候就得停啊!悄悄地让学生写下来再说。
(三)教师语言悄无痕。以激发情感为动力作文是一种受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了愉快的情绪,焕发出巨大的热情,才能写出内容充实、情真辞切的文章。[2]纵观整节课,老师以生活中的语言激发学生情感,例:把你的耳朵拉过来,我们就是来玩的,玩的开心。语言贴近生活,仿佛在谈话,没有让学生感觉作文课的枯燥,反而很轻松。正是有了这样的语言才让一节作文课在学生的笑声中悄悄中展开,默默中收获。所以不要让教师的语言给作文课有明显的代入感。
这位老师的这节作文课,独具匠心。学生当场写出来的片段就是诚实的写自己的话,写出了每个人的独特视野。
回到生活当中,一听说今天要写作文,学生是什么态度呢?
有学生会说:啊!又写作文!不愿写的占大多数,为什么呢?这让我想起前不久读的《亲爱的翰修先生》这本书 ,起先是鲍雷伊不愿意写作文,到后来的不知不觉,愿意用写来表达,其实这是个悄然无痕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其实这就是一种无痕的写作,和这节课异曲同工之处就是不给他任何思想定义是在写作文,有时候我们的学生只要听说是写作文,就立刻有了抵触情绪,这是一开始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4年级的要求)[3]我们就该放手给学生写。
根据现实中的学生作文现象,我做了以下探索、发现。
(一)文中要有我。《亲爱的翰修先生》一书中就是一个小男孩的对自己的心情,父母离异的烦恼的倾诉。我国中小学生不喜欢写作,发现有时候老师没有引领学生真正认识“我”,使用好自己。小学生写文章,就应该写自己的事,翰修先生不让鲍雷伊写虚构的事,小孩子应该写真实的事,其目的就是引领鲍雷伊,用心写好“我”,把“我”的世界写到永久。
(二)不给予框架。《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不拘形式”的写。教师在起步作文培养兴趣时,作文训练不给过多要求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留有想象空间。学生才会感情自然流露。我很赞成高子阳老师教作文的方法:主动唤醒学生。每天为孩子寻找到属于孩子的话题,让每个孩子拥有话题他们才会自动产生表达的冲动。每天坚持让学生读200多个词,边读边思考自己的一天,实践证明,孩子感觉到每天的世界其实在这200多个词的引领下,越来越有味道了,孩子们自然也就喜欢上了习作。[4]
(三)多练习随手作文。作文应该以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为前提,而随课文学习中进行的仿写就很好。如我在教学《花瓣飘香》一课时针对提示语的前置与后置,标点符号,进行了几个片段的练习训练。我( )地对小女孩说:“ ( ) 。”小女孩( )地对我说:“( )。”藏胞( )地对朱总司令说:“ ( )。”朱总司令( )地说:“ ( )。”学生因为有课文的铺垫,在一定的语境中很容易正确写出来了这段对话。
(四)跟踪评价。作文写好后,评价要及时。展示学生作文也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延伸。这学期,我每双月把学生的课堂作文和平时小练笔整理出来,出两月一期的班级作文报,学生的热情高涨,看到他们兴奋通红的小脸,我感觉到了他们对自己的肯定的需要,学生读着这样的作文更有亲切感和自豪感,大大地鼓舞了他们写作的热情。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怕作文?怕,是因为学生感觉难。有时候,不妨悄悄的诱惑他们写作,让写作成为他们交流情感,倾诉的对象,让作文悄无痕,是《亲爱的翰修先生》一书留给我的思考,也是一堂深刻的作文实验课给我的启发。我相信,只要教育工作者用心,有目的有计划的去指导孩子的写作,学生的写作并不成难题。我期待学生这样的声音:“啊!作文课。太好了!”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1994
【2】赵国平. 顺应儿童言语心理 优化小学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2015
【3】小学新语文课程标准,2011
【4】高子阳. 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J】.人民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