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 借力阅读
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大同实验学校 卢东梅
尊重儿童文化,关注孩子生活,遵循文本特征的阅读,借孩子一双慧眼,拨动属于儿童的情趣与思考。
儿童生活 文体写作源自文体阅读
(一)日常习作现状
最近从本校三——六年级中选取了十个自然教学班,做了一次关于习作的问卷调查。(附后)喜欢作文、乐于表达的学生人数令人吃惊的多,但细看原因后却又令人惊叹现今都市学生的成熟与无奈:因为考试占的分数高、必须学、是一种挑战、是重要的工具学科可以帮助学好其他科目……不喜欢的原因众口一词:不知道选什么材料、谋篇布局太花心思、没有什么好词佳句来表达、写好作文很难。
无论是调查分析的结果还是我个人的日常教学,都不难发现,真正喜爱习作,把习作视作表达自我、与他人交流的强烈需求的学生不足百分之十。习作已经成为学生的负担和功利的需要!
(二)考场作文现状
抽查了10个自然班级的期末考试作文,发现存在以下典型特点:
1.生搬硬套。将精心准备的文章掐头去尾,改头换面,或者干脆就照搬写上,不管要求,不问主题。
2.布局模式化。如: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加一过渡段“他不但在学习上帮助我们,还在生活上关心我们”,结尾点题。
3.抒情泛滥。在以记叙为主的习作里,应该详细描写的某个人或某情境常常是一笔带过,蜻蜓点水,却将大量笔墨放在抒发情意上,由于缺少依托的记叙“躯体”,抒情的“魂魄”自然就无处安放,有无病呻吟强说愁之嫌。
(三)高考作文万象
看近两年的高考作文,一方面是满分的文章,古体诗、论述深刻、才华横溢等文学意味浓郁的文章受到青睐;另外,零分作文愈来愈多的走进我们的视野。课标中提出的“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写《超越弯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些学生是完全达标的。可见,不是不会写,不是不能写,这种“人肉炸弹”般的做法,是叩问,是戏谑,是发泄,是放肆,是挑战一切的勇敢还是搬起石头砸天的无奈?
(一)选材的丰富多彩
(二)形式的不拘一格
(三)表达的个性飞扬
(四)情意的真实动人
这样的追求,既是我,也是身边志同道合行进在语文路上的一群教师们的终极诉求。充分尊重儿童文化,关照儿童的内心及生活,使作文不仅要促进儿童发展,而且要使它成为对儿童有乐趣的生活,成为生活有乐趣的表达。
(一)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习作,一定是来源于生活的体验、观察、思考和评价。漠视生活,熟视无睹,是学生不能作文,或枯燥八股文的罪魁祸首。
到了高年级,编、造、凑的能力有了,于是空洞的套话作文就摆上了讲桌。体验的内容失去了生活的土壤,成了“空中楼阁”,自然造成了童趣的湮没和道德的虚伪。可见,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显得多么必要!课堂上的老师、特点鲜明的同学、街头的某处情境、我校校园的“好汉坡”(楼梯陡而多)、一顿美餐、吵架、坚持不懈的锻炼、从妈妈买衣服看到金融危机来了……无不可以成文!共同关注的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帮助学生发现写作的内容不处不在,启发多样的选材。
(二)从阅读中领悟方法
1.关注鲜明的文体特征
不同的体裁,界定了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从《慈母情深》《草船借箭》《穷人》这些小说题材,学生看到了情节、人物和环境,知道写事文章“文似看山不喜平”;《鲸》一组课文,有着典范的说明文应有的方法;还有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童话的曲折故事传达的真善美……指向习作的阅读,体现学与用相结合。
2.发现文本的秘密写法
“范文带路,智慧模仿”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范文,既可以是文学作品,是优秀的的习作或者老师的呕心之作。而且“要提供多个范文,至少需三个文本,从‘单一模仿’走向‘多元模仿’。”尤其是教材,学生可借鉴 “谋篇布局的写作形式,素材挖掘的写作内容,有的个性独特的写作语言风格。有了不同风格的范文供孩子们选择,孩子们的模仿同样具有了个性,学生在选择和整合多个范文的同时,就打破了千篇一律的格局。”
例:课标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六单元的一组课文就是极好的范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语言的重复、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外貌描写;《慈母情深》里母亲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组快镜头,一组慢镜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对比的语言描写等。
这些都是很好的仿写案例,对爱好文学的孩子作文产生影响,帮助他们行文自成一体。只要手不释卷书香满怀,就可以解决调查中师生受困的:阅读量少,语言不丰富。
3.源自文体阅读启发文体写作
在关注文本特征基础上,阅读学习时帮助学生提拎主线,梳理文本结构,抓住中心词句。然后带领学生叩问细节(如: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含义深刻饱含深情的词句,陌生的或者特别的语言现象,矛盾的或极端的表达),通过比较,让学生在精美的片断模仿写;课文的留白补充写;悬念结尾延续写;动情之处写感触;兴趣之处任意写……
(三)从标准中彰显多元
虽然课标对于写作教学及评价有明晰的要求,但实际操作中拔高要求的状况是肯定的、明显的,特别是规定的习作练习和考试作文。这也就是问卷调查中学生教师都提到的“难”的问题。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师生都觉得学(教)好作文何其难呀!所以,教师从分数到评语的激励性会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我们应竭力为孩子撑起一片属于儿童的蔚蓝天空,特别是考试作文的评价要慎之又慎,每个评判者的喜爱会主观影响结果。可以选取欣赏风格多样的两位教师同时评价,允许多种风格习作的存在并予以充分的尊重和认可。儿童,他们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文化和价值,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来衡量和苛求他们。
(四)从评价中予以点化
虽说好文章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教师作文教学不作为的借口。课前的观察引导,课中的选材拓展、范文引路,课后的评价、修改,教师身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评价能力、点拨技巧至关重要。
一方面,拨正,教给孩子正确的习作方法;另一方面,点化,带领学生融会贯通,用心领范文、教材的精妙。教师目的明确的、长期的、有效的训练、熏陶,就能给孩子一双隐形的翅膀,助他们飞得更高。
教师在这里扮演的重要角色,就是外祖母般的鼓励和欣赏,“鼓励学生由低级模仿向高级模仿发展。”欣赏他们“才华横溢”的表达。
(五)从独特感受中呵护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儿童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玩文化”,用平等、欣赏的心态触摸、接纳,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内心,让他们的需要成为教学内容。此外,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碰撞、相融,合理解读“童言”“童思”,与“童趣”相随、与“童心”相伴,这样学生在自我需要的驱动下,才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表达,把不吐不快的生活体验诉诸笔端。
生活是一汪活泉,阅读指引方法,写作便自然而然。
人教论坛.作文到底出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