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春 余茂德 胡文龙 蒋贵兵 余华献 赖春艳
(1.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6;2.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重庆 400020)
随着蚕桑多元化的发展,全国果桑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果桑种植面积已达5.33万hm2,桑果产量已达79万t。仅四川省已有30多个区县种植果桑,2017年种植面积已达8000hm2以上,产果7.5万t,收入4.5亿元。尤其是四川省德昌县,2017年全县果桑面积达2000hm2,产出桑椹3.5万t,农民售果收入1.5亿元,桑椹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而在果桑种植过程中,桑椹极易爆发的一种灾害性病害,即是“桑椹菌核病”。
桑椹菌核病(Mulberryfruit sclerotiniosis)属真菌性病害,俗称白果病,已报道的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有4种,目前公认且常见的病原菌有3种,即桑实杯盘菌[Ciboriashiraiana(P.Henn.) Wketz.]引起的桑椹肥大性菌核病(Hypertrophy sorosis sclerotenisis),白井地杖菌[Mitrulashiraiana(P. Henn) Ito et Imai.]引起的桑椹缩小性菌核病(Reduced sorosis scleroteniosis),以及肉阜状杯盘菌[Ciboriacarunculoides(Siegl. et Jenk.) Whetz. et Wolf.]引起的桑椹小粒性菌核病(Small particles sorosis scleroteniosis)。
在这3种桑椹菌核病中,桑椹肥大性菌核病为优势菌种,其发病率最高,危害也最为严重,发病率占3种桑椹菌核病的80%以上。该病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核随病椹落地,到次年3月上、中旬桑树雌花开放时,土壤中的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子囊盘上子实层着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成熟的子囊孢子弹射到空气中随风传播,飘落到桑树雌花上,特异性地侵染桑花花器,引起感染致病。病原菌侵入花器后,菌丝大量繁殖,最后由菌丝形成菌核。菌核随病椹掉落地面,残留土壤中越冬,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去年春季桑椹收获后,果桑园内及四周掉落残留的白桑果及菌核,这些菌核就是2018年菌核病发病的病原,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留地菌核(病原),把它们消灭在2018年初,具体做法如下:
去冬果桑园没有冬耕的,一定要在3月上旬,对果桑园进行一次春耕,春耕深度要达到10cm以上(及3.3cm以上),可以采用旋耕机进行机耕,以节省劳力,这样可以把掉落在地表的菌核深埋于土中,即使菌核不失活,但是它的子实体不能萌发出地表,产生的子囊孢子也就不能飞出地面传染危害桑椹。果桑园四周掉落的菌核也应清除并深埋。
根据西南大学的实验,使用除草剂草甘膦可以杀灭春季菌核萌发子实体和子囊孢子。用95%草甘膦可湿性粉剂(威海韩孚生化药业有限公司)500-600倍液(或者市售的其它类型草甘膦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配对),在3月上、中旬喷杀春季菌核萌发的子实体及子囊盘,可以达到杀灭作用。这一方法能起到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作用。同时该药还可防除杂草,并不直接喷药于桑椹,与传统防治方法相比,不会使桑椹受到农药污染,实为一举多得的防治新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3月上、中旬深入果桑园巡查桑椹菌核病子实体的萌发情况,一旦发现子实体,可用手持喷雾器立即喷洒除草剂,点杀菌核病的子实体,这样可以大量节约药剂,做到有的放矢。
(1)防控的时间。根据西南大学的防控实验,果桑防治第一次用药时间在3月中旬,具体时间应根据果桑雌花开放情况而定,掌握在果桑的初花期喷药;第二次喷药时间为3月下旬,具体时间应根据果桑雌花开放情况而定,掌握在果桑的盛花期喷药。喷药时间应选在晴天或阴天进行。喷药必须从下到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均匀周到。
(2)药剂种类与使用浓度。根据西南大学的药效实验和大田防治试验的效果,总结出第一次使用台湾兴农药业(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兴农征露70%甲基硫菌灵或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70%甲托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前两种农药只选择其中一种使用;第二次使用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生产的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使用先正达牌10%世高(苯醚甲环唑)1000-1500倍喷雾,前两种农药只选择其中一种使用。前述药剂交替使用,才不会使菌核病产生抗性。(前述农药为推荐药剂,供各地参考)
如果菌核病发生严重的地方,还要施用第三次农药,即在4月上旬果桑雌花的谢花期,再用台湾兴农药业(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兴农征露70%甲基硫菌灵或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70%甲托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