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杰
摘 要:体育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载体。主要研究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充分借助游戏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
关键词:高中体育;游戏教学;策略
一、游戏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
游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的要求,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采取游戏的手段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学习方法,游戏教学的目的不在游戏本身,而是以游戏为载体,实施灵活多样的情景化策略,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并通过游戏舒缓神经、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减轻压力。
二、游戏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科学运用策略
1.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重游戏教学法的使用,有的教师在运用上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对游戏的节奏控制不够,导致体育课堂完完全全地成了“游戏课堂”。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稍大,但想玩儿、爱玩儿仍然是他们的主要心理特征。通过毫无控制的游戏,对于教师来讲没有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也没有学习到应知应会的知识,造成“跑题千里”。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必须以规定教学内容为中心,任何游戏都只能是一种额外辅助的工具,游戏应当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比如,在篮球基本动作的学习上,有的教师只是浅显地做讲解,随即就让学生开展篮球比赛游戏,这实际上都违背了教学规律,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正确的游戏策略应当是,在向学生講解完带球、传球、投篮等基本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动作并示范指正,然后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游戏更好地体会和运用。这样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个动作和步骤的讲解,并实施强化训练,而且让学生愿意以“学中玩”“玩中学”的形式学习知识,必然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和学习效果。
2.游戏的运用要有针对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好的游戏教学法,不仅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还应当让学生有着广泛的参与度,不应当只是调动了部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而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
有的教师说,采用了游戏教学法,但效果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运用不当、针对性不强。不当的游戏教学运用,不仅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减退,而且对体育课的“恐惧”和“厌恶”心理自然而然地占据上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学习的效果。
在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教师采用了游戏比赛法,结果身体强壮的学生乐意参与游戏,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由于身体原因,想继续做又感觉实在坚持不了,不做又让自己没面子,害怕同学们嘲笑,造成了学生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灾难”。由于这一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动作标准性,因此,教师在游戏设计上,应当紧扣教学主题,增强游戏的针对性和辅助效果。
笔者采用了另外的游戏策略,让学生5个人为一组进行游戏,要求男生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各做10个,女生则分别做5个、10个,由教师对动作标准进行评判,最差的组被罚绕操场跑1圈。由于设置的游戏强度,学生基本上都是能够接受和完成的,所以更加注重从动作上对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结果学生都乐意参与,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了动作要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学生也不会因为上体育课导致过度劳累,影响下一节课学习。
3.游戏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游戏的正确价值导向,这种导向必须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
求的。
作为游戏,必然要有相应的游戏规则,破坏规则,必然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而遵守规则并且取得成绩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为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笔者设置了“绕物”的游戏,要求必须在单脚站立中躲开障碍物,用时最少的奖励矿泉水1瓶。有的学生为提高成绩,趁教师不注意双脚站地躲避障碍物,最后虽然用时最少,但被判成绩最差,被惩罚做10个“蛙跳”。目的就是通过游戏,不仅培养学生团队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要强化他们的“纪律”和“规矩”意识。
同时,游戏也可以看做是集体活动的一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分工和协作。比如,在学生耐力的培养上,笔者设置了“长征负重接力跑”的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不怕累、不怕苦、奋勇争先的革命意志精神,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游戏教学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游戏运用上,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游戏策略要有针对性,同时还应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辅助体育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德源.浅析游戏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15(1).
[2]陈重迎.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中旬),2013(12).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