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峰
摘 要: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情操,让学生积极的、有意识的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生活,追求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意境;陶冶;美感
美,是人的一种心理和情感体验,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想象、憧憬和感受。美的内涵是无限丰富的,它总能在心底唤起人们的渴求意识。这种对美的觊觎和渴望也会发展形成一种信念,或是一种人生,它或多或少的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一种动力,有时甚至驾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但毋庸置疑,有美在心中,生活便有了方向,有了意义,有了价值。因为我们一生中大多时间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心中的这种美,并使之日臻完善。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中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情操,让学生积极的、有意识的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生活,追求生活。尤其是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审美教育的空间更大,折射的内容也更丰富,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但从语文审美教育的一般规律来看,最主要的是教师必须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造审美的教学环境,着力拨动学生“美感的琴弦”,唤起学生的美感意识,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这样,在教学的琴弦上才能弹奏出审美教育的乐章。
一、注重教师自身的审美示范作用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形象的审美表征,包括眼神、手势、声调等非语言行为,都会微妙地影响并传给学生,并直接影响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自身形象的审美示范作用。具体说,包括以下几点:
(一)注重教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苏霍姆林斯基更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因此,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尽量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语言流畅清晰,语气亲切自然。语言内容要丰富多彩,或讲故事、或朗诵诗歌、或引用格言、或抒发情感。语言形式要灵活多样,或甜美圆润、或高亢激昂、或平淡低沉、或幽默风趣。语言节奏要变化多端,或高低起伏、或强弱交错、或停顿转折、或快慢变化。这样,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语言情境中,爱憎情感与教师共融,教与学才能达到完美的统一,学生的审美情感自然得到激发。相反,那种无主次、无逻辑、无系统、颠三倒四、累赘拖沓的教学语言,不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更有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二)注重教师形象的审美表征。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身教作用,学生往往会在从众和模仿心理的驱使下,去有意识地重复或追求教师的形象。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应时时处处以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做美的使者,以美的形象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在形象上不能使学生产生紧张、胆怯或不顺眼、浮躁的感受,造成不良学习态势,而要在形象上赢得学生。教师要讲究动作美,如果在生动讲授的过程中,伴随着灵敏传神的手势和姿态大方、风度翩翩而又洒脱的动作,这将不但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创设审美情境,感受审美体验,激发审美情感
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是将美学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解决语文教学实践问题的教学活动。它的目的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能通过审美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果说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么美育中的意境分析在审美教育中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意境美,改变语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在教学中营造审美气氛,可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不仅开阔了视野,同时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精心创设审美情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感情的熏陶和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审美情境对学生不是强行给予的,而是从学生的审美心理自由出发而设定的。它较之单纯的说教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并引起审美情感的共鸣。它所具有的各种审美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地、整体地对学生施加审美影响,有利于全面地塑造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尤其他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把学生从有我之境,带入到无我之境,变语文课文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便是典型的一例。教学中,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具有意象的事物串联起来,让学生细细感悟,并在大脑中形成一幅图画,则学生会很快会进入这些画面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并体会到这首诗歌所带来的美感。因此,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美,品味美,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景色,那么无论怎样平淡的景致,甚至在别人看来是讨厌的景象,而在你看来也是值得欣赏的,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情趣。由此可见,创设审美情境,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徑。只有致力于陶冶审美情境,才有可能拨动学生“美感的琴弦”,保证语文审美教育的定向性和目的性。
总之,对于中学生而言,审美的源泉和动力往往来源于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只要稍有触动便会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特点的自身优势,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