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7-03-23 17:05刘进文
新一代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心理教育渗透

刘进文

摘 要: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语文学科课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看,语文课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心理教育;渗透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中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规范中的基本要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包含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些要求表明高中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教育,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语文学科教学过程本身就包含了许多人文方面的知识,例如丰富的想象、形象思維能力和逻辑推理等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良载体和平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心理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过程的主渠道,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气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潜能发掘和展示的好场所。

(一)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学科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因此,在这些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以惊异吸引学生,以悬念维持学生的注意,以满足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同时,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

(二)要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兴趣因素,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的基础上,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借助多媒体手段,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

二、借助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语文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是新课程改革理想中的亮点,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通道和平台,综合实践活动的进行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适时开展朗诵、演讲、辩论、答记者问、即兴采访、扮演小老师、社会调查等活动,并把竞争机制引入活动,可以凸现学生的自我意识,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在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耐挫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场所,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心理教育要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是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另一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古典诗词朗诵、成语故事会、开讨论会、组织研究性学习、辩论会、演讲、书画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为学生创设说话表达的天地,打造展示才华的平台,以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新课程中增设有“综合性学习”,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社会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通过这一渠道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自主建构良好的心理世界。

四、在教学评价中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最忌讳没有原则的赞扬和伤人自尊的讥讽,应以有针对性的鼓励为主,以使学生以后有信心把自己的优势及健康积极的一面表现出来。语文教师要针对高中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应坚持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多些赏识的语气,少点责备的字眼;多些宽容的理解,少点狭隘的否定,适时适当地渗透健康的审美情趣,运用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巧妙自然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给他们的心理以正面、积极的引导,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将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是随机的,像春雨润物。育海无涯,教山有路,当以乐作舟,以巧为径,只有不断地开拓进取,才能开辟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广阔天地。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心理教育渗透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