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萍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美术等一些小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初中美术课程的设置目的并不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多么高超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一种欣赏美的态度和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热爱生活。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美術;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25-01
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欠缺任何一个方面的能力都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美术就是其中之一。教学和生活一样,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才能看得见回报。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那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美术学科不迫于中考的压力,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容易不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课时极易被主科侵占;另一方面在美术课堂上,孩子更容易放松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致力于打造轻松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让孩子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学习和思考。首先,教师在教学之余,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初中生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维活跃,渴望与人交流。如果老师能够放低姿态,与学生谈谈心、聊聊天,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多欣赏,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最后,实施发展性评价,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断放大。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学生更是如此。很多时候,“激将法”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适当的鼓励更容易激励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
例如,在讲授《观赏与描述》这节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美术教学更没有标准答案一说,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一)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教师,要由衷地热爱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素养,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教育。首先,学校以及相关部门要定期举行教师的培训活动,夯实基础,强化教师职业技能;其次,促进教师建立健康而又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榜样作用,上课状态精神饱满,切忌将负能量带到课堂中来;最后,将目光放长远,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不是针对考试。
例如,在讲授《优美的校园》这一节课时,我充分发挥了个人魅力,利用课余时间手绘了一幅校园美景图,令学生叹为观止。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做学生最好的代言人和活教材;另一方面,能够真真切切地引导学生贴近美术,激发学生对美丽校园的热爱之情。
(二)利用良好的情感素材,促进学生的情商教育
真正成功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人格施加影响,促使他们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挖掘其精髓,领会编者意图,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和改动,引导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促进情商教育。
例如,在讲授《感受春光了解春天》这一课时,我没有将学生局限于教室里,而是将他们带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引导他们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感受春给我们带来的欣喜和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用心观察,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很多时候,欣赏美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象征着一种生活态度。
(三)优化教学设计,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
初中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教师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因此,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教师要额外花费一番功夫和精力,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来优化教学设计。
例如,在讲授《校园艺术节》这一课时,我布置学生为学校的这项活动设计并制作请柬,因为与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并且能够为学校的活动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学生都格外踊跃积极,天马行空,一幅幅精美的请柬跃然纸上,呈现了他们的奇思妙想。
总而言之,教师担当着塑造美、欣赏美的重任,在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实施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这才是除了考试与分数之外,更能对学生的一生施加影响的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美术、爱上美术课堂,从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孝仙.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杂谈[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1(3).
[2]肖平.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欣赏课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