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下我国政府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

2017-03-23 13:17杨雨莛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市场关系政府

杨雨莛

摘 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也是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必须要处理好的首要问题。正确认识我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科学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又要明确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善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行政府的权力清单、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在我国,市场和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调和,在互联互动中,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市场;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003-0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把握好的一个问题,也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攻坚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厘清了市场与政府所担当的角色,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和市场的职责范围。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基本认识,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两者互联互动的内在关系。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进程照应出,公社化和全盘集体化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并不适合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需要开辟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1978年,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人们对市场的定位历经观念上的变革和实践中的创新,从完全排斥、辅助手段到基础性作用,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就此确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全国推进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做好思想准备。1982中共十二大报告指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从完全排除市场调节到承认市场是调节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辅助手段。市场的作用首次得到党中央的认可,被纳入到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机制内。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有机结合,打破了以往将两者对立开来的社会主义正统观念,同时点明市场不再扮演辅助角色,而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构成,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其地位和作用得到极大提升。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的事物都应当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解放了人們关于“市场就是资本主义、计划就是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他进一步为我们指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无关,市场不姓“资”也不信“社”,社会主义同样也要重视市场的作用。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南方谈话及十四大是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其身上长期束缚的制度属性被揭开。邓小平向我们指出,市场和计划实质上都只是调节经济的一个手段,两者的划分标准并非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007年,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制度层面上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化发展。

2013年,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概述的表达,表明我党将会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显示出党和政府对市场的信心。2013年11月12日,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和遵循的基本经济规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表现为市场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销售、分配的社会流通环节中对其具有主体性的决定作用。市场配置资源,其实质是依据价格、竞争、供求、激励和约束等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通过改变资源的组合方式,使其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帕累托最优。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分配利润,能够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体平衡,实现经济效率的最大化。就目前而言,市场的效率性、有序性、公共性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更好地配置资源,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大力的向前发展。

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商品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快速流动,现代服务业和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这些不仅显示出非公有制经济的生机与活力,也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一个统一、完善、有序、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全面排斥到逐步确立,市场经济在我国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因而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具有重大意义。

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为了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必须明确政府的职责和作用。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此外,还应当着眼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遇到的现实难题。政府在履行宏观调控、提供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的基本经济职能时,通常会处于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两难处境。因而,为了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我们必须要用好“有形的手”,对经济进行合理干预。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有限政府,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建立法治政府,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建立高效政府。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实际上是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政府应当实现由“重审批”向“重监管”的转变,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由“重领导”向“重协商”转变,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由“重权力”向“重责任”转变,通过权力的下方,逐步形成现代法治型、服务型、协商式、责任制的有限政府。我们必须脱离旧时政府无所不管的办事主义,优化政府职能,使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事实上,有限政府职能的发挥应当根据宏观经济的具体运行情况来进行调整。一方面,当市场失灵、经济波动时,政府应当运用适度的宏观调控对市场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当经济平稳发展时,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通过履行提供公共服务、强化市场监管等经济职能为市场的运行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建立法治政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政府权力清单,就是政府依照法律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进行梳理和划分,然后以清单的形式将政府的职权目录、实施主体、相关法律依据、具体办理流程等条目进行公示。其核心要义是:“清权、确权、配权、晒权和制权。”对于清单上列举的条项,政府应当提供公开、透明、优质的服务,而对于清单之外的事项则应当交由市场自行调节,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建立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现代服务型和法治政府。依据国务院印发的《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政府全面打造了行政审批的权力清单、投资审批的权力清单、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收费目录清单、商事制度清单、科教文卫体领域的清单,进一步简化行政、投资审批,减少资质认定和事业性收费项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政府的职权和作用,消灭权利的寻租空间和利益樊笼,让权力的来源、运行暴露在阳光之下。

第三,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建立高效政府。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建立高效政府,推进国家的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部署。市场虽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能够有效率地分配资源,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外部负效应、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失业、区域经济不协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资源过度使用等社会问题和现象。针对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以及突发事故带来的冲击,政府应当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学会有效利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活动在周期内的波动状况,或采取紧缩的政策,或采取扩张的政策,使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的手段来调节总需求,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及有关政府部门使用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三大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维持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政府应当运用货币、财政、投资、分配和外资政策等多种经济政策,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推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消费拉动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宏观经济平稳长足的运行。

三、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现实情况不断深化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近代以来,西方的经济发展势头猛进,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长久以来,西方的经济政策主要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市场调节主义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的影响。新自由主义提倡“自由化、市場化、私有化”,主张市场调节经济,排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相反,凯恩斯主义倡导国家干预,它主张市场自身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必须通过国家调控的方式对市场进行引导。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自由主义思潮一蹶不振,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骤然兴起。1970年代,滞胀危机的出现使得凯恩斯主义失灵,新自由主义再次抬(下转35页)(上接4页)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新自由主义再次遭到诘问。两大思潮的轮番抬头显示,它们都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作用,然而随着现实的推移,它们都无法回避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指导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他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看法都是片面、狭隘的。政府与市场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矛盾统一的。就单个看来,政府和市场对经济发展都是不可替代的,但同时他们也是不够完善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失效性。一方面,市场对政府资源的最优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政府为市场的运行发展提供保障。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和长足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控与干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调和,是同脉相连、同气相支的共同体,共同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必须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灵活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断调整两只手的关系。当经济发展相对平稳时,应当减少政府干预,最大程度地调动市场的作用。当经济发展大起大落时,则相应增加政府调控,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深化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把握两者互联互动的内在关系,实现宏观经济的动态平衡,推动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的发展时代。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樊继达.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论[J].经济研究参考,2014,(24).

[3] 高长武.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历程及启示[J].理论学刊,2014,(9).

[责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市场关系政府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