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与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及当代价值

2017-03-23 00:29张丽瑶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乡村建设费孝通梁漱溟

张丽瑶

摘 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基于“农村破产”的现象,救济农村的呼声越来越高,乡村建设成为全国性的政治思潮与社会运动。许多有识之士都对乡村建设做了相当翔实和精辟的论述,其中以梁漱溟和费孝通先生的思想最具代表性。梁先生一直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主张文化建设,费先生则提倡走乡村工业化的道路。虽然二者的思考路径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都是极富生命力的,他们的探索对于今天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梁漱溟、费孝通先生的乡村建设思想出发,阐述二者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并探究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对于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梁漱溟;费孝通;乡村建设;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027-03

20世纪30年代,为了复兴农村、振兴中华,许多有识之士加入到乡村建设的行列之中。这一时期,中国先后出现了600多个乡村建设团体,但其中形成了较大影响并付诸实践的主要有以费孝通、卜凯为代表的学院派,以及以晏阳初、梁漱溟为代表的农村改良派。费孝通、梁漱溟两位先生分别作为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有关乡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比较两人的乡村建设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梁漱溟和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的共同点

(一)思想的形成起点相同,即基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分析

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一文中提到:“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梁漱溟也认为,国家“富强是建立在广大农村之上的”[2]。二者都认识到中国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国家,农民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在动荡不安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面临着落后和贫穷的困境。“中国近百年史,可以说是一部乡村破坏史。”[3]原本维系乡村秩序的传统文化,开始丧失自身功能;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也无法继续维持社会秩序。梁、费二位先生从传统文化、团体组织以及传统经济等方面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形成了自己的乡村建设思想。在这一点上,二者有着一致性。

(二)思想的实质都是乡村改良

这一时期,梁漱溟、费孝通进行乡村建设的目的都是通过乡村改良来复兴农村,进而以农村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梁漱溟认为:“中国缺乏‘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这八个字。”[2] 中国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文化失调。因此,他主张通过文化教育来实现乡村自救。费孝通先生的乡土重建思想体现在《江村经济》《生育制度》《禄村农田》《乡土重建》等多本著作中,他认为:“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4]解决该问题需要恢复乡村企业,增加人民收入。之所以将他们的思想实质归结为改良而非革命,是因为梁、费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在保持原有的社会性质下进行的,并不涉及政权的变更。

(三)思想的内容都涉及乡村教育

1931年,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以邹平县为实验区。县下设乡学、村学,以全体乡民或村民为对象,普及文化,“培养农民的团体生活习惯与组织能力”,“并借团体组织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2]

在费孝通看来,发展乡土工业,除了需要资本和现代工业技术之外,还需要知识分子。农民的知识和能力有限,需要知识分子的力量来推动变革,同时,乡土工业的组织管理和工业技术的应用也需要知识分子下乡。二者的思想中都注重知识分子对乡村建设的作用,都主张知识分子下乡,以帮助农民重建乡村。

(四)乡村建设的制度依托都是组织建设

二人的乡村建设构想都是以组织建设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梁漱溟在将其理论付诸于实践时,设立了研究院、乡农学校等核心组织。研究院主要指导乡村建设的实施,属于领导机关;乡农学校则是“政教合一”的组织,负责乡村的各项具体事务,如教化村民,塑造乡村礼俗,维持社会治安,发展乡村经济等等。梁先生希望通过这样的组织建设,来促进乡村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乡村企业是费孝通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组织,他所构想的乡村企业有两种类型:家庭工业的合作组织以及合作性质的服务工厂。费先生设想通过这种组织形式,给乡村中的闲置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解决他们的饥饿问题。

(五)乡村建设的实施都依附于政府的力量

国民政府时期,国家权力加强了对基层的控制力度。在这一背景下,梁漱溟和费孝通的乡村建设都不可能独立于政府而完成。此外,乡村建设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技术也都需要政府来提供。1929年,梁漱溟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由于没有政府的支持,该校存在不满一年便停办。因此,尽管依附政权来进行乡村建设违背了梁漱溟的初衷,但他最终还是被迫选择了依靠政府的力量。费孝通先生则希望有一个好的政府来支持和帮助农民,在他看来,乡村建设和国家政权是相互依存的。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最终二人都选择了依附于政府的力量。

二、梁漱溟和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的差异性

(一)对农村的根本问题的认识不同

在各自的研究中,梁漱溟、费孝通都认识到,农民和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要想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必须从乡村入手。那么,农村的根本问题又是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梁、费二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在梁漱溟看来,“所有文化,多半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中国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其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构造的崩溃,政治上的无办法。”[5]他的新儒学思想和文化社会学的观点,也在乡村建设中,与中国社會的实际相结合起来。

在《江村经济》一书中,费孝通先生通过对开弦弓村农民的生产、分配、消费、交易等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农民的饥饿问题而非文化问题,人地关系紧张是中国传统农村经济中的基本矛盾。

(二)乡村建设的思考路径不同

虽说梁、费二人都设想通过改良的方式来进行乡村建设,但他们的思考路径却有所不同。这一时期的乡村改良,主要涉及两种方式,即文化改良和经济改良。

梁漱溟是文化改良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依据中国社会“伦理本位,职业分殊”的特点,应该融合中西文化的长处,采取文化调和的方式来建设农村的新礼俗、新秩序。这一设想的具体实施,表现为各种研究院、乡学、村学的举办。

费孝通也在其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主张走乡村工业化道路,即通过恢复和改良乡村企业,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缓解人地关系紧张,同时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问题,进而解决中国问题,这显然是经济改良的一种思路。

(三)对乡村重建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不同

在乡村建设中,到底是独立自主还是依附政权,一直是梁漱溟面临的两难选择。他认为,乡村建设应该由基层群众自己发动,不能借助政府的强制力量来运行。而且在他看来,当时的国家政权对人民来说是一个压迫者和剥削者,如果依附于这样一个政府来改造社会,那么就违背了乡村建设的初衷。因此,梁漱溟想与政府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这种关系是无法实现的,梁漱溟最终无奈依附于政权,脱离了他进行乡村建设的初衷。

费孝通则是主动选择了依附国家政权。在他看来,“乡土重建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乡村企业的恢复和改良需要现代工业技术,也需要机器、煤、电等各种物质,这些都要依靠国家政权的支持,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费孝通一直认为,进行乡土重建和依附国家政权并不矛盾。

(四)有关乡村建设思想的实践结果不同

梁漱溟提倡走文化复兴农村的道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20世纪30年代,他试图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建设新礼俗、新秩序,重建乡村,进而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可以说有很强的超前意识,但同时也有些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梁漱溟等人建设的乡村在学习文化、移风易俗等方面并没有什么变化,他的乡村建设在进行七年之后,因1937年日寇入侵而被迫停止。不过,尽管乡村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从长远来看,梁漱溟所提出的有关乡村建设的思想观点和实践主张还是具有很大意义的。

相比梁漱溟文化改良的道路,费孝通提出的经济重建无疑更切合中国社会的实际。由于当时的政局动荡,费先生的乡土重建思想并未得到实践。直到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出现使他复兴乡土企业的构想实现。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催生了大批乡镇企业,进而促进了乡村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中国农村因此走向了现代化,实现了乡土重建。

三、梁漱溟、费孝通的乡村建设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6]总体来看,这五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即“新物质”和“新精神”。

梁漱溟、费孝通先生的乡村建设思想都为当时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很好的方向。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兴起是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乡土工业化的思想的肯定。梁先生的乡村建设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的思想仍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二者的乡村建设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从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毛泽东曾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正如当年梁漱溟、费孝通先生首先从文化、经济以及团体组织等方面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了分析,然后又根据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状况,分别形成了自己的乡村建设思想。因此,建设新农村的一切工作也都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在城镇化、工业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仍有7.2亿农民人口,中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一特殊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的重要性。所以,在制定、实施建设新农村的政策之前,首先要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明确的了解和分析。

(二)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费孝通在提及乡村工业的发展时曾经说:“必须按照提高大部分人民的生活标准能力为标准。”这里所说的大部分人民就是农民。

当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乡村发展要以人为本,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依靠农民的力量,注意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发展的好处也应该为农民所享受。只有农民自身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农民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自己的力量。

(三)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

进行乡村建设,仅靠农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各种支持,包括政策支持、物质支持、资金支持等等。所以,农民和政府要结合起来,共同建设乡村。

作为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权益的捍卫者,政府在乡村发展中应该发挥引导作用,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成为真正的乡村建设者。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管理民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乡村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乡村建设的各种必要资金和物质,为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农民要遵循党的政策和领导,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

(四)发展乡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梁漱溟认为:“教育……天然要转向乡村,由于方向的探索,也要一定要归到教育……教育家为了方向的探索,也不能不归到乡村建设。”[7]从中我们可以發现,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实在是举足轻重,而农民则是乡村教育的重要接受者。在今天,“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6]的新农民,就要加强对农民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

梁先生在邹平进行乡村建设时,就提出各乡学村学可根据本地实际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农民自卫课、植树造林课等等。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梁先生的做法,在乡村开设相关的课程,发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作用,对村民们进行教育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以及技术掌握水平。政府可以设立一个管理教师的组织,便于对教师们进行培训,也利于文化资源的整合。

(五)因地制宜,多个产业同时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当年进行乡村建设时,费孝通先生曾说,中国社会的最大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可以说,现在农民的最大问题不再是饥饿问题,而是增收问题。就像费先生不光把眼光局限于农业这一条发展道路一样,我们也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重视工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种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结语

梁漱溟、费孝通先生的乡村建设思想,是他们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和中国命运的关心与思考。梁先生一直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主张文化建设;费先生则提倡乡村工业化的道路。虽然二者的思考路径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都是极富生命力的。

乡村建设涉及了许多重要的问题,比如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地位、知识分子的作用、乡村组织建设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在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中也是需要我们进行思考的。通过对梁、费二位先生的乡村建设思想进行比较,希望可以发掘他们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梁漱溟.梁漱溟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

[3]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二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4] 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 梁漱溟.梁漱溟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6] 林建平.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8,(10).

[7] 中华职业教育社.梁漱溟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The Comparison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Liang Shu-mings and

Fei Xiao-tongs Thoughts on Rural Construction

ZHANG Li-ya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Laws and Politics,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The 20th century thirties,the relief of countryside are called more and more high in base of the phenomenon of “rural bankruptcy”.Rural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to national political and social movement.Many famous professional make a comment with quite detail and insightful,of which Liang Shuming and Fei Xaotongs thought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Although their thinking path is different,but their ideas and theories are extremely rich vitality.The exploration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odays new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The auther mainly from the rural construction thoughts of the Liang and Fei,expound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and try to explore their ideas of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Key words:LIANG Shu-ming;FEI Xiao-tong;rural construction;modern value

[責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乡村建设费孝通梁漱溟
谁更需要读书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梁漱溟的“不贪”
粱漱溟:金钱哪有人才重要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费孝通夫人“问罪”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