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莹
(长沙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100)
全球化语境下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翻译策略
——以岳麓书院院训翻译为例
刘 莹
(长沙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100)
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湖湘文化和岳麓书院在海外的影响日益增加,湖湘文化对外传播和岳麓书院院训翻译提上日程。以全球化语境为理论框架,从跨文化传播翻译视域来探讨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四字格所体现的湖湘精神文化气质,并据此提出岳麓书院院训对外传播翻译的具体策略:传播者可以采用文化层面异化和语言层面归化的策略,使译本传神、简练、富有美感,最终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
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翻译策略;岳麓书院;校训
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始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文化是传播的文化,传播是文化的传播。在当今“数字化”与“全球化”的传播格局下,对外传播将促进中国文化和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笔者认为,在湖湘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必须重视翻译的渠道作用,在全球化语境对外传播视域下,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有效进行文化传播。岳麓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湖湘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忠孝廉节”的院训,深深影响着湖湘文化历史上所涌现出的一代代知识群体,正是这一代代知识群体通过岳麓书院来推进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以岳麓书院院训翻译为例,探索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翻译策略是一项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全球化语境
全球化是一种技术、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之全球现象,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呈现并凸显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对外传播所面临的共同语境。“能见度”和“速度”是当代全球化的两大特点,在全球化语境中翻译成为信息的主要解说者和关键传播者[2]。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随着国际间语言、文化交流的深化,湖南出版湘军、电视湘军和其他文化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作为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对外传播展现出积极主动的新局面:一方面,国内外对湖湘文化的研究日益增加,湖湘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湖湘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与冲突逐渐显现。这给有着独特地域精神文化气质的湖湘文化对外传播带来机遇和挑战,传播效果与翻译策略选择成为研究重点[3]。
(二)跨文化传播翻译视域
传播过程中语言的传化工作依赖于翻译活动。吕俊教授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传播,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传播活动[4]。国外把翻译和传播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发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翻译理论家罗杰·贝尔提出翻译过程模式:信息接收、识别、解码、获取、理解、选择、编码、传输和再接收[5]。美国学者 Scott L. Montgomery把翻译和跨文化传播联系起来[6]。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全球化语境下的对外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被应用在文化翻译等方面。沈苏儒先生是最早提出对外传播翻译这一术语的翻译家。罗选民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认识翻译的重要性,探讨了文化传播与翻译的关系[7];王平兴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把中国特色词语通过翻译转换成海外受众易于理解的符号[8];孙英春融合全球化语境与本土化场景,强调地方文化对外传播在学科中的重要作用[9]。国内外学者都从文化传播与翻译相结合的跨学科视角探讨了对外传播翻译,但是对于地方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翻译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没有从岳麓书院与湖湘文化的互动关系出发研究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翻译,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框架。
校训是一种相对独特的应用文体, 语言简练,内涵丰富,能快速产生传播效果。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共分四块石碑,分别嵌在岳麓书院讲堂左右两壁。“忠孝廉节”作为院训,集中体现岳麓书院办学方针、道德标准及湖湘文化精神特质,与儒家文化和湖湘文化精神传统及价值标准一脉相承,其精神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主体人格精神。岳麓书院的院训首先强调做人。山长张栻在“仁,人心也,率性立命,位天地而宰万物者也”中强调了其内在人格的精神力量,即一方面要承担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要担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社会责任。第二,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明清之际,以王夫之为代表的爱国群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代中国风云变幻,谭嗣同、陈天华、黄兴、蔡锷、毛泽东、蔡和森等知识分子发出了激烈的救亡图存的心声。第三,务实的治学态度。务实是中国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教育理念,它强调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10]。第四,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不同学派可以在岳麓书院自由讲学,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朱张会讲”。因此,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院训翻译中,要将翻译学和传播学结合起来,在深刻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以受众为中心,突出跨文化传播效果与翻译策略选择,用词既要涵盖原语意义,又要符合目的语语言特点。
(一)文化层面异化处理
文化内容是对外传播和校训翻译的重点。由于译者和受众在背景知识和语境理解等方面的差异,文化空缺成为对外传播中的主要障碍。中西方校训在价值观、道德情操和思维方式等文化层次存在差异。西方国家的校训注重个性化教育。比如,剑桥的校训是: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中国校训大多来自儒家经典和名人名言,首先强调做人,用“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学子。因此,在翻译岳麓书院院训时,要舍形取意,保留语用意义:一方面,要考虑文化差异问题,在文化层面采用归化策略,传达出原语的实质[11],突出原语地域文化特征。另一方面,要考虑传播对象对译文所传达的文化内容的接受程度,把内隐信息根据译语的语言特点进行外化或显化,译出语用意义。在翻译方法上可选择直译加还原、释义或其他创造性翻译处理。
1.“忠”字的文化内涵和翻译策略
岳麓书院院训第一个字“忠”就说明人才的社会责任和核心价值,在湖湘文化中主要是指爱国主义精神,即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忠”字石碑右上刻有“晦庵朱子书”,“晦庵”为朱熹的名号。朱熹理学将儒家文化推向更高境界,对湖湘地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忠”,意为忠诚、忠良、忠真。儒家文化和湖湘文化都将“忠”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来推崇。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舍身取义”等壮举无不体现出“忠”的根本内涵,即忠于国家和人民。由于儒家文化中皇帝乃天子,因此“忠”在传统文化中体现出首先要忠于皇帝。但是,“忠”之美德并不局限于“下”对“上”,平等关系也需要“忠”。比如,对于事业,人人必须忠于职守。如果将其按字面意思翻译为“Loyalty”,则无法帮助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国情,达到传播的效果。因此,可选择解释性翻译,直译加解释性补充处理,将其译为“being loyal to one’s country and people”或者“being loyal to the king”或者直接显化为“ Patriotism and commitment”。
2.“孝”字的文化内涵和翻译策略
“孝”,意为孝道、孝心、孝行。所谓“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首孝悌”等就要求我们做人必须要以孝敬父母为根本己任。“孝”字表明人才爱国还要爱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 这是为人臣者、为人子者的责任。若仅从责任出发,按其字面意思翻译为“duty”,则无法让受众理解古代中国知识群体的责任是社会责任还是家庭责任。鉴于此,我们可将其还原为“being dutiful to the parents”或显化为“filiality”。
3.“廉”和“节”的文化内涵和翻译策略
“廉”,意为廉洁、清廉、廉正、廉明。所谓“廉生威、威生明、明生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洁身自好,不苟且不贪腐,早已成为人们尤其是为官者的道德标准。“节”字右上刻有“皇清道光丁亥后学欧阳后均敬立”,意为正直、自律、自重。我们可以选用“justice”和“integrity” 来说明“廉”和“节”的内涵,但是无法突出人才的职业和身份。据此,我们可将其显化为“being honest as an official”及“being righteous as a man”。
(二)语言层面归化处理
文化内容终究要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中西校训在词法、句法、篇章、文体等层次上存在差异。西方校训多采用名词性短语或者句子的形式,比如耶鲁大学的校训“Truth and Light”为名词性短语;牛津大学的校训“The Lord Is My Light”为句子。汉语校训语言结构简洁凝练,言简意赅,通常采用“一言,二言”或者“四言八字”,具有行文简洁、用词严谨、结构整齐等特点[12]。因此,译者在语言层面上可以采用归化处理策略,使译文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给传播对象创造一种熟悉的语境,方便理解语言形式中所承载的文化内容。
1.注意原语信息密度,尽量用最恰当的词对应原文语义
从形式上看,“忠孝廉节”是“二言四字”,属于四字格词,是集音、形、意、美为一体的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从意义上看,这四个大字巧妙而准确地体现中国四种传统美德和湖湘四大精神气质。因此,译者可以按照译入语习惯,参照美国海军的核心价值观“loyalty, duty, respect, selfless-service, honor, integrity, personal courage”这样的名词性结构,对于“忠孝廉节”四字在英文中选用四个对应的名词组合再现原文精髓,将其译为“Patriotism, filiality, justice and integrity”。这样,译文既能在最大限度上符合目的语习惯,又降低了原语和目的语在信息密度上的差异。
2.行文要简洁凝练,注重美感,易于传播
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兴趣点。对原语信息进行筛选,确定要翻译传播的信息。为了有效影响国外受众,译者必须努力使译文话语具备令受众信服的特性,在受众认知结构或思维定势范围内具有足够的真实感,在表达形式上让受众感觉自然亲切,符合表达规范,能顺应西方受众现实需求,产生兴趣和关注。这就要求译者对可能引起受众质疑或感觉别扭的内容、表达方式做必要的调整。如果受众对传播内容的认同度越高,就越可能得到有效影响。以校训为例,校训往往具有结构美、节奏美和修辞美,读起来都朗朗上口,易于传播。比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结构对称,语义双关,极具美感。因此,译者可将既符合原语语义又符合译入语形式的译本“Patriotism, filiality, justice and integrity”进行处理,通过突出尾韵的方法,采用英语同义词,将其加工为“loyalty, filiality, honesty and integrity”。这种译本读来很有节奏感和美学色彩,尾韵的使用让岳麓书院的院训易懂易记,增强受众对符号的可接受度,最终达到传播效果。
总之, 岳麓书院院训作为一种相对独特的应用文本,反映了特定的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在全球化语境中,要实现有效传播的目的,传播者可以采用文化层面异化、语言层面归化的策略,使译本既涵盖原文的真意,又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还能充分体现原文的美学特点。
[1]王站.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策略与路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1).
[2]陈刚.旅游英汉互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毛峰.传播学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4]吕俊.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J].外国语,1997,(2).
[5]Bell,Roger T.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91.
[6]Montgomery S L.Science in translation: Movements of knowledge through culture and time[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0.
[7]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J].中国外语,2008,(4).
[8]王平兴.对外传播符号转换与重要词语翻译[J].中国翻译,2010,(1).
[9]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朱汉民.中国书院(第8辑)[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11]林茂荪.改进中译外工作,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A].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
[12]郑厚尧,刘洪泉.箴言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3).
(责任编校:余中华)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ng Hunan Culture in the Global Context
LIU Y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 China)
In current global context, increasingly growing is the influence of Hunan culture and Yuelu Academy to the world and really essential i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Hunan culture as well as the school motto translation of Yuelu Academy. This paper takes global context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explo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basic essence of Hunan culture implied in the school motto of Yuelu academy and then proposes the specific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ng the school motto of Yuelu academy: foreignization is applied in the aspect of culture and domestication in the aspect of language so as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graphic, concise and aesthetic and eventu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Hunan cultur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 Yuelu Academy; school motto
2017-03-1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等院校创新型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基于语言服务产业”,编号:XJK104CZY099。
刘莹(1979— ),女,湖北溆浦人,长沙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H315.9
A
1008-4681(2017)03-0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