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睿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胸外科患者多使用侧卧位进行手术,因胸外科手术时间较常,患者长时间处于该体位会出现各种不适,同时,合理的体位摆放对于护理配合情况具有一定的影响[1]。本研究对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体位护理在胸外科手术中的效果,结果如下。
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4.16±5.78)岁;研究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54.79±6.0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为术前健康教育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体位护理,具体为:(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告知术中体位的方法,术后体位更换对于患者后期康复的重要性,同时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模拟练习床上活动与四肢关节活动的相关动作。(2)手术当天护理:患者术后选取半卧位,床尾放置软枕于患者足底,大约间隔2 h更换一次体位,指导家属对患者的四肢关节进行被动活动。(3)手术后体位护理:术后1 d,在患者足底放置软枕,鼓励患者自主的活动四肢,术后24 h拔出排尿管,准备离床活动,需固定好引流管、输液管等;抬高床头,取坐位休息,护理人员与家属分别用扶住患者的左右臂,并嘱其用手支撑将臀部与躯体移向引流管一侧的床边,将双下肢移向床边缘,摇摆双腿进行伸、屈活动;护理人员与家属扶住患者的左右臂,帮助患者在床边站立,指导患者进行躯体挺直;可扶住患者在室内慢走,若患者感到疲倦可休息。术后第2、3 d的护理方法同上。
(1)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情况,离床活动是指家属、护士协助患者可下床站立、协助下床慢步行走,统计两组手术的离床活动情况。(2)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天的离床活动能力,具体参考标准为[2]:Ⅰ级为患者可在他人协助下床、站立;Ⅱ级为患者可在他人协助下床、在床边慢走;Ⅲ级为患者可在他人协助下床,可独立在室内行走。
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情况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术后第1 d、第2 d、第3 d的离床活动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术后离床活动情况[例(%)]
术后3 d,研究组患者中,Ⅰ级1例,Ⅱ级5例,Ⅲ级34例;对照组患者中,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13例,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
体位是指人身体的姿势与位置,临床需依据治疗、护理与康复的需要,采用并需保持的身体位置与姿势[3]。当进行胸部手术术后,患者的胸部出现切口疼痛,因多管道刺激使患者出现疼痛,此外,不良的体位姿势与卧位可增加患者的疼痛,同时延长卧床时间,进而使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压疮、便秘等。因此,术后早期离床活动有利于肠道蠕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少卧床时间[4]。本研究对部分胸外科术后患者进行体位护理,使患者保持正确的卧位与体位,是其肌肉放松,增加其舒适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进行适当性的抬高床头与体位护理,可提高其活动能力,对于呼吸与气体交换有利,改善其呼吸功能,增强患者的舒适度与自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第1 d、第2 d、第3 d的离床活动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研究组的术后离床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可知,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能力,使患者尽快离床。
[1] 欧运娇,卢姣,李萌,等.体位干预对胸外科电视胸腔镜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9-11.
[2] 易小青,傅爱凤,付爱明,等.体位干预对胸外科电视胸腔镜术后患者离床活动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5):55-57.
[3] 朱清.探讨胸外科手术侧卧体位摆放护理配合的方法[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3):282-283.
[4] 傅爱凤,金艳霞,李萌,等.体位干预对胸外科电视胸腔镜病人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