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选读”课中研究性教学的探索

2017-03-21 14:19汪顺来
关键词:英美研究性建构主义

汪顺来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英美文学选读”课中研究性教学的探索

汪顺来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市场经济下社会功利思想的冲击,“英美文学选读”课的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有日趋边缘化的危险;此外,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讨研究性教学方法在“英美文学选读”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努力促进文学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建构主义;研究性教学;研究能力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下称“文选”课)是我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课程性质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国内此类课程的教材琳琅满目,但总体框架相当,大多选取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由于历史跨度较大,从英美建国初期到后现代派文学,期间著名作家和经典作品灿若繁星,所选的有些篇幅冗长,生词泛滥,即便借助课后注释,学生也很难搞懂原文,逐渐失去读下去的信心;加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导致文学课日趋边缘化[1]。相反,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如“英汉互译”,“外贸英语实务”等备受追捧,而文学课日渐冷落;更有甚者,不少高校压缩文学课时,有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让道的极端之举。为此,老师不得不在极其有限的课时内,走马观花地结束所选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学生被迫听记老师讲授的内容,如此一来,“文选”课走入了“选而不读,读而不精”的尴尬境地。本文拟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探讨研究性教学在“英美文学选读”课教学中的应用,力图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20世纪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到认知主义的一个质的飞跃。它源自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r)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是单纯地由外向内的单向输入信息,而是新信息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互动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协调配合,一方面学习者对新信息进行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学习者对旧信息的改造或重构。新知识的获取取决于学习者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能力和对旧信息的改造能力,并不在于学习者简单地记忆或重复老师传授的内容[2]。

把建构主义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上就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搜集并分析相关资料,在小组内部通过讨论或辩论形成意见,与指导老师进一步商榷。

建构主义对英语学科的教学改革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为“能力训练型”;它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定位,变“教师为主导”为“教师为指导”,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建构”。此外,建构主义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与环境的信息互动,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手段和方法正在逐步推广,学习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正不断扩大,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创设了不可多得的条件。

二、研究性教学在“英美文学选读”课上的应用

建构主义重视研究性教学,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这在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的问题。将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解决“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的问题。

研究性教学就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者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法[3]。拿“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为例,该课程通常分为两个模块《英国文学选读》和《美国文学选读》,所选教材都是国家优秀教材,多以编年史的顺序,精选英美文学史上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作家的作品。为了尝试研究性教学,我们改革模块化教学,注重突出重点,比较研究。首先将作品分成戏剧、诗歌、小说和散文四个模块,重点关注前三个模块。戏剧模块中的突出英国戏剧中的莎士比亚研究和美国戏剧中的奥尼尔研究;诗歌按流派分为浪漫主义派、意象派、感伤派和现代派等;小说较多,按主义分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这样一来就简化了教学内容,又突出了重点,起到了去粗取精的效果。文学研究方法虽然很多,但是比较研究最为行之有效。通过对比才能看出差异,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得起比较和推敲。如把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中国传统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比较,我们发现同为爱情悲剧,但结局大不相同,前者以殉情结束,后者却是化蝶双飞,大团圆告终。可让学生思考文化差异对爱情观的影响以及中西方悲剧有什么异同点等。

教学改革既涉及到课堂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还关系到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就业实际的需要。英语专业的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能力是关键。能力不仅仅是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还包括敏锐的观察力,惊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等。因此,英语专业教育应力求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4]笔者认为,研究性教学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研意识、理论意识和规范意识。

1.问题意识

英语专业的研究性教学是由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实施英语专业研究性教学,就是让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带着“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5]现在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病就是学生懒得发问,不会提问或提出的问题没质量,究其实质就是缺少独立思考和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反映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惰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席。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启发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如“英国文学选读”课的第5单元关于丹尼尔·笛福的名篇《鲁滨逊·克鲁索漂流记》,这是中学阶段要求学生必看的外国文学名著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首先要求学生看中文译本,然后再对照原著,比较原文和译文有什么差异。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分组讨论,发现了小说反映的诸多社会问题,如鲁滨逊的冒险经历与资本主义初期的海外扩张有什么相似之处?鲁滨逊与野人“星期五”之间的主仆关系,是否体现了种族歧视?鲁滨逊的荒岛求生经历赞扬了人类的什么精神?早期的英国冒险小说中为什么没有女性形象?等等。发现问题后,就落实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要求学生们带着问题走进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查找相关资料,最后形成一篇篇有观点有想法的小论文。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细读课文,又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问题意识,真正是一举多得。

2.科研意识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之一。本科生只有参与到科学研究的实践中,才能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现在国家正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各级各类“大创”项目已成为学生参与科研的绝佳渠道。多年来,我们“英美文学课程”组已经组织学生从申报校级“大创”项目做起,结合“文选”课上学到的知识和当今的社会实际,培养科研意识。如“美国‘爵士时代’的繁华与当今中国消费社会的比较研究”,“富兰克林的‘美国梦’思想与当今的‘中国梦’之本质比较”,“多媒体时代对文学传播的影响研究”,“狄更斯小说中的城市罪恶研究”等多项课题获得校级一般或重点课题立项。学生通过做课题,学会了查找资料、调研和逻辑思考,找到了学习文学的价值,同时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科研意识的加强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课上老师的启发给学生的研究带来灵感,以项目促研究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的动力和契机。

3.理论意识

文学理论犹如文学研究中的“手术刀”。没有理论指导的研究就成了盲目的实践,所以研究性教学中应加强西方文论的指导,提高研究的深度。然而,西方文论流派众多,比较繁杂,因此需选择适合本科生学习的理论,抓住要点介绍,易于学生掌握。我们选择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理论,尤其要关注英美新批评提倡的“细读”法(close reading),而且西方文论的学习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也是大有好处的。在讲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时,我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的观点:追求男女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平等,反对性别歧视,反对家庭暴力等。如何让学生们理解这些较抽象的理论观点呢?我让学生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思考以下问题:罗彻斯特有家暴倾向吗?他是不是个男子沙文主义者?罗府的“疯女人”代表了什么?如何从《简爱》看19世纪英国女性的婚姻状况?《简爱》的结尾有什么寓意?等等。联系作品来解读玄奥的理论,运用理论来阐释文本的含义,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再也不会厌烦文论的学习。学生理论意识的提高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涵养,而且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和工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4.规范意识

研究性教学理念应贯穿到教学体系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每年一度的毕业设计环节。由于长期以来,学生科研上的规范意识淡薄,所以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学生缺乏科研的感性认识,文献综述混乱,语言表达不流畅,缺少一定的理论深度、学术价值等。毕业论文是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是本科生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学术研究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应力求严谨规范,因此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对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以英美文学方向的毕业论文写作为例,“英美文学选读”课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所选作品皆出自名家之手,文类多样,体裁丰富,前人的研究成果丰硕,可阐释的空间很大,因此吸引了众多学生选英美文学方向。实践证明只要加强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学生的论文写作就会少走弯路,大有收获的。从论文选题到摘要、关键词的提炼,从论文框架到参考文献格式的构建,每一步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让学生感受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三、结语

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建构主义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广阔的渠道,也为研究性教学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便利。“英美文学选读”课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了解西方思想经典的必修课程。研究性教学在“文选”课上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研究深度,也将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可鉴之路。

[1]崔少元.全球化与文学教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探微[J].外语教学,2000(3):52-55.

[2]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8-32.

[3]郑艳. 认识外语专业的内涵 建立研究性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J]. 外语界,2006(3):2-6.

[4]王守仁、陈新仁. 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J]. 外语界,2008(3): 2-7.

[5]张云、刘正光. 英语专业研究性教学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13(6): 98-103.

On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lass

Wang Shunlai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22,China)

As one of the key courses for English majors in China,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appreci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however,it is faced with tremendous challenges and being marginalized by the impact of market economy characteristic of utilitarianism; in addition,traditional class teaching focuses only on know-what rather than know-how,which hurt badly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how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is applied to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las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research capacity to speed up the reform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lass; Constructivism;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Research capacity

汪顺来(1970- ),男,副教授。

2014年度校级教学建设项目“‘英美文学选读’核心课程建设”(NO.A3-4401-14-057)。

2016-11-15)

猜你喜欢
英美研究性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