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定
北京师大文学院童庆炳教授曾用“结实”一词来评价学术研究著作。在他看来,具有“结实”特点的著作“都是经过自己的长期精心研究所取得的果实,决不像某些为了某种目的而临时拼凑起来的‘百家衣式的东西,掺了过多的水分”。(见李壮鹰著《覆瓿存稿·序》)当我读完陈才生所著《地摊上的诗行——王学忠诗歌研究》一书的电子版后,我觉得可以借用童庆炳教授的“結实”一词来表达我的阅读感受。这本用心写成的诗歌评论著作,是著者贡献给学术界的又一结结实实的“干货”。
作为本书研究对象的王学忠,从小对诗歌有着痴迷的追求,十四岁辍学到工厂当工人就开始在诗歌的泥泞山路上攀爬,苦难挡不住坚定的信念,挫折拦不住前进的步伐,没有消沉,更没有退缩,生活的苦水和泪水反而使他对诗爱得更加深沉。他坚信天道酬勤,只要加倍努力,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一九九九年以后,他的一系列诗集的出版,终于展现了他的创作才能和实力,奠定了他在当代诗坛的地位。他把积郁在心、沸腾不止的激情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敞开自己的博大胸怀,为民族、为国家、为普通百姓而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写下一篇篇属于“地摊诗人”的力作。
看过这本研究王学忠诗歌创作的学术著作,抬头远望,本书具有的几个显著特点呈现在我的眼前:
第一,首开以专著形式研究王学忠及其诗歌创作的研究路径。自上世纪九○年代以来,一批诗人、诗歌评论家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不同角度对王学忠及其诗歌创作展开了研究,在《文学风》《文艺报》《当代文坛》《文艺理论与批评》《文学评论》等重要报刊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充分肯定了王学忠的诗歌创作成就及其在当下诗坛的地位;新世纪以后,《平民诗人王学忠》《王学忠诗歌现象评论集》《底层书写与时代记录———王学忠诗歌研究论集》等评论合集又陆续出版,将王学忠诗歌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开启了生机勃勃的研究局面。本书的出版,可以说填补了以专著形式研究王学忠诗歌创作的空白。至此,研究王学忠诗歌创作的论文、论文集、专著都有了,完备的形式标志着王学忠诗歌现象研究逐渐走向纵深,不断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第二,观其全人。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王学忠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以及他与诗坛、学界的交往;二是从多元角度特别是审美角度出发,对王学忠的诗歌创作进行分析与评价;三是对王学忠的诗学理念进行探讨。著者运用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方法,由人及诗,由诗及理,系统而深入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鲁迅曾经说过,文学研究一定要“观其全人”,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本书将王学忠其人、其诗、其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理性的、发展的眼光进行考察,不回避早期诗歌创作存在的艺术上的粗糙与思想的不成熟等缺点,不局囿于单纯的“外部研究”或者单纯的“内部研究”,从人生到诗意到诗学意义,从精神意蕴到底层形象到内在特征,从社会暗影到文学精神到所受影响均加以探讨,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王学忠诗歌创作的“百科全书式”的研究著作。
第三,图文并茂。理论著作穿插图像,早已有之,郑振铎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是其中为人熟知的一本。在当下的读图时代,文图结合不仅符合时代特征,而且有利于理论著作的阅读、推广和传播,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模式。本书在语符化的同时,添加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包括手稿、诗集、书信和人物等几个大类,几乎页页有图。这些形象化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加深了解王学忠的诗歌创作,也可以使我们知道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等人对王学忠的态度与评价,让读者近距离接触到相对原始的第一手材料。
本书作者正当壮年,精力充沛,心态虚静,学术功力深厚,尤其是他对王学忠研究有一种迷狂、一种热爱、一种执著、一种追求,我们期待他继续努力,在王学忠研究的道路上策马扬鞭,马不停蹄,为学界奉献出更多、更美的果实。
我还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我和本书研究的对象王学忠是神交已久的文友,十多年来我读过他的许多诗作,和他有过许多次的书信和电子邮件的往来,对他十分敬佩,在我写的综合性的评论文章中评论过他的作品,但一直未能给他写过专题评论,这篇可以算作是我为王学忠写的第一篇专题评论文章(以后肯定会继续写下去),所以我要特别感谢陈才生、王学忠两位真诚文友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责任编辑:赵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