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是充分考察教师文化底蕴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广大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课堂导入、问题引导、作业布置等方面多花心思。同时,在教材整合、自身素质提升等方面也要多下功夫,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效能,构建高效课堂,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高效课堂;优化语文教学;自主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也同许多一线教师一样,努力转变观念,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围绕时间分配、收放结合、课堂环节多样化诸多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此,仅就优化教学环节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巧设导语,让“凤头”出彩
于漪老师曾言: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的确,一个好的导语往往能像一块磁铁一样,紧紧的吸引住学生,调动起他们的求知欲。通常情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1.调动激情,渲染氛围
入选教材的课文,有的故事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无法触及,这时,教师应充分渲染气氛,通过层层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教师首先抛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从很多影视作品中看到了很多红军的故事,你们喜欢红军战士吗?生:喜欢。师:他们身上有哪个优点值得我们敬佩呢?生:他们打仗勇猛!他们无私奉献!他们关爱老百姓……师:是啊,他们浴血奋战,夺取了一场场胜利,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就跨越时空,走近他们,感知他们高尚的追求!我们一起学习新课《丰碑》。
2.设置悬念,引出新课
针对小学生爱求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在导语中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设疑: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走在一起,会是什么结果?生1:狐狸怕老虎,早吓跑了!生2:狐狸一定被老虎吃掉了!师: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里的狐狸却能让老虎听自己的话,而老虎不但不敢吃狐狸,还被狐狸指挥的团团转。怎么样,想知道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样的导语能充分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快速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借助道具,激发兴趣
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导语的设计中,如果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借助课文的实物、插图道具,来达到这个目的。例如,讲授《童年趣事》时,教师自制了一把简易的鱼竿,讲述了自己童年时和父亲一起钓鱼滑入池塘,变成了落汤鸡的趣事,学生笑过之后,也唤起了自己儿时趣事的回忆。又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一组秋天的图片,当学生打开课本,对照大屏幕上的秋天美景,很容易能唤起学生对身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对家乡的热爱。可见,有效的借助教学道具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烘托学习氛围。
二、适当引导,让“猪肚”饱满
按照高效课堂的时间分配原则,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时间占主体,但是要做到收放自如、摆脱表面的热闹,教师的适当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注重引导
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我们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问题的提出时机、方式、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和基础。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围绕教材的矛盾点、疑难点、关键点和引申点展开,并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明确,激起思考。教师要结合实际,吃透教材,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围绕问题,探究答案,以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数量适当,难易结合。课前,教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克服问题提出的随意性。要把握好问题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既要避免教师讲的过多,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参与机会。
(3)梯度设计,面向全体。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既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梯度,只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才能使不同阶层的学生都有参与讨论、探究的机会。
2.把握环节
语文的课堂教学没有定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发生极大的动态性,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做到总体把控,收放自如,避免表面热闹,缺少主线。一要围绕主线放手。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设计好的问题没有得到预想的答案。这时,教师要整体把握教学节奏,及时发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偏差,紧紧围绕教学主线,适当的进行调控;二要随时灵活变通。教师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动态变化,适当变通;三要懂得恰当取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把握,对不适合学生或者超出本节课堂时间承载的内容适当舍弃,而对于学生掌握不好的重难点则可以多分配时间,进行强化和巩固。不要局限于课堂环节的完整。
3.激发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探讨的保障。一是空间保障。我们可以将简单的问题,安排给两人小组,稍微复杂的问题或者是两人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到四人小组来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全班或者师生共同探究。这样做的前提是要对学生分组探究实行常态化,真正的落实到位,为他们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空间保障;二是兴趣保障。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问“为什么”的天性,我们可以紧紧围绕教材重难点设计问题,加强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三是时间保障。要想保障学生有充分的探究讨论时间,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将简单的、常识性的内容留给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自学环节,将重点和难点拿到课堂上来,这样,经过整合的教材重点突出,课堂环节紧凑,时间安排也将更充分,为学生合作探究和小组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时间保障。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巡视,适时的根据课堂效果,增加或减少某个问题的探究时间,培养学生有效利用时间的观念,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三、留有余地,让“豹尾”有凝聚力
一堂高效的好课,不仅仅要教学环节紧凑有致、气氛热烈、新颖简洁,更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它既可以是文章主题的升华和课堂的小结,也可以埋下伏笔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正可谓“文已尽而意有余”,如同品茗,口有余甘。
1.总结性结尾。我们既可以由教师对本堂课重难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也可以由学生谈心得说收获,对本堂内容进行穿线梳理。
2.趣味性結尾。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讲一些“题外话”,引导学生课下阅读相关内容,将课堂有效延伸。
3.点评性结尾。教师可围绕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差异化点评,进一步提出希望和要求。
四、巧妙设计,让作业也“任性”
常规的语文作业多是字词的强化、阅读的量化、语文工具的应用以及对当天学习内容的复习和下堂课内容的预习。即使是常规的作业,我们也可以在布置时间、作业难度、可选性等方面,巧妙设计。
1.布置时间
通常,我们布置作业都安排在一节课快要下课或下课铃响了之后,说者匆匆,听者急急,极容易产生说不全、记不准的现象。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先布置作业,后开始学习,让学生产生一种只有我认真学习本堂课内容,才能完成作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而当学生在课堂环节中接触到作业内容时,往往会着重记忆,也为作业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
2.作业内容
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家庭环境、语文基础等等各方面的差异性,我们在作业内容上也可以采用阶梯化设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跳一跳都有可以摘到“桃子”,从而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的目的。
3.评价方式
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学生,是新形势下对学生评价的基本要求。我们在采用阶梯式作业的同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考评,同时,针对学生动态变化,适当地提高作业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总之,语文教学是充分考察教师文化底蕴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大胆尝试、不断积累,更要满怀激情,用自己渊博的学识、独特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热爱文学,享受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黄之海.提高教学质量,要确保“四优化”“四到位”——再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4).
[2]范文娟.优化教学环节打造高效课堂 [J].教书育人,2011,(34).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