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宇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典型的吉兰巴雷综合征又称之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此病症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血浆置换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30例患者。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6~43岁,平均年龄(30.5±7.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0~10天,平均时间(6.8±3.5)d;实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9.5±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10天,平均时间(7.0±3)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性较高。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批准文号H20130303)治疗,静脉滴注给药,将1.0 g的甲泼尼龙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内,滴注时间大于30 min。实验组实施血浆置换治疗:采用血浆分离机与膜型血浆分离器,将20%白蛋白液100 mL、400 mL的林格氏液、1600 mL的新鲜冻血浆作为置换液,置换血浆容量2~4L/次,100~150 mL/min血流量,每隔1天置换1次,根据病情治疗3~5次。
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显效: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及脑神经麻痹体征全部消失;有效: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及肢体体征明显好转;无效: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价[1],分数40分,分数越高证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n(%)]
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6±3.3)分,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7±3.8)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9.903)。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症状,也属于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疾病,此病症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或感染后神经组织损害而引起的免疫性疾病所致;其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受损,病情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1]。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常规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经临床研究表明,将血浆置换应用于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显著[2]。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原因分析:血浆置换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将致病因子迅速清除,有效抑制肌蒌缩症状,阻断对神经髓鞘的损害[3]。
综上所述,血浆置换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贾立明,赵玉芳,武卫周,等.血浆置换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28-30.
[2]李彩凤,许树根,胡玉清,等.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与视神经脊髓炎的疗效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17,19(2):132-135.
[3]项 宁,尹立勇,崔志杰,等.甲泼尼龙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比较[J].临床荟萃,2012,27(12):1067-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