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婷+郭静杰
(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摘要】罗素所著散文What I Lived For—《我为什么而活》,语言优美,蕴意丰富。该文在国内已有多种译文,这些译文虽然整体上做到了忠实于原文,却也存在着“误读”和表达不当之处。本文从原文中摘取些许片段,对三种译本进行了理解、选词、技巧、时态等多维度的翻译批评,并提供反思之后的译文。
【关键词】What I Lived For 误读 多维度 翻译批评
例1:Three passions,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
g,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译文1.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寻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译文2.三种激情虽然简单,却异常强烈,它们统治着我的生命,那便是:对于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难以承受的同情;译文3.在我的生活中起支配作用的有三种简单却又极为强烈的情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无比同情。
通过对原文的解读,本文认为:就选词而言,译文1将unbearable pity理解为“痛彻肺腑的怜悯”,有过度翻译之嫌,而译文2将其理解为“难以承受的同情”也不够恰当,此处按译文3“无比同情”处理更为恰当;而插入语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译文1、3将其处理为前置定语的做法显然比译文2的顺译法更为巧妙;另外,笔者认为将passion一词理解为“感情”更为恰当。就微观技巧而言,在翻译时,可发挥汉语的动词优势,即把英语中的一些名词和介词转换成汉语的动词和动词结构。故在此处可将名词the longing, the search for,unbearable pity for分别译为“渴望”、“寻求”、“深切同情”;就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而言,在翻译该句时不妨将具体情感置于句前。
基于以上分析,原文可改译如下:渴望爱情,寻求知识,心怀恻隐,这三种单纯却极其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例2:The three passions,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译文1. 这些激情犹如狂风,把我在伸展到绝望边缘的深深的苦海上东抛西掷,使我的生活没有定向;译文2. 这三种激情像变化莫测的狂风任意地把我刮来刮去,把我刮入痛苦的深海,到了绝望的边缘;译文3. 这些情感像大风一样吹来吹去,方向不定,越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达绝望的边缘。
纵观三种译文,译文1不仅理解错误,句式也杂糅混乱,令读者难以理解其真正所要表达的含义;译文2对原文的理解基本正确,但文采稍逊;译文3未能认识到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的动作发出者是“I”,而非“wind”。基于以上分析,可改译如下:这些感情犹如毫无方向的狂风,把我刮来刮去,把我刮入痛苦的深海,到达绝望的边缘。
例3.I have sought love, first, because it brings ecstasy-ecstasy so great that I would often have sacrificed all the rest of life for a few hours of this joy.
译文1.我追求爱情,首先因为它叫我销魂,爱情令人销魂的魅力使我常常乐意为了几小时这样的快乐而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译文2.我曾经追求爱,首先是因为它能使我欣喜若狂---这种喜悦之情如此强烈,使我常常为这几个小时的愉悦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译文3.我追求爱情,首先因为它使人陶醉——陶醉到往往使我愿意牺牲我的余生来换取几小时这样快乐的程度。
总的来讲,三个译文整体达意,但译文1可将that从句翻译得更为简洁;译文2对原文时态的理解上存在错误,译文1、2对the rest of life 理解错误;译文3破折号后的语言组织略欠妥当,可采用更灵活的处理方式;另外,3个译文对first,ecstasy-ecstasy以及sacrifice的翻译都不够恰当。基于以上分析,原文可改译如下:我追求爱情,因为它让我陶醉其中。它的魅力往往让我甘愿用余生来换取几小時这样的愉悦。
例4.I have sought it, next, because it relieves loneliness-that terrible loneliness in which one shivering consciousness looks over the rim of the world into the cold unfathomable lifeless abyss
译文1. 我追求爱情,又因为它减轻孤独感---那种一个颤抖的灵魂望着世界边缘之外冰冷而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时所感到的可怕的孤独;译文2. 我寻求爱,其次是因为爱能解除孤独---在这种可怕的孤独中,一颗颤抖的良心在世界的边缘,注视着下面冰凉、毫无生气、望不见底的深渊;译文3. 其次我追求爱情是因为它使人摆脱寂寞---那种可怕的寂寞,好似可怕的寂寞,好似人带着一种颤抖的意识,站在世界的边际,俯视下面无底的死亡深渊一样。
从理解的层面来讲,译文1对relieved的理解比译文2、3更为准确,不过该译本对原文that从句的处理不恰当;译文2对consciousness的理解太过拘泥于原文,此处译为“灵魂”更为恰当。从表达层面来讲,译文2、3对“next”的翻译均太过僵硬,翻译腔太过浓重;而译本3则有过载翻译之嫌。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给出以下译文:我追求爱情,又因为它能减轻孤独。在这种可怕的孤独中,一个颤抖的灵魂望着世界边缘之外,注视着下面冰冷、毫无生气、望不见底的深渊。
例5.I have sought it, finally, 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 I have seen, 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 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 saints and poets have imagined.
译文1.我追求爱情,还因为爱的结合使我在一种神秘的缩影中提前看到了圣者和诗人曾经想象过的天堂;译文2.我寻求爱还因为在爱的融合中,我能以某种神秘的图像看到曾被圣人和诗人想象过的天堂里未来的景象;译文3.最后我追求爱情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力我看见了在圣徒和诗人的想象中所预见到的天堂的神奇缩影。
就理解与句式转换而言,译文1对原文理解存在偏差,且对prefiguring的处理极欠妥当;译文2将原文译成被动结构,不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译文3对finally处理不当;且鉴于汉语多短句,故对原文做切割处理更为妥当,基于以上分析,可改译如下:我追求爱情还因为,在爱情的融合里,我看到了圣徒和诗人在想象中所预见的天堂的神奇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