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拓展环节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尝试

2017-03-20 23:09石发瑞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阅读课思维能力

石发瑞

【摘要】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智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儿童智力高速发展的小学阶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具体的案例探讨在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拓展环节中如何运用归纳、推理、迁移、改写、质疑等方法训练学生的辐合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及批判性思维等思维能力,试图探寻出有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课 拓展环节 思维能力 教学案例

引言

思維能力是指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转化为理性认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即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多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小学中高年级是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质的飞跃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升的。那么,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作为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不可小觑。

阅读课是小学英语的主要课型之一,是衡量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低的最佳课型,也是综合展示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最佳课型。拓展环节是阅读课教学三大主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教师在深度分析和整合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拓展和延伸,是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活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将例举一些活动设计来具体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概括归纳,发展辐合思维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概括是将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分析、综合,从而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比较、提练、归纳的过程。它摆脱了人们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性,加深了人们对事物本身的理解,拓宽了人们的认知范围。通过概括和归纳,学生的思维向一个方向聚集,最终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这就是辐合思维。

Activity: 在分析完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Read and write部分的阅读材料后,笔者引导学生归纳出主人公Robin的个人信息并小组内复述:

Tips: 这个活动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在充分分析文本后,概括出主人公的姓名、性格和技能。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概括和归纳的方法,一方面帮助他们提取出本课的重点语言知识(He can ...),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形成了概念(即: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描写一个人)。教师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当引导他们从年龄、籍贯、职业、喜好、家庭等其他方面对一个人做更加详细地描写。这样的拓展训练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辐合思维能力。

二、大胆推理,发展逻辑思维

推理是在正确把握事物与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已知内容的分析推断得出未知的知识。推理的过程就是逻辑梳理的过程。因此,大胆推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Activity1: 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Meet Robin!这篇日记文本时,先带领学生分析出了文本的结构框架。再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在拓展活节中设计让学生给吴一凡的日记添写结尾的活动。板书如下图:

Tips: 在处理这篇日记时,笔者在阅读中通过设置各种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们对文本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这篇日记在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新朋友Robin的身份和制造者,在二至四自然段重点描写了Robin的个性特征。从这篇日记的逻辑结构上看,第一自然段是Beginning,二至四自然段是Body,但整篇文本却缺少了Ending。因此在拓展环节,笔者设计了添写结尾这一活动。这样的拓展活动既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顺其自然地由“读”过渡到“写”,实现了拓展的意义。

Activity2: 给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Read and write的阅读材料添加标题。

Tips: 通过阅读了解了Hu Bin,Sarah和Robin三人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想从事的工作,再加上文本中给他们三人未来可从事工作的建议,学生们可以推理出标题应该为“Hobbies and jobs”。学生通过推理,建立了兴趣爱好和工作之间的逻辑联系,在分析、推理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除以上列举的两项活动以外,英语阅读中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续写故事结尾等活动都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适度迁移,发展发散思维

迁移是将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经验等概括化、系统化并作用于新的语言载体,以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的目的。迁移是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所在。

Activity1: 在阅读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B部分Robins play后,笔者要求学生仿写一篇介绍自己日常生活的短文。

Tips: 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了如何表达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本单元的阅读材料就是以Robin扮演的角色——Robinson Crusoe的口吻叙述自己的一天。通过阅读,学生们能够概括出Robinson Crusoe一天的生活作息。笔者在拓展环节设计了让学生联想自身,介绍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一活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Activity 2: 在学生学完六年级上册Unit5 B部分介绍Hu Bin,Sarah和Robin三人兴趣爱好及想从事的工作的阅读材料后,笔者给出一段新的材料,让学生根据阅读三段材料的方法快速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Tips: 通过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学生已建立了兴趣爱好与选择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们将获取的新经验迁移到新文本上,发散思维的同时获取了新知。

四、创意改写,发展创新思维

改写是对已知信息消化、重组、再表达的过程。改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的深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Activity: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阅读材料是以第三人称描写Robin和一只蚂蚁之间的故事。笔者在拓展环节设计了让学生创编对话的活动。

Tips: 这篇文本的故事性很强,文中也有一些Robin和蚂蚁之间的对话。笔者在教授这篇阅读文本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故事创编对话。这样的挑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敢于质疑,发展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在对已有的观点仔细分析、甄别、判断后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非人云亦云。与西方教育体系下的学生相比,我国的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Activity:笔者在教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Robins advice这篇閱读材料时,引导学生就Robin为Wu Yifan新制订的一周七天的运动日程安排表是否合理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设计新的日程表:

Tips: 从这篇阅读材料中,学生了解了Wu Yifan是个不喜欢运动的男孩。Robin从Wu Yifan的健康出发,为他制订了一周七天的运动日程安排表。这样的安排,表面看上去在学习的同时进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非常合理。可事实上,让一个平时不爱运动的人突然每天去做大量的运动是有损身体健康的,是不合理的。笔者设计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敢于对Robin的建议提出质疑,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阅读课的拓展环节是在学生对阅读材料深入理解,获得语言知识基础上的拓展和升华。教师要以有效性为原则,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高度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密切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拓展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拓展。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93:11-318.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310-317.

[3]鲍文琼.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尝试[J].小学教学设计(下旬刊),2014(2).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阅读课思维能力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