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

2017-03-20 17:09李月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儿腹泻治疗

李月萍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300例腹泻患儿, 根据检验结果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非感染组患儿临床给予促消化药物配合肠道调节剂进行治疗;感染组患儿给予抗生素配合肠道调节剂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实验室检验, 非感染患儿为181例(60.3%), 感染患儿为119例(39.7%), 非感染性腹泻患儿显著多于感染性腹泻患儿。非感染组患儿经对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8.3%, 感染组患儿经对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8.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相当, 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腹泻病例中非感染因素致病的患儿占大多数, 临床上接诊该类患儿应先严格检查, 确定致病因素后再行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才可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3.077

小儿发生腹泻的原因较多, 有病原体感染、机体着凉、消化不良等, 其中病原体感染类型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1-3]。肠道外感染发生腹泻的原因有喂养不当、食物过敏原、气候变化、抗生素应用过多使肠道发生了菌群紊乱等, 总的来说小儿腹泻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类因素[4, 5]。腹泻表现出主要临床症状有大便性状变稀、次数增多, 同时可能联合有呕吐、发热、腹痛、程度不同的水电解质紊乱等, 影响着患儿的正常发育[6]。本文旨在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 特收集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2月

诊治的300例腹泻患儿进行了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2月诊治的30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67例, 女133例;年龄3个月~6岁, 平均年龄(3.12±2.01)岁;0~3岁189例(63%), 3~6岁111例(37%);300例腹泻患儿中有19例伴随有程度不同的脱水, 10例患儿伴随有腹痛症, 13例患儿伴随有发热症。所有患儿均符合腹泻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均有腹泻症, 大便>5次/d, 大便性状各不相同, 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非感染组。

1. 2 方法

1. 2. 1 检验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需采集大便样本, 将标本制成涂片, 先给予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 再对其进行微生物学常规的细菌培养, 目标菌包含有沙门菌、大肠杆菌和志贺菌。样本实施轮状病毒抗原检验时采用胶体金法, 试剂为珠海市银科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最后检测结果由两名主任医师探讨, 全面分析每例患儿的腹泻原因, 为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依据。

1. 2. 2 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除了呕吐严重患儿需禁食4 h外, 其他小儿按照正常饮食继续喂养;有脱水症的患儿, 轻者需给予口服补液, 重者需进行静脉补液治疗;非感染患儿使用乳酶生片(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5020337;规格:0.15 g×1000片)等促消化药物治疗, 同时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105)等肠道调节药剂治疗。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等肠道调节药剂进行治疗[1]。

1. 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儿进行为期5 d的治疗后, 对所得效果进行对比。效果判定标准[7]如下, 显效:治疗后患儿大便次数显著减少, 其性状基本恢复正常, 伴随有腹痛、发热、呕吐的病例, 症状消失;有效:大便次数有所减少, 一般≤5次/d, 大便性状逐渐从水样转化为正常粘稠状, 伴随有其他不适症有明显改善;无效:治疗5 d后症状无显著改善, 或存在病情加重的势态。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結果

2. 1 感染及非感染因素腹泻患儿分析 经实验室检验, 非感染患儿为181例(60.3%), 感染患儿为119例(39.7%), 非感染性腹泻患儿显著多于感染性腹泻患儿。

2. 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观察 非感染组患儿经对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8.3%, 感染组患儿经对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8.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相当, 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见表1。

3 讨论

腹泻是胃肠道常见疾病, 小儿是该病的多发人群, 总的来说导致患儿发生腹泻的因素包含感染和非感染两大类[8-10]。小儿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 身体一些器官及功能发育还尚不成熟, 比如消化系统的消化液、消化酶自身分泌较少, 在饮食过多、摄入大量高营养物质的情况下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腹泻症, 此类为非感染性腹泻, 一般粪便呈水样, 味酸, 通常不伴随有发热症状, 微生物学检查呈阴性, 对此类患儿可给予助消化和调节肠胃功能的药物治疗即可[2, 11-13]。

感染性腹泻涉及到的主要病原菌种类有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患儿大便通常即臭又腥, 多为血便、黏液便, 同时伴随有高热症, 粪便标本检查白细胞增多, 医生在对患儿展开医治时, 应向家长询问清楚喂养史、接触史, 并和实验室及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相结合, 根据不同病原菌类型选择适宜的抗生素, 再结合调节胃肠功能制剂进行治疗[3, 14-18]。

本次研究表明, 300例腹泻患儿中非感染患儿181例, 感染患儿119例, 非感染性腹泻患儿显著多于感染病例;对感染组患儿采用抗生素联合肠胃调节剂治疗, 非感染组患儿采用促消化和肠胃调节剂治疗, 5 d后两组患儿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导致小儿腹泻的因素较多, 通常有感染、非感染两类, 临床上应将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微生物检验结果相结合, 清楚致病因素后再采取适宜的治疗方式, 才可能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桂华. 112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83-84.

[2] 陈汉文.对325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及治疗方式的研究.当代医药论丛, 2014(8):287-288.

[3] 齐玉红.小儿腹泻临床分析.医药前沿, 2015, 5(1):146-147.

[4] 韩世盛, 卢嫣, 王怡.固精方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30例疗效观察.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 34(2):157-158.

[5] 王东, 吴同茹, 谢婷婷, 等.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3(4): 502-506.

[6] 张冰冰. 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4):112-113.

[7] 黄敦燕, 孔燕南, 陈绍辉. 325 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 当代医学, 2013, 27(13):96-97.

[8] 贾华. 50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 继续医学教育, 2013, 27(10):29.

[9] 刘泽红. 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 保健文汇, 2016(1):58.

[10] 曲慧. 260例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9):56.

[11] 黄晓莉.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和临床治疗作用探讨. 系统医学, 2016, 1(8):85-87.

[12] 周国群.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 医学信息, 2015(13):317.

[13] 陈鸿.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及临床治疗体会. 健康之路, 2014 (11): 63.

[14] 喻菊英.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效果观察. 现代妇女:医学前沿, 2015(1):31.

[15] 连琛琛.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 母婴世界, 2016(5):76-77.

[16] 王菱, 靳海燕. 浅析小儿腹泻致病原因与治疗方法. 醫药, 2016(10):00006.

[17] 曾祥礼. 研究小儿腹泻病66例治疗分析. 延边医学, 2015(7): 199-200.

[18] 赵洪波. 小儿腹泻病临床新观点与研究进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3):2620-2622.

[收稿日期:2016-12-19]

猜你喜欢
小儿腹泻治疗
联合平板电脑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等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分析
小儿腹泻原因探讨及治疗分析
联用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