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质性研究

2017-03-20 02:29郝琦蕾郭彩利王建保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质性研究教学反思

郝琦蕾+郭彩利+王建保

摘要:培养教师教学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采用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调查研究了山西某省级示范高中生物组教师教学反思的现实状况,发现:教师教学反思的形式单一,教学反思存在随意和浅表化现象,缺乏系统的教学反思;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专业理论与方法指导,缺乏教学反思后的行为改进;学校缺乏对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规范管理与引导。建议学校从组织管理、专业理论指导、合作的教师文化培育、制定教学反思表等方面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省级示范高中 生物教师 教学反思 质性研究

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学行为及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评价的过程[2]。培养教师教学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具有教学反思的意识并能不断地坚持教学反思,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新课程全面实施以来,中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怎样?教学反思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针对性地引導和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本研究以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生物组教师为研究对象,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访谈和文本分析研究,以期探讨上述问题。

一、研究方法

1.访谈法

调查选取山西省临汾市某省级示范中学高中生物组不同教龄的7位教师,对他们进行访谈(见表1)。所选取的教师教学态度积极向上,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尽管样本不大,但尽量包含不同教龄段的高中生物教师,力求真实地反映该校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访谈提纲包括: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教学反思频率、反思形式、反思内容、影响反思的因素等方面。

2.文本分析法

收集了生物组几位教师的教学反思笔记,对这些文本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调查了解教师教学反思的行为、内容、方法等,目的是更加清晰地了解教师教学反思现状。

二、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质性研究结果分析

1.访谈内容分析

(1)教师教学反思的频率和反思形式

您平常进行教学反思多吗?反思的形式有哪些?

D老师(2年):教学反思很多。主要是平时自己想得多一些,尤其在教学方法上。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会和别的老师讨论,有经验的老师也会告诉一些办法。文本呈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多是在教学内容上的补充。

C老师(4年):每一堂课后都会进行反思,自己想得较多一些,备课本上会呈现一点儿,还有就是和同事平时的一些交流。

E老师(16年):反思挺多,有反思记录、教案分析,会在接下来的课中尽量做到调整。记录就是积累,慢慢积累后,根据学生的反应就能知道知识掌握程度。

以往研究发现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有[3]:①写反思日志。②分析课堂教学录像。③听取学生的意见。④与同事的协作、交流。写教学日记、对比优秀教学案例、学生作业分析,更多的属于自我反思方式,听取专家意见、讨论分析同行的教学等则属于同伴反思。在本次调查中,被访教师提及教学反思的形式有:教案本上简短的反思、自己想一想、与同事交流、教研活动时的讨论记录,但更多的是前三项。并且教案本上的反思内容并不多,少数老师会在与同事交流的时候把教学反思的困惑和问题呈现出来,再一起讨论。关于教学反思频率的调查发现:教学反思已成为伴随教师教学的经常行为。尤其是在重难点或者教学知识点有新生成的时候进行反思,还有的老师遇到课堂教学不怎么顺利或者发生一些课堂突发事件后会进行反思。

(2)教师教学反思内容

您平常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哪些?(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D老师(2年):反思内容包括知识是否讲清楚、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管理上,如何让学生上课比较听话、不捣乱甚至能够喜欢老师。课程内容较少的时候,我会考虑设计特殊的教学方法,不过课程内容较多或者较难的时候不敢尝试。

C老师(4年):平时教学反思有知识点是否讲授清楚,根据学生的上课反应调整自己讲课方法与速度,还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预设是否一样。

B老师(9年):原来主要在知识方面的反思多一些,现在主要对课堂设计、教学的“三步五环节”、教学安排,还有是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等方面进行反思。一般反思的有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有时候也会反思课堂情况,还有教学设计感觉好但是教学效果为什么不好等。同样的课程在经过认真反思后效果会大不相同。

A老师(14年):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上。内容上会考虑老师所储备的知识,一节课给学生多少是比较合理的,在学生的掌握范围之内。教学安排上还是会反思学生如何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G老师(34年):平时反思的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点,一方面是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反思,另一方面是从教学任务的完成反思。

教学反思内容有[4]:①教学价值反思,促使价值的真正实现。②教学实践反思,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面的反思。③教学环境反思,包括对物理教学环境和对教学心理环境的反思。被访教师谈到反思内容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但是不同教龄的教师关注的重点不同。教龄少于5年的教师主要关注是否能够把知识讲清楚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内容。教龄大于5年的还关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龄长的老师,反思内容要多于教龄短的老师,比如A老师和B老师反思内容除涉及到知识讲授是否清楚外,还涉及到学生状态、如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主体;而C老师和D老师主要从自身角度进行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没有过多地从学生角度考虑。

(3)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根据您个人经历,您觉得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有哪些?

D老师(2年):阻碍因素就是比较懒,也可以说没有动力,这个与教师素养有关,喜欢教书的或许会考虑得多一些。

B老师(9年):与个人有关,刚开始我觉得经验不丰富,反思点不够,深度也不到位。当然教学反思与所带学生也有很大关系。

E老师(16年):时间有限,平时又比较忙。个人专业知识也有限,这个也会影响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还有理论知识有限,也会影响。

G老师(34年):一是课与课之间的时间较短,再一个是教学任务的限制。为了赶进度,有些反思及改正不得不中断。

以往研究者对教学反思的调查发现,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有以下四方面[5]:①教师素质。②教师文化,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价值取向、情绪及行为反应等[6]。③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作为观念形态,对每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均会产生重要影响。④教师时间资源。根据被访教师的谈话,影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部因素有: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比较重,受教学进程的限制。除此之外影响教学反思的个人因素有:缺乏动力、存在惰性、有关教学反思的理论知识缺乏,教师个人素养待提高等。

2.教学反思的文本分析

收集生物组几位老师教案本上的反思记录,进行比较分析。

D老師(2年):知识讲解过程中,通过个体特征引出种群特征时,学生思维跟不上老师的问题,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可能是由于方法不合适。知识比较繁琐的时候学生注意力明显不集中,需要吸引学生注意力。

C老师(4年):①本节课授课效果较好,达到了预设目标,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重点及难点,少数同学课上不活跃,不能正确完成课后作业。②本节课学生课上很活跃,原因是授课内容与生活相关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获得启发:今后尽量将课上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F老师(8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用学案教学可以避免这一问题。老师对学生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创设情境授课的时候,学生思维没有跟着老师走,反而在情境里停留,这时需要老师及时引导。

B老师(9年):①本节课是三个班的第一次课,学生思维不跟着老师走,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学内容讲解等其他方面比较合理。②本节课学生不活跃,上课氛围比较沉闷。主要原因是本节课内容知识点较多,且知识点与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思维可能跟不上。

根据教师呈现在教案上的教学反思文本材料,可看出教龄少于5年的教师主要反思如何教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教龄高于5年的主要反思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教学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龄多于10年的教师一般不写文字性的教学反思。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较少,寥寥几句。可以看出主要是课后的反思,并没有课前反思和课中反思。教学反思涉及到的内容有:学科知识内容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涉及内容描述性的较多,仅对其中一些问题给予了非常简短的分析评价,反思深度不够。

三、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专业理论与方法指导,缺乏教学反思后的行为改进

调查发现被访教师都深知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是,现实中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有限,往往就事论事,缺少理性的思考与创新,反思深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因此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限。教师缺乏相应有效的理论指导,制约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入进行[7]。由于教师所带班级较多,上课较多,所以没有充足的时间考虑更好地改进教学行为,即教学反思之后不一定有对应的教学行为产生,教学反思的有效性降低。

2.学校缺乏对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规范管理与引导

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反思制度,缺乏对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规范管理,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反思仅仅是教师自己为提升教学能力的自发行为,教师教学反思的动力不足。很多教师有较强的反思意识,但是多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独立反思,因教师个人素养与理论水平的限制及认识的局限性,反思往往难以深入。缺少学校管理和主导下的教师合作交流与反思的文化氛围。

3.教师教学反思的形式单一,教学反思存在随意和浅表化现象,缺乏系统的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反思文本部分字数较少,内容不深,多是蜻蜓点水。主要是课后的反思,并没有课前反思和课中反思,教学反思的形式单一。反思有很大的部分是简单地描述教学现象,提出浅表化的意见;或仅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没有深入理性思考,改进的方法缺失或未必可行。教龄较长的教师多是头脑里想想,缺少文本的反思记录。教师的教学反思比较随意,缺乏深度,反思水平低,多处于经验分析水平上。因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反思后的效果并不理想。

四、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1.学校制定关于教学反思活动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

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使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规范地进行,如规定教学反思的频率和反思文本的要求,让教师意识到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提倡教师平时就注意审视自己和同事的教学情况,做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鼓励教师就各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创设和培养教师间合作交流的学校文化,培养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技巧,促进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2.给予教师教学反思专业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教学反思需要专业引领,只有正确的专业理论引领,反思内涵才能得到本质的提升[8]。根据访谈,很多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靠的是经验,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引导,这就需要高校教学理论工作者和教研员等专业人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建议,有利于教师将教学反思的成果反馈落实到日常教学行为上。范梅南将反思划分为技术理性水平、实用行动水平和批判反思水平[9]。处于技术理性水平的教师往往根据个人经验对事件进行简单的反思,这种反思是非系统、非理论性的,即“经验分析模式”;处在实用行动水平的教师反思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行为,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合适;处于批判反思水平的教师居于最高水平层次,能够整合道德和伦理的标准,即“批判—辩证”的模式。教学理论研究者应帮助一线教师,逐步提高他们的教学反思水平,使更多的教师从技术理性水平迈向实用行动水平,并进而达到批判反思水平。

3.制定系统的教学反思表,指导教师教学反思行为

有学者根据科克伦等的学科教学认知发展模型制定了教师“教学反思表”,教师按照“教学反思表”进行反思可能会有较多的收获。教学反思表的内容主要有[10]:①弄清现场,包括四个维度:学科内容;教学法;关于学生;教育情境。②分析理由,包括三个渠道:课堂;学生;教师。③拟写方案,包括两个步骤:梳理思路;拟定方案。三项内容最后都分别进行综合分析。④回顾总结。教学反思表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指导纲要,依据此表,有助于教师教学反思条理有序地进行,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提倡师徒结对进行反思交流

“师徒结对”是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师傅对徒弟实施“传、帮、带”,引领和指导他们走上教师专业化道路的教师发展与培养模式[11]。师徒结对可以幫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可以使新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师徒制度中有师徒互相听课磨课,就教学问题的研讨等,通过交流与切磋,促进双方进步。师徒之间的信息交流正是新教师需要的,对于新教师来说就是因材施教。基于师徒结对的重要作用,同一学科组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组队,主要按照教师教龄不同进行搭配,共同反思提高。

5.教师要不断探索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

教师要养成随笔记录、多思考的好习惯。坚持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尤其是有教学价值的新认识、教学方法上的新突破。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与处理等都可以记录下来,方便日后进行教学参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须重视学生的反馈。教师可抽一些时间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进行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反思成为多数教师的日常行为,但是有些学校教师教学反思的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少教学反思的时间,缺少教学反思专业理论以及方法指导,学校方面缺少对教学反思活动规范合理的管理引导,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多为个人独立的行为。教学反思时描述性话语多,而理性思考少,教学反思后的教学行为跟进不及时、不到位。教学反思活动大多流于形式,没能充分发挥教学反思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需要教育管理与培训部门、学校、教师,三方重视和努力,使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从而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左屯生.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9).

[3] 丁钢.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靳玉乐.反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5] 安富海.教学反思:内涵、影响因素与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

[6] 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 马文杰.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J].教育探索,2012(10).

[8] 王洁,顾泠沅.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 Pultorak,E.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Reflection In Novice Teachers:Three Years of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6.Vol 47(4).

[10] 潘超.学科教学认知视野下的“教学反思表”[J].教学与管理,2014(6).

[11] 冯家传.优化师徒结对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6(29).

[作者:郝琦蕾(1968-),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郭彩利(1989-),女,山西临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教科院学科教学论在读硕士研究生;王建保(1970-),男,山西宁武人,山西忻州市第二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质性研究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沙盘游戏疗法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