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在词义扩展中的运用研究

2017-03-16 11:39朱绪芹
大观 2017年1期
关键词:隐喻

朱绪芹

[本文系山东政法学院科研规划项目——《认知语言学在词义扩展中的运用研究——以中日同义词“看”与“見る”的扩展模式为例》(项目编号2014Q16B)中期成果]

摘要:初学日语的人往往会把“我喜欢看书”翻译成日语的“私は本を見るのが好きだ”。无疑,这应该是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但,像“意見の一致をみる(意见达成一致)”、“いい結果をみる(迎来好的结果)”这种「みる」的用法,却不存在于汉语的「看」里。由此得出,汉日词汇并不是那么单纯一一对应的。各语言的词汇是如何扩展而来的?认知语言学在词义扩展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都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多义构造;意义扩张;隐喻;换喻

一、引言

作为中日语言常用词汇的“看”和“みる”,它们之间既有完全一致的意义,也有互不相干的意义。本文将从“看”和“みる”的诸多语义中抽出六七项主要语义来进行分析。在二者共通语义中,最基本的共同点就是“依靠视觉认知对象”。在认知语言学上,最基本语义称为“原型义”。“看”和“みる”的其它意义大都由此义扩展得来。“使视线接触人或物”“观察判断”“理解判断”“基于视觉印象对事物做出判断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基于视觉以外的知觉对事物进行认知、理解、判断”,这五项语义是“看”和“みる”共同的语义项,其扩展模式也应该相同。

而“经历某事,出现某事”这层语义只存在于日语的“みる”中。汉语的“看”也有其独特的语义——“取决于~,决定于~”和“注意~,当心~”。从共同的原型语义中扩展出了不同的语义项,显然其扩展模式也有所差别。本文将对“看”“みる”的语义扩展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找出二者的异同点,为日语学习者提供简洁便利的词义记忆方式。

二、认知语言学在“看”与“みる”语义扩展中的运用

(一)使视线接触人或物(基本义)——共通意义(第1义)

认知也可以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广义的认知也包括识别对象的颜色、形状,并把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的行为。“使视线接触人或物”这种行为实际就是通过视觉器官表达出来的认知行为。

1.看海∕海を見る

上例的“看”与“見る”的意义是它们的基本义。无论是日语词典还是汉语词典,上述意义均位于该词意义之首。且可以完全不依赖宾语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印证了“使视线接触人或物”是其基本义的事实。

2.見て見ぬふり/見るのもいやだ/見るからに

宾语是判断一个动词意义的最重要的信息。宾语缺失依然可以清晰表达出的意义便可视为该动词的基本意义。

(二)观察、理解、判断——共通意义(第2义)

这里的“理解”比第一义里的“认知”在大脑层的活动上更进一步,强调把握事物的本质。可以视为“认知”的狭义。并且,此时的“判断”也包含“评价”之义。“看”与“見る”同时具备该义项。只是两者所带宾语并不完全统一。根据两者所带宾语的种类,可以将“看”与“見る”的宾语归为四类—文字情报;演出、比赛等;人;其它。

3.文字情報:看看字典的解释∕辞書を見る

4.电影·戏剧·比赛等:看电影/京剧/足球比赛∕映画/芝居/テニスの試合を見る

5.人:昨天,去看(看望)老师了。∕昨日、先生を見に行った。?

日语“見る”的词义中,没有“与人见面”的含义。即使后项宾语出现了人物也不会使用“見る”原词,而是使用复合动词“見かける”,表示的含义也仅限于“偶然遇见”。而汉语则没有该限制。

(d)その他

6.手相·人相を見る∕看面相·手相

7.相手の顔色·反応·出方を見る∕看对方的脸色·反应·态度

例句6中「みる」和「看」的用法除了认知对象的形状和性质外,更表达了对符号的一种抽象的理解。这种用法在例句7中表达的尤为明显。

(三)不依赖视觉的理解判断——共通意义(第3义)

这里的第3义指的是不包含视觉印象的理解、判断或评价。日语“見る”的基本构成是「~ヲ~ト見る」。汉语“看”则是「把~看作(成)」、「(一、二人称代名詞)看~」。①

8.彼女に言わせると、同行しているのが無名に近い推理作家と思われるより、ちゃんと大手の会社

から本を出版している作家と見られる方が取材の便宜を図って貰えるという計算らしいが……(高橋克彥「南朝迷路」p261)

9.令人深思的是,清辉在学校被老师看成“坏学生”,染发、抽烟……②

以上例句这两个词语表达的判断和评价已基本脱离了视觉要素。第3义表达的“理解和判断”与第2义相比,视觉要素不再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做出某判断的背景,从说话人的意识里慢慢淡出。语言的焦点也由视觉带来的感性认知转移到理解带来的理性评价上。

(四)基于视觉印象对事物做出判断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共通意义(第4义)

第4意义的重点是,通知视觉感知,根据判断对事物采取必要的措施。该义项产生于第2和第3意义的延长线上。

10.両親·子供の勉強を見る∕照看父母·孩子们的学习

上例中,不仅要通过视觉作用对目标加以认知和判断,更重要的是采取适当的处置。

(五)基于视觉以外的知觉对事物进行认知、理解、判断——共通意义(第5义)

第5义与第2义的不同在于判断的根据由视觉转移到其它感觉器官。在该义项中,通过视觉词汇“見る”和“看”来表达其它知觉行为,语言学上把这种行为称之为“共感”。

11.视觉→味觉:料理の味を見よう∕看看菜的味道。

12.视觉→触觉:脈をみる∕(让我)看看(你的)脉

13.视觉→听觉:ピアノの音を見る∕看笑话(=看笑声3:见到他人不幸而感到愉快)

该派生意义的由来可以用隐喻来解释。隐喻从功能上看,“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更是思维问题,是人类认知和建构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一种由旧知向新知的递归扩展,由已知向未知的延伸和渗透。”

因此,无论汉语还是日语,由视觉动词来表达其它知觉行为都是比较自然的语言行为,并没有使用了“比喻”的意识。视觉行为总是处于人类行为的中心。人们主要是通过视觉来认识、把握世界,并对世界做出准确的理解、判断和处置。“存在即可视”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图式。

(六)经历某事、出现某事——日语“見る”的(第6义)

该义项只存在于日语“見る”中。其产生可以由换喻来解释。以下是该义项下的例句,根据视觉认知世界的要素在例句14到16之间逐步淡化,脱离了说话人的意识。

14.初霜を見る

15.意見の一致を見る

16.解決を見る

例14的表面意义是见到了秋天的第一场霜。实则预示了某种状况的变化,体验到了入秋。例15和16与其说是说话人经历了某事倒不如说是出现了某种状况。可见,“みる”已经超越了视觉上的认知,通过换喻可以来表达更宽更广的意义。

a.取决于——汉语「看」の第6義

该义项只存在于汉语中。

17.看价格决定买不买

18.这场比赛看我的

该义项是和视觉紧密相关的,特别是在例句17中,价格需要依靠视觉来确认。但句子的重點不在于看价格的高低,而在于通过价格高低做出“买”与“不买”的取舍。例句18稍有不同,希望大家看的并非“我”这个人物的身体,而是行动、本领。通过“我”本领的发挥来决定比赛的胜负。比赛的胜负取决于“我”。也就是说句子的重点不在于“看”,而在于通过“看”这个动作得到的结果。

b.小心、当心——汉语「看」の(第7义)

一般用于命令句中,用于催促对方。一般带有宾语,不带宾语时,会搭配“着”使用。

19.别跑,看车!

带宾语时,并非命令对方通过眼睛来认知该事物,而是要对该事物引起注意。该义项也与视觉相关联。例句19中“别跑,看车”,不是让接受命令的人去认识车辆,而是敦促对方通过视觉去确认车辆的位置、速度、是否危险等。

三、结语

汉语词汇“看”的意义项中,存在由隐喻原理派生出的意义,却没有由换喻原理派生出的意义。取而代之的是,“看”存在a取决于和b小心、当心这两种含义。意义a当中存在部分视觉要素,所以视为意义(二)的转义比较合适。而意义b则因为存在“注意”等动作行为要素,视为由意义(四)转化而来的“判断后的处理”比较妥当。与“看”相对,日语“見る”的语义扩展模式中,隐喻和换喻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在基本义的基础上,通过解释的语义化等方法,形成其多义构造。

【注释】

①「(一人称、代名詞)看~(二人称「文」の形のほうが多い)」この文型では主語は一人称(平叙文)と二人称(疑問文)に限られる。例えば、<微臣看得近今天下太平。>《清平·张子房》/<你看这个办法好不好?>/他看今天不会下雨。(×)

②汉语例句均取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参考文献】

[1][日]山梨正明.認知言語学原理[M].日本:くろしお出版,2000.

[2][日]大堀壽夫.シリーズ認知言語学入門6[M].日本:大修館,2004.

[3][日]谷口一美.認知意味論の新展開―メタファーとメトニミー[M].日本:研究社,2003.

[4][日]辻幸夫.シリーズ認知言語学入門1 認知言語学への招待[M].日本:大修館,2003.

[5]于康.“~てやる”的语义扩展机制与论元角色[A]日语研究编委会编『日语研究』第3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猜你喜欢
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爱的隐喻
基于概念隐喻的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浅谈语法隐喻的隐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