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注重教材中阅读文本的处理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训练为主线”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并整合教材内容,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使阅读成为快乐的学习过程,实现阅读课堂教学的有序与高效。现以七年级下册“How was your school trip?”为例,探讨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提高閱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挖掘教学重点
教师在课前对本单元进行了细致的背景分析,为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好了意识准备与知识铺垫。一是注重话题导学。本单元的话题是学校旅行,文本呈现形式是两位学生关于自己郊游见闻和感受的旅行日记,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如何谈论过去发生的事。二是关注教学重点——时态变化。学生现有知识是运用一般现在时谈论习惯性、经常性的事件,而本单元谈论的是过去发生的事件,时态应由现在时转换为过去时。三是理清教学脉络。本单元的话题、功能、语言结构、词汇以及终极目标任务,归纳如下:话题是“一次到博物馆的学校郊游”;功能是“描述郊游过程的个人经历与情感”;结构是“过去时的肯定、否定句”;词汇包括“动词的过去式、褒义和贬义的形容词及其它单词与词组”;目标任务为“写出自己的学校郊游日记”。
2.精心设计阅读活动
教师针对教材文本,立足学生学情,整体把握阅读活动任务安排,重点明确一些问题,如每个任务的设计意图是什么?渗透了什么教学策略?学生以什么形式开展活动?活动的结果是什么?
3.理清教学思路
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文本之前,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建构文本意义,对两篇日记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分析。一是明确文章题材,即参观博物馆。二是知晓文章体裁,即日记。三是了解语言特色,即第一人称形式,描述性形容词(褒义、贬义、中性),一般过去时等。四是认识篇章结构,即“什么时候—去哪儿—那地方如何—怎么去的—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在那儿干什么—感觉如何”,有了线索的引导,学生阅读时就能有针对性地对文本内容进行框架搭建,进一步将思维向广度与深度延伸。五是拓展课本内涵,即对外国学校的“校外课堂”做简单介绍,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
二、精心设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
1.阅读前任务设计
一是头脑风暴,联想所学。教师让学生4人为一组,进行头脑风暴,谈论并列举出之前学过的关于“好”与“坏”的形容词,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互通有无。二是以旧带新,添补新词。教师结合自己的旅行感受,利用幻灯片展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新形容词,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感知学习。三是词汇分类,巩固强化。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文2a部分的任务,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合作探究,将所给的形容词按照褒、贬、中性三大类型进行归纳整理,构建词汇体系。四是唤醒经历,激发兴趣。教师让学生合上课本,告知他们将要学习两篇学校旅行日记,要求他们预测作者可能写了些什么,并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让他们思考:假如你要描述关于自己的学校郊游,你会写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会使用哪些形容词来描述你的旅游?五是展示要素,抢答竞赛。笔者引入课堂竞争机制,让学生以小组抢答形式快速给出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构建学校旅行图式,为后面的阅读以及写作训练做好铺垫。
2.阅读中任务设计
阅读课堂教学策略之一就是要根据学习任务驱使学生反复回到文本中去寻求信息,促使学生围绕所设置的问题展开阅读、交流、讨论、对话、汇报等一系列学习互动。
一是通篇预览,正确判断。教师让学生带着2b部分中的两个问题(Did Helen and Jim go on the same trip? How did they feel about the trip?)浏览课文并查找答案。二是交流研讨,核心支撑。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检查答案,同时要求学生快速在文本中找出能够回答问题的线索。比如,问题一的答案为“Yes, they did”,细节支撑为“June 15th, robots, gift shop”等词汇。三是巧设悬念,整体感知。让学生重新浏览课文,在预测正确的要素前打勾,包括:date;people;weather;place;transportation;activities;feelings。通过悬念式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将原有认知与文本事实形成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其理解能力在不断的冲突与整合中提升。四是快速阅读,把握细节。教师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重新快速阅读文本并找出答案(如What was the date of the school trip? How was the weather?),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3.阅读后任务设计
一是趁热打铁,拓展训练。教师让学生脱离文本,对两篇日记进行改写,抓住核心思想,由简及繁,逐步展开。文章改写指导:首先,围绕“5W+1H”等要素把握文章中心大意;其次,由短句、简单句逐步向长句、复合句扩展;然后,结合个人的读后感不断改善,使写出来的文章更具独特性、更趋完整性。二是综合运用,内化输出。为了实现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和交互使用,教师在课堂后面的部分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旅行经历的日记。教师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提供必要的帮助,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
三、落实新课程理念并创新教学方法
1.倡导不完美主义,推测新词汇含义
教师对一些高频词、关键词以及地道表述的词汇不讲解释义,而是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新词的含义。这是一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词汇教学的要求。
2.抓住目标结构句型,分解演练长难句
教师将文本中一些词组和语块独立移出,并提供模拟语境让学生通过造句、问答等形式加以训练,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提高理解能力。另外,对于学生自己存在理解困难的长难句也采取这种训练方法。
3.培养意义建构意识,引导学生快乐阅读
通过理清阅读脉络主线,教师向学生呈现了“导—读—说—悟—写”的教学流程,执行了以意义为中心的阅读指导策略,降低了理解文本的难度,将英语课堂变为新型的师生交互学习的场所。
总之,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英语课堂是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交互练习以实现语言输入及输出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教材文本的解读与分析,又要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注重课堂层次设计,在不断引导学生解决课堂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责任编辑 郭向和)